新型常规轨道发动机的测试工作,也是为未来空间站调整轨道速度和角度的工作。

    未来空间站早前捕捉冰质小行星的时候进行了轨道变更,与赤道夹角为7度,中间借修正轨道自动下降,进行了一些调整,现在夹角还有6度。

    主要是设备、材料、待装配零部件太多,总质量实在有点大,专门去做变轨一次消耗资源太多,影响各方面进度。

    现在月宫方面的物资供应降下来,地面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燃料用于多次微调。

    关于燃料问题,地面也有些争论。

    月宫的工厂区部分功能已经启动,可以自制氢氧燃料,除了从轨道接应货运组的货物,还有额外的量。

    不过时间方面存在一点问题,从八月底开始,月宫所在位置要经历长达四十四天的夜晚。

    氢氧储备重要性在夜间更高,缺乏大面积光伏供电的情况下,龙珠核电或电网随时出现一点什么电力状况,都可能需要需要大量的氢氧,启动氢燃料电池维持基地内的气体清洁度、保障水循环系统不结冰。

    而在月表天亮时的几十个小时里,是设备出故障最频繁的时刻。

    总而言之,月宫暂时还不能作为一个稳定的燃料提供方,两个空间站现阶段仍然需要地表提供燃料。

    这些燃料和之前一样,都是以固态冰的形式送上天,空间站自己出电力进行电解,或留作水资源储备。

    回到发动机。

    每台新式发动机上天后,需要经过六次共900秒的点火测试,每四台一组,预计进行二十二组测试后,将未来空间站调整回赤道轨道。

    回赤道轨道后,向C国南方古都上方鲲鹏空间站输送物资需要更多的燃料,不过现在大部分工作都由使用电推系统的应龙三号承担,额外消耗比较小。

    好处是赤道轨道对包括地月转移轨道在内,对各个轨道的投送消耗更为均衡,长期还能节省一点资源。

    九月中旬,地面做了个决定,把激光能量平台验证机送去月球轨道,为月宫提供应急电力补充。

    卫星电网不是新东西,科幻化的概念很早就有。

    可惜放到母星上有几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太空里激光传输有激光转电后再发射新激光给下个激光能源卫星,和激光反射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