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心里骂庄建业脑袋坏掉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不过骂归骂他们却乐见腾飞厂背包袱,毕竟有人愿意多负担点儿,他们就会少负担点儿,在这个国外航空巨头大举涌入的背景下,任何包袱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持会议的部委主要领导却是很感动,这个时候能帮着部委分担压力的企业,无论如何都会受到部委的热烈表扬。

    于是各种没营养的荣誉就堆给了腾飞厂,除此之外多给了腾飞厂四成的生产任务,再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没办法,部委现在手里也不宽裕,除了分流人家麦道公司淘汰下来的运十生产线、工装设备以及部分人员外,手上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亏损企业需要部委帮着救济。

    所以部委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见腾飞厂主动站出来帮着分担压力,部委恨不得把淘汰下来的运十项目整体打包给腾飞厂。

    问题是腾飞厂的体量也不大,根本吃不下运十这个项目,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能落空,于是只能先让腾飞厂自己挑,然后部委再往里补充点儿,满打满算也就消化了运十项目总量的五分之一。

    剩下的有一部分被专门生产轰炸机和运输机的西北厂弄走外,其余的就被部委平分数块儿,均分给其他厂。

    总量的五分之一,以现如今腾飞厂的体量也属于典型的蛇吞象。

    要知道淘汰的不仅仅是运十的生产线,还有七、八家零配件配套厂,总体加起来比永宏厂还要大上两三倍。

    五分之一也差不多是小一半儿的永宏厂了。

    更何况,庄建业挑的不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设备,就是飞机关键零部件的核心制造设备。

    人员弄到手的到是不多,一共也就不到两百人。

    这主要是因为麦道在沪市建厂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所以绝大部分都被留下任用,剩下的一部分选择留在沪市自谋生路,另一部分则服从当地政府安排转产其他行业。

    留给部委安置的其实并不多,也就一千左右,都是特殊时期来到沪市参与运十项目且没有在沪市上户口的那批人。

    庄建业当然是按照设备来挑人,能够熟练操作的自然优先选择,不能的也要看看之前做的工种,如果对以后腾飞厂生产有人驾驶飞机有用就破格收下,如果不行就只能说声遗憾。

    尽管这么做有些残酷,庄建业也是不得已,他倒是很想把整个运十项目给接下来,问题是现如今根本就没这个能力,真要这么干了,牛逼是牛逼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腾飞厂已经被这个大项目给压垮了。

    蛇吞象固然惊世骇俗,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胃,消化不良的后果就是彻底的死亡。

    整体的五分之一就是腾飞厂现有的极限,因此庄建业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保持运十项目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