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他们的船队离开后,三天后就来到了上海,再过两天就是上元节了,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恪都在这里,所以李治和兕子会在这里住上了三天,等过完节后再走。
说起来李治他们回航的时间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比如在上海过上元节,就是李恪和李承乾特意要求的,毕竟李治和兕子在台湾呆了近一年,却没空再来看看他们两个哥哥,所以他们两人才会如此要求。
这已经是李治他们第二次在长安以外的地方过上元节了,上次是他们刚到台湾,结果和李愔一家在基隆过的年,虽然与长安相比,基隆的人口实在少了些,而且城市的规模也无法相比,但是基隆远在海外,城中各种文化交流,所以那里的新年也别有一番韵味。唯一让李治和兕子感到有些不适应的是,就是基隆的冬天实在太暖和了,不但没有下雪,甚至晚上盖的被子太厚的话,还会感觉有些热。
相比基隆,上海这边的冬天要冷多了,特别是前几天还下了一层薄薄的小雪,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融化成雪水,但却也给上海的冬天带来几分寒冷,也增加了几分年味。
上海是座新城,而且还是一座海港,城中有着相当一部分商人,都是家资万贯,他们为了迎接上元节,集体出资将整个上海装扮成一座灯之海洋,各色彩灯挂满了街道,灯的造型也是千奇百怪,有许多据说还是海外各国的神话人物或传说,这更让传统的上元节增加了一份海外的风情。
当天上元节时。李治和采儿、胡雨依三人结伴出游,只是他们虽然带了不少的护卫。但是却仍然挡不住上海那些年轻男女的热情,不但有许多男子借机上前与采儿、胡雨依搭讪。甚至连李治自己也收到不少海边少女的传情,最后还是采儿和胡雨依一边一个牵住李治的手,这才让上前骚扰的人少了许多。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在上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上元节后,李治和采儿他们终于再次登船启航,不过这次他们没有在路上停留,甚至连登州也没有去,直接从渤海进入黄河,然后沿河西去。经洛阳很快就到达长安。
为了迎接外出一年半的儿子归来,李世民还特意派人前去迎接,不过采儿和兕子却从另外一个城门悄悄回了城,毕竟她们身为女子,在外出时就是打着其它的名义,这次自然也不能和李治一起回城。
李治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李世民请安,并将这一年半以来的经历讲了一遍,特别是海外台湾等地的发展情况。更是李世民想要知道的重点。而李治也有许多的话想与父亲说,特别是在这一年多以来的感受,他急于想找一个人倾诉,而李世民无疑是个极好的对象。
父子两人在两仪殿内的书房中一聊起来就没完。甚至连饭都是让人送到书房,到了晚上时,两人谁都没有一丝困意。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得到消息后,亲自赶到那里。这才让他们父子二人分别回去休息。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只要李世民一有空。就会把李治叫去,让他给自己讲这一年多的经历与感想。其实李世民也正是通过儿子的眼睛与嘴巴,了解大唐与台湾各个方面,从而找出自己施政时的得失。
通过李治的讲述,李世民也知道了李愔在海外的情形,对于台湾能在短短数年内发展的如此迅猛,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远超大唐时,这让李世民也感觉有些震惊。特别是最后李治讲到,那位胡校长选择留在台湾,而不肯再回大唐时,李世民听后也是沉默了好长时间。
“父皇,儿臣在台湾虽然只呆了一年,但是的确感觉那里相比大唐,少了一份压抑,却多了几分自由与兴盛之气,对此儿臣也考虑了许多,发现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大唐与台湾的政策不同,另外还关系到各方各面的利益,儿臣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将大唐也建设成台湾那样?”李治最后叹了口气道。
而李世民听后却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虽然台湾是从大唐分离出去的,但是两者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它方面暂且不说,我们大唐是以农立国,这也是中原王朝上千年来的立国思想,虽然大唐这几年商业发展的十分迅猛,但是在各方面的政策上,却还是以农业为本,对工商业也还有一定的限制。”
李世民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然后接着又道:“但是你六哥的想法却完全不同,他对农业立国的思想很不以为然,通过他这几年在台湾等地的作为也能看出,他追求的是以商立国,而且对海外开拓充满了兴趣,这使得他们台湾已经与我们大唐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至于日后谁对谁错,连为父也说不清楚。”
李治听后心中一动,当下开口道:“父皇您的意思是,台湾和我们大唐各有特色,所以不必追求完全一样?”
李世民欣慰的点了点头,面带微笑道:“不错,雉奴你这趟没有白去,台湾有台湾的好处,我们大唐也有大唐的优点,不过你这次能看到大唐与台湾差距,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听到父亲的夸奖,李治虽然口中谦逊,但中心中却也十分高兴。不过接下来李治又想到一件事,当下开口问道:“父皇,我在台湾时,就听说您要对西突厥用兵,虽然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战况,但却不是很准确,现在战况到底如何了?”
