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扯着嗓子鸣叫,树下回避的百姓看着路中央的一行人小声议论,猜测着他们的身份,眼光里透着好厅。

    张立和周不昧骑在马上,心情轻松,看着路上的行人,路边的风景。

    可算是要回京了,这次出来惹了这么多事,估计回京之后王副使不会再让两人跟在身边了,他们也乐得从此轻松。跟着这位副使,好处是没见到一点,每天还有做不完的烦心事。最要命的,跟着出京城,两人不但没捞到好处,还搭上不少钱。

    这如何忍?做这个差事,将来必定是没什么前途的,只想着赚点银钱攒下来以后养老,连钱都赚为到,这差事还有什么意思?

    看看前面牛车上的王沿,张立和周不昧相视而笑。

    王副使不想放两人走也不行了,这次回京,估计他也不可能再留在三司。都不是三司的官员了,还凭什么占着三司的人?

    导丛后边,马上的徐平面无表情,摇摇晃晃地想着心事。

    孙沔到了汜水县后,与张大有粗粗地把涉案人员审了一遍,确认王沿并没有直接牵扯到人命官司,便就让相关人等写了书状,画了花押。书状给了徐平一份,作为入京回朝之后的证见,汜水县这里已经无碍,可以带队伍回京交差了。

    徐平心烦,还是对王沿回京之后会怎么做心里没底。这两天王沿都是一天到晚阴沉着个脸,也不说话,也不见人,自己窝在住处生闷气。

    徐平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别人针对自己耍手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来有往针锋相对地对着干就是了。但对一个疯子,心里还是犯嘀咕。

    也不知道王沿现在清醒了没有,如果还是前两天的样子,话都说不明白,反驳他也不知要从何说起。朝堂上对上这么个人,想起来都觉得头大。

    这一路上两位主官都各有心事,整个队伍也就没有生气,闷着头赶路。因为心里面有事情,到了白沙镇,徐平都没有折回家去看看,徐正和张三娘抱怨不已。

    六月初三,徐平一行人到了新郑门外。

    奉旨出京城办事,回来的时候可不能直接进城,必须先到城外驿馆,办理各种相关的手续。登记完毕,还得写奏章,把此行的情况大致说明,事情办得如何,是成还是不成,完成任务没有,没完成的理由是什么,审请回京复命。如果奏章没有批下来而私自进城,监城门的官吏可不敢放,偷偷混进城里就是政治事件。

    到了新郑门外的驿馆里,徐平到书房写了审请入城奏事的奏章,用了官印,画了花押。本要叫个随从送去王沿那里,想了起,还是自己拿着到了王沿住处。

    王沿坐在桌边,也不起身叙礼,也不说话,只是一双红红的眼睛盯着徐平。

    这样子确实有些瘆人,徐平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拿着奏章道:“王副使,如今到了京城门外,我们也该交差使了。这是审请进城复命的书状,你看一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就用印画押吧。要赶着天黑前送进城去,最好明天早朝面对,要是一不小心耽搁了,说不好就拖到什么时候。”

    王沿不说话,伸手接过书状,就摊在面前的桌子上,手一点一点把书状展开,却没有低头,一直死死盯着徐平。

    书状完全展开,王沿看也不看,直接从身上摸出官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