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是一点就透的事。清军的那些将领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真的仔细一观察,也就明白了汝宁军包围他们的心思。于是阿巴泰他们立刻是出离地愤怒了。
这已经不是挑衅,这已经变成了**裸地蔑视。阿巴泰心中愤愤地想道:“难道那些明狗以为我们满清健儿都是羔羊?外面围上些牧羊犬就可圈住我们?要知道,我们可是草原上的饿狼,最勇猛、最凶恶的狼群!”
“贝勒爷!咱们往哪里打?”那些清军将领也被激怒了。所以在这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刚才见到重骑兵时的那种畏惧感,开始主动请缨了。
“就往前面打!”阿巴泰咬牙切齿地说道,“明狗那位将领既然想吃掉咱们,咱们就给他吃,试试他的牙口怎么样,会不会崩掉他的大牙。”
接着阿巴泰又问左右道:“你们是否知道,对面的将领是谁?”
那些清军将领都是面面相窥。汝宁军有着吴世恭这样的,特别喜欢阴人的首领,所以向来没有把自己的将旗示众的习惯,因此,很难从旗帜上看出谁为主帅。所以这些清军将领都不知道面对的是哪一位明将率领的哪一支军队。
“不知。贝勒爷!”
“不知也没什么!”阿巴泰毫不在乎地挥挥手道,“管他是谁,今天就把他的脑袋砍下。爷回去以后就把他做成夜壶。你们都听好了,今天谁把那明将的脑袋献上,除了皇上的赏赐以外,爷另外给他一份厚赏。”
“喳!”
当阿巴泰这些清军将领发现被汝宁军包围了以后,他们并没有想到突围,而是选择了攻打正面的汝宁军大方阵。妄图一举击溃正面之敌,直捣汝宁军的黄龙。
这举动并不仅仅是这些清军将领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这也是清军历来善用的一个战术。
清军本来就是辽东渔猎民族出身,所以使用的战术就自然而然有着围猎的痕迹。在以往清军的作战中,很多时候也是用骑兵在明军外围布上一层包围或者半包围的包围圈,之后再向内压缩,以四面打击的态势压迫着明军心理崩溃,然后在各个方向打击明军,使得明军是四面受敌、防不胜防。
很有趣的是,今天汝宁军所采取的战术就是这种围猎的形式。因此。阿巴泰他们就很了解这种战术,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惊慌失措,要集中兵力打乱汝宁军进攻的节奏。
而且清军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与明军的战斗向来是以少打多的为多,在有些时候也会身陷至明军的重重大军包围之中。因此。现在的清军应付这种局面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所以阿巴泰他们并没有因为被包围而乱了手脚。
现在的清军就是要疾风暴雨般地进攻正面的汝宁军方阵,接着在击溃方阵以后猛攻汝宁军的中军。以威胁汝宁军的主帅来调动围在外围的汝宁军骑兵。然后把汝宁军的阵形搅个稀巴烂,再以乱中取胜,击溃整支汝宁军。
而这计划也并不是痴人说梦,甚至成功的可能性还挺高。因为清军有着五千多骑兵,只要趁着外围汝宁军的骑兵没围攻上来,一下子击溃方阵的二千步兵。这怎么看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之后吴世恭身边也只有二千多人,从兵力上来看,正面的汝宁军就处在绝对的劣势。
如果汝宁军从渡河的部队中抽调兵力来作战,那么无名河南岸的清军也肯定不会无动于衷。所以虽然看上去阿巴泰部的清军是处在不利的战场位置上。但只要运用得好,反而是决定胜局的关键棋子。当然,这也是阿巴泰他们不了解汝宁军战斗力,把他们当成了一般明军来看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清军的那些将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确实相当冷静。而且对自己的部队也有着绝对的自信,甚至自信到了有些狂妄的地步了。
“啊——!?”眼见清军部队的调动,吴世恭身边是一片惊呼声。汝宁军的军官们根本没想到,清军非但没想着突围,反而是决然地要向着汝宁军的正面发动进攻。
这已经不是挑衅,这已经变成了**裸地蔑视。阿巴泰心中愤愤地想道:“难道那些明狗以为我们满清健儿都是羔羊?外面围上些牧羊犬就可圈住我们?要知道,我们可是草原上的饿狼,最勇猛、最凶恶的狼群!”
