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河南官场的主要官员得知了这些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汝宁府守备吴世恭以后,他们当然不会和吴世恭去废什么话,他们立刻向吴世恭使出了威逼的手段。

    在一般的人的想法中,遇到了这种事,双方肯定是要坐下来先谈一谈再说,如果谈不拢的话,再会采取其他的手段。

    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谈判的双方,首先地位是要对等的,起码地位也不能够相差得太悬殊或者弱势的一方要有利用价值。否则的话,就算是你再有理,对方用强势来压你,不和你谈判说道理,你又能够怎么办呢?

    看看现代的美国吧。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打不下来后就谈判。如果打下来了,那就看看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例子吧。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也往往会看到身边有些不自量力的人,好象很理直气壮地要去和老板谈判,可老板却根本不和他讲道理,直接把他炒鱿鱼了事的例子吧。

    所以河南的那些文官们,现在看吴世恭的情况就是这样。文贵武贱就不用说了,在文官们看来,吴世恭的官位和汝宁营的一切现在都捏在他们手中,如果他们一使手段,吴世恭连个挣扎的余地都没有,所以吴世恭怎么会不乖乖地听话呢?

    再说,这些文官确实不能够把吴世恭撤职,可是如果他们向中枢打个报告,要求把吴世恭撤职,那中枢也绝对会尊重他们的意见的。而在这个威胁下,吴世恭还能够翻腾起什么浪花来呢?

    于是,河南巡抚衙门立刻下发公文到了汝宁府知府关可颂这里,要求关可颂督促吴世恭立刻出征,否则的话,吴世恭将会被剥夺守备的官职,去做一个白丁云云。

    那关可颂收到这个公文,那是心中一乐。吴世恭的汝宁营在汝宁府耀武扬威的做派,作为知府的关可颂可是早就看的不顺眼了。这次有这么个机会敲打吴世恭一下,如果再能够在富得流油的汝宁营身上敲打到一些好处,那真是赏心悦目的乐事啊!

    可是关可颂根本没想到,他派人要求吴世恭来汝宁府知府衙门商议,可吴世恭却根本不理睬关可颂,就让送信的人回禀给了关可颂两个字:“不见!”

    这不是反了天吗?关可颂立刻火冒三丈,想派人把吴世恭抓到自己面前。还好,关可颂的师爷立刻说了一番话,让关可颂冷静了下来:“东家,这吴守备在汝宁府城的人马可是众多啊!这动用武力,怎么也是我们吃亏。”

    “这汝宁营出征的事,说到底,怎么样也算不到东家的身上,这没必要惹祸上身啊。东家还是和吴守备好好地谈一谈,有个缘由可以向上面交待过去也就行了啊。”

    师爷的话显然说服了关可颂。于是又开始师爷外交了。关可颂的师爷设宴相邀了吴世恭的师爷张学斌。

    宴会的细节不用细表,只是到了最后,张学斌向关可颂的师爷交了一个底:“我们守备大人说了:这次抗命不尊,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丢官免职。可我们守备大人丢了官,那其他人也不会好受。反正也就是两败俱伤,总比我们守备大人到辽东丢了命强。”

    “这出兵的事,也不是不可以商量。不过我们守备大人现在心里不舒坦,你们也总得做些什么事,让我们守备大人顺顺气为好啊?”

    关可颂的师爷立刻回去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关可颂。他们分析了张学斌的那句话。明白了吴世恭这次不是不肯出兵,而是心中有怨气,想着要些好处来补偿一下自己出兵的损失。

    可是关可颂和他的师爷也不明白吴世恭说的“两败俱伤”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吴世恭如果不出兵而丢掉官职的话,那关可颂可没有什么责任,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既然吴世恭说了这话,那肯定会有其他官员倒霉的。关可颂也没兴趣去了解上司的详情,于是他立刻派人把这个情况上报到了河南巡抚衙门。

    对于局外人来说,吴世恭的这话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兵部也只是要求河南出兵三千,并没有指名道姓地要求汝宁营出征。

    而河南巡抚指定了汝宁营出征以后,如果汝宁营抗命不尊,最多河南巡抚更换一支战兵出征,然后再找汝宁营来个秋后算帐。这种事怎么样也说不上是两败俱伤,都是汝宁营和吴世恭吃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