李世民听到儿子问到这件事,却是露出十分兴奋的表情,然后将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争讲了一遍。
说起来李治他们回航的时间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比如在上海过上元节,就是李恪和李承乾特意要求的,毕竟李治和兕子在台湾呆了近一年,却没空再来看看他们两个哥哥,所以他们两人才会如此要求。
这已经是李治他们第二次在长安以外的地方过上元节了,上次是他们刚到台湾,结果和李愔一家在基隆过的年,虽然与长安相比,基隆的人口实在少了些,而且城市的规模也无法相比,但是基隆远在海外,城中各种文化交流,所以那里的新年也别有一番韵味。唯一让李治和兕子感到有些不适应的是,就是基隆的冬天实在太暖和了,不但没有下雪,甚至晚上盖的被子太厚的话,还会感觉有些热。
相比基隆,上海这边的冬天要冷多了,特别是前几天还下了一层薄薄的小雪,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融化成雪水,但却也给上海的冬天带来几分寒冷,也增加了几分年味。
上海是座新城,而且还是一座海港,城中有着相当一部分商人,都是家资万贯,他们为了迎接上元节,集体出资将整个上海装扮成一座灯之海洋,各色彩灯挂满了街道,灯的造型也是千奇百怪,有许多据说还是海外各国的神话人物或传说,这更让传统的上元节增加了一份海外的风情。
当天上元节时。李治和采儿、胡雨依三人结伴出游,只是他们虽然带了不少的护卫。但是却仍然挡不住上海那些年轻男女的热情,不但有许多男子借机上前与采儿、胡雨依搭讪。甚至连李治自己也收到不少海边少女的传情,最后还是采儿和胡雨依一边一个牵住李治的手,这才让上前骚扰的人少了许多。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在上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上元节后,李治和采儿他们终于再次登船启航,不过这次他们没有在路上停留,甚至连登州也没有去,直接从渤海进入黄河,然后沿河西去。经洛阳很快就到达长安。
为了迎接外出一年半的儿子归来,李世民还特意派人前去迎接,不过采儿和兕子却从另外一个城门悄悄回了城,毕竟她们身为女子,在外出时就是打着其它的名义,这次自然也不能和李治一起回城。
李治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李世民请安,并将这一年半以来的经历讲了一遍,特别是海外台湾等地的发展情况。更是李世民想要知道的重点。而李治也有许多的话想与父亲说,特别是在这一年多以来的感受,他急于想找一个人倾诉,而李世民无疑是个极好的对象。
父子两人在两仪殿内的书房中一聊起来就没完。甚至连饭都是让人送到书房,到了晚上时,两人谁都没有一丝困意。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得到消息后,亲自赶到那里。这才让他们父子二人分别回去休息。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只要李世民一有空。就会把李治叫去,让他给自己讲这一年多的经历与感想。其实李世民也正是通过儿子的眼睛与嘴巴,了解大唐与台湾各个方面,从而找出自己施政时的得失。
通过李治的讲述,李世民也知道了李愔在海外的情形,对于台湾能在短短数年内发展的如此迅猛,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远超大唐时,这让李世民也感觉有些震惊。特别是最后李治讲到,那位胡校长选择留在台湾,而不肯再回大唐时,李世民听后也是沉默了好长时间。
“父皇,儿臣在台湾虽然只呆了一年,但是的确感觉那里相比大唐,少了一份压抑,却多了几分自由与兴盛之气,对此儿臣也考虑了许多,发现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大唐与台湾的政策不同,另外还关系到各方各面的利益,儿臣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将大唐也建设成台湾那样?”李治最后叹了口气道。
而李世民听后却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虽然台湾是从大唐分离出去的,但是两者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它方面暂且不说,我们大唐是以农立国,这也是中原王朝上千年来的立国思想,虽然大唐这几年商业发展的十分迅猛,但是在各方面的政策上,却还是以农业为本,对工商业也还有一定的限制。”
李世民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然后接着又道:“但是你六哥的想法却完全不同,他对农业立国的思想很不以为然,通过他这几年在台湾等地的作为也能看出,他追求的是以商立国,而且对海外开拓充满了兴趣,这使得他们台湾已经与我们大唐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至于日后谁对谁错,连为父也说不清楚。”
李治听后心中一动,当下开口道:“父皇您的意思是,台湾和我们大唐各有特色,所以不必追求完全一样?”
李世民欣慰的点了点头,面带微笑道:“不错,雉奴你这趟没有白去,台湾有台湾的好处,我们大唐也有大唐的优点,不过你这次能看到大唐与台湾差距,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听到父亲的夸奖,李治虽然口中谦逊,但中心中却也十分高兴。不过接下来李治又想到一件事,当下开口问道:“父皇,我在台湾时,就听说您要对西突厥用兵,虽然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战况,但却不是很准确,现在战况到底如何了?”
李世民听到儿子问到这件事,却是露出十分兴奋的表情,然后将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争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