“贝勒爷!咱们往哪里打?”那些清军将领也被激怒了。所以在这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刚才见到重骑兵时的那种畏惧感,开始主动请缨了。
“就往前面打!”阿巴泰咬牙切齿地说道,“明狗那位将领既然想吃掉咱们,咱们就给他吃,试试他的牙口怎么样,会不会崩掉他的大牙。”
接着阿巴泰又问左右道:“你们是否知道,对面的将领是谁?”
那些清军将领都是面面相窥。汝宁军有着吴世恭这样的,特别喜欢阴人的首领,所以向来没有把自己的将旗示众的习惯,因此,很难从旗帜上看出谁为主帅。所以这些清军将领都不知道面对的是哪一位明将率领的哪一支军队。
“不知。贝勒爷!”
“不知也没什么!”阿巴泰毫不在乎地挥挥手道,“管他是谁,今天就把他的脑袋砍下。爷回去以后就把他做成夜壶。你们都听好了,今天谁把那明将的脑袋献上,除了皇上的赏赐以外,爷另外给他一份厚赏。”
“喳!”
当阿巴泰这些清军将领发现被汝宁军包围了以后,他们并没有想到突围,而是选择了攻打正面的汝宁军大方阵。妄图一举击溃正面之敌,直捣汝宁军的黄龙。
这举动并不仅仅是这些清军将领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这也是清军历来善用的一个战术。
清军本来就是辽东渔猎民族出身,所以使用的战术就自然而然有着围猎的痕迹。在以往清军的作战中,很多时候也是用骑兵在明军外围布上一层包围或者半包围的包围圈,之后再向内压缩,以四面打击的态势压迫着明军心理崩溃,然后在各个方向打击明军,使得明军是四面受敌、防不胜防。
很有趣的是,今天汝宁军所采取的战术就是这种围猎的形式。因此。阿巴泰他们就很了解这种战术,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惊慌失措,要集中兵力打乱汝宁军进攻的节奏。
而且清军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与明军的战斗向来是以少打多的为多,在有些时候也会身陷至明军的重重大军包围之中。因此。现在的清军应付这种局面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所以阿巴泰他们并没有因为被包围而乱了手脚。
现在的清军就是要疾风暴雨般地进攻正面的汝宁军方阵,接着在击溃方阵以后猛攻汝宁军的中军。以威胁汝宁军的主帅来调动围在外围的汝宁军骑兵。然后把汝宁军的阵形搅个稀巴烂,再以乱中取胜,击溃整支汝宁军。
而这计划也并不是痴人说梦,甚至成功的可能性还挺高。因为清军有着五千多骑兵,只要趁着外围汝宁军的骑兵没围攻上来,一下子击溃方阵的二千步兵。这怎么看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之后吴世恭身边也只有二千多人,从兵力上来看,正面的汝宁军就处在绝对的劣势。
如果汝宁军从渡河的部队中抽调兵力来作战,那么无名河南岸的清军也肯定不会无动于衷。所以虽然看上去阿巴泰部的清军是处在不利的战场位置上。但只要运用得好,反而是决定胜局的关键棋子。当然,这也是阿巴泰他们不了解汝宁军战斗力,把他们当成了一般明军来看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清军的那些将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确实相当冷静。而且对自己的部队也有着绝对的自信,甚至自信到了有些狂妄的地步了。
“啊——!?”眼见清军部队的调动,吴世恭身边是一片惊呼声。汝宁军的军官们根本没想到,清军非但没想着突围,反而是决然地要向着汝宁军的正面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