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咨说完,拱手告罪,回座位坐下。↖
吕夷简颔首:“李咨于茶法用心多年,各种情弊了然于胸,这一番话正中要害。我以为这一次改茶法还是以李咨主持,三司从旁辅助,务求革除旧弊,中外无事。”
一直没有说话的章得象随声附和:“李枢副主持计司多年,确实再无一个人合适。”
张士逊看看其他几人,跟着点头:“我也是这样认为,如今朝廷内外,再没有一个人比李咨对茶法更熟悉了。用人当用人之长,此事还是交于李咨。”
坐在一边的寇瑊听着这番话,脸色已经变得极为难看。无论如何,他才是现在的三司使,这几位宰辅随手就把三司的权限夺了过去,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这口气如何能够咽得下去?可两位宰相都点头了,又能说什么呢?三司使号称计相,可到底是没有位列宰执之中,具体做事还是得乖乖听中书门下的命令。
赵祯的脸色也不好看,今天如果就这么过去了,自己又何苦在崇政殿里招集众人,亲自参与讨论。只要让有关各司在政事堂集议,进熟状进来自己画可就好了!
做皇上的,最不甘心的就是这种局面,做决策的大臣异口同声,偏偏讨论出来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想推行自己的意见,难不成还把所有宰执全部换掉!
正在这时,一直沉默没有与参与进来的参知政事蔡齐沉声道:“茶盐向来都隶在盐铁司管下,茶法不管如何改,总要听听三司如何说,盐铁司如何说。如果另外指定一人改革茶法,有功则不及三司,有过三司受罚,如此行事不妥当。”
吕夷简听了这话,微闭起眼睛,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张士逊的脸则变了颜色,扭头狠狠瞪了蔡齐一眼,对上面的赵祯道:“此事缘起,一是东南茶场的商人鼓院投书,再一个就是盐铁副使徐平上的奏状牵连茶法。似这种事,向来都是应该通封上奏,徐平别立名目,把这事杂在实封奏状里,已经是于例不合。当用通封而用实封者,杖二十!念徐平年幼,又新从地方入朝堂为官不久,此事抛开不追究。但茶法之事,不容徐平再染指!不然地话,岂非开侥幸生事之门?”
这件事情张士逊与吕夷简早已经私下讨论过,两人都认定是徐平想借改革茶法给自己捞政绩,特别用不上台面的手段密奏犯了忌讳。如果这样都可以,那其他的官员还不会有样学样,日常政事密奏满天飞,宰相还怎么当?
本来吕夷简把三司绕过去,让徐平牵扯不进来,这件事情不提也就过去了。结果蔡齐没事生事,非要让三司参与进来,张士逊也就不客气了。
实封密奏是皇上赵祯要求做的,弄成这样徐平已经很为难了,没想到还是绕不过去。
赵祯见张士逊态度坚决,也有些为难,道:“先前是朕要了解邕谅路事务,让徐平写一封奏状上来,关联到茶法入中,不过是无心之举罢了,略过不提。”
听了这话,知谏院孙祖德腾地就站了起来:“陛下,国家法典规制,岂能马马虎虎一句不提就罢了!徐平违例,事当受罚,当罚不罚,置朝廷法度何在?”
茶法的事情上谏院的人插不上口,这件事情可正在自己职责范围之内,更何况徐平先前就与谏院有了龃龉,孙祖德岂能放过!
赵祯看看徐平,见他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佛入定了一般,完全一副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的样子。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是自己做得差了,既然已经要求徐平上实封奏状,还发到政事堂干什么,不是没事找事吗!完全可以用茶商上书的借口,把这道奏章压下来,让徐平参与进来就好了,结果现在这样没法收场。
看看在坐的众人,吕夷简不说话,也就只有一个人能够收拾场面了。
赵祯对正襟危坐的王曾道:“枢密以为如何?”
吕夷简颔首:“李咨于茶法用心多年,各种情弊了然于胸,这一番话正中要害。我以为这一次改茶法还是以李咨主持,三司从旁辅助,务求革除旧弊,中外无事。”
一直没有说话的章得象随声附和:“李枢副主持计司多年,确实再无一个人合适。”
张士逊看看其他几人,跟着点头:“我也是这样认为,如今朝廷内外,再没有一个人比李咨对茶法更熟悉了。用人当用人之长,此事还是交于李咨。”
坐在一边的寇瑊听着这番话,脸色已经变得极为难看。无论如何,他才是现在的三司使,这几位宰辅随手就把三司的权限夺了过去,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这口气如何能够咽得下去?可两位宰相都点头了,又能说什么呢?三司使号称计相,可到底是没有位列宰执之中,具体做事还是得乖乖听中书门下的命令。
赵祯的脸色也不好看,今天如果就这么过去了,自己又何苦在崇政殿里招集众人,亲自参与讨论。只要让有关各司在政事堂集议,进熟状进来自己画可就好了!
做皇上的,最不甘心的就是这种局面,做决策的大臣异口同声,偏偏讨论出来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想推行自己的意见,难不成还把所有宰执全部换掉!
正在这时,一直沉默没有与参与进来的参知政事蔡齐沉声道:“茶盐向来都隶在盐铁司管下,茶法不管如何改,总要听听三司如何说,盐铁司如何说。如果另外指定一人改革茶法,有功则不及三司,有过三司受罚,如此行事不妥当。”
吕夷简听了这话,微闭起眼睛,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张士逊的脸则变了颜色,扭头狠狠瞪了蔡齐一眼,对上面的赵祯道:“此事缘起,一是东南茶场的商人鼓院投书,再一个就是盐铁副使徐平上的奏状牵连茶法。似这种事,向来都是应该通封上奏,徐平别立名目,把这事杂在实封奏状里,已经是于例不合。当用通封而用实封者,杖二十!念徐平年幼,又新从地方入朝堂为官不久,此事抛开不追究。但茶法之事,不容徐平再染指!不然地话,岂非开侥幸生事之门?”
这件事情张士逊与吕夷简早已经私下讨论过,两人都认定是徐平想借改革茶法给自己捞政绩,特别用不上台面的手段密奏犯了忌讳。如果这样都可以,那其他的官员还不会有样学样,日常政事密奏满天飞,宰相还怎么当?
本来吕夷简把三司绕过去,让徐平牵扯不进来,这件事情不提也就过去了。结果蔡齐没事生事,非要让三司参与进来,张士逊也就不客气了。
实封密奏是皇上赵祯要求做的,弄成这样徐平已经很为难了,没想到还是绕不过去。
赵祯见张士逊态度坚决,也有些为难,道:“先前是朕要了解邕谅路事务,让徐平写一封奏状上来,关联到茶法入中,不过是无心之举罢了,略过不提。”
听了这话,知谏院孙祖德腾地就站了起来:“陛下,国家法典规制,岂能马马虎虎一句不提就罢了!徐平违例,事当受罚,当罚不罚,置朝廷法度何在?”
茶法的事情上谏院的人插不上口,这件事情可正在自己职责范围之内,更何况徐平先前就与谏院有了龃龉,孙祖德岂能放过!
赵祯看看徐平,见他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佛入定了一般,完全一副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的样子。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是自己做得差了,既然已经要求徐平上实封奏状,还发到政事堂干什么,不是没事找事吗!完全可以用茶商上书的借口,把这道奏章压下来,让徐平参与进来就好了,结果现在这样没法收场。
看看在坐的众人,吕夷简不说话,也就只有一个人能够收拾场面了。
赵祯对正襟危坐的王曾道:“枢密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