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勋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在华东政府出兵爪哇护侨之后,张振勋向华东政府支助200万两白银,补充军费开支,但被华东政府婉言谢绝,最终转化为在烟台投兴建港口,现在港口己经建成投入运营,收益颇丰,预计4-5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然后就进入盈利阶段,但华东政府确实是没有要张振勋的这200万两白银。
而这件事情也让张振勋大受震动,如果换了清廷,这200万两白银恨不得还嫌少了,华东政府不仅不要,反而还让张振勋赚钱,这可是张振勋60多年生命从没见过的,而且按照华东政府的说法,这叫“双蠃”,华东政府利用这笔钱建成了港口,可以促进烟台的城市发展,而张振勋则通过一笔投资收益,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主张,也让张振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也就死心蹋地的追随华东政府,他毕竟是从南洋归国俪华侨,对清廷的忠诚度远比国内商人要低得多,而且归国10余年,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银子,但清廷也没有对他高看一眼,确实真还不如华东政府对他重视。
这时听赵维忠说华东政府最是公证,也颇有些感概道:“是啊,海外华人行为诚信,做事公道,又极守规则,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看了盛宣怀一眼,又道:“到是要比朝廷强得多啊。”
盛宣怀脸色平常,道:“士弼兄所言极是,中堂大人在世时就曾说过,朝廷若能做到海外华人的一半,那怕是只有三成,国势也不至于败坏到如此地步啊。”
这时邻桌也有些人围陇过来,聚集了十几个人,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也引得众人频频点头,一片“是啊是啊”“正是如此”的应答。
商人们是深知清朝之弊的,而上海的风气开化,商人们又都常和外国人接触,因此对皇权也不怎么畏惧,这里又是在上海新区里,说起话来也没有什么顾忌的。
有一个商人道:“若是朝廷能让海外华人主政就好了,不禁中兴有望,而且也不怕再受洋人的气了。”
郑观应冷笑了一声,道:“朝廷会能让海外华人主政?休做梦了。我听北京的几个友人说了,现在朝中‘海外华人’仍是禁忌之词,谁敢提及,轻则丢官弃职,重则人头落地。朝廷对海外华人防得比洋人还紧。”
赵维忠道:“提到朝廷,我从天津出发时,到是听说俄国公使己向总理府衙门下书,愿悥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朝廷,请朝廷派军队去接收。”
张謇冷笑了一声,道:“这分明就是不安好心,早不还晚不还,偏要在这个时候还,明摆着是想挑拔朝廷和海外华人啊。”
赵维忠道:“不过据说朝中己有人上折子,要求朝廷答应俄国的要求,马上出兵去接收辽东之地。还有好几个人要主要请缨,带兵入关呢。”
盛宣怀也不禁道:“糊涂,糊涂之极,辽东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吗?”
张振勋道:“海外华人在辽东浴血奋战之时,未见朝廷有支言片语嘉奖,现在海外华人把日、俄军队打败了,朝廷到想捡现成的果子,岂不是令人心寒。”
在场的商人那个不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俄国的这个提议根本就是不安好心,希望挑动清廷和华东政府之间的争斗,如果清廷真的出兵辽东,华东政府决不会拱手将辽东之地相让,这样清廷就必然会和华东政府激化矛盾。
尽管从法理上说,辽东确实是清廷的领土,但这时几乎所有人却是都是站在华东政府这边的,毕竟清朝的做为,确实太让人失望了。如果说在华东政府出兵之前,清朝只能保持中立,任由日成两国在辽东地区大打出手,还可以理解,毕竟日俄都是强国,清廷就算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但在华东政府参战以后,并取得了辉煌胜果时,清廷还是不闻不问,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认同了穿越者,而现在清廷听信了俄国的唆使,要来争夺辽东,这些商人们的心里自然也都颇有些义愤不平。听了张振勋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和,对华东政府也大为同情。
赵维忠反到是笑道:“朝廷做令人心寒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了,到也不在多这一件,不过此事朝廷尚还未有定论,何况朝中也未必没有有见识的大巨,或许会力谏朝廷不行此事。”
郑观应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食肉者鄙,现在朝中官员尸位素餐者众,太后慈恩难测,纵然有一二清醒之辈,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盛公之言极是也,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若是朝廷安份些,还可多苟延残喘几年,太后或还可得一个善终,如果还不安份,定是要硬出头,只怕是好景不长了。”
赵维忠看了郑观应一眼,道:“郑公,怒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朝廷自己作死,让海外华人早坐了天下,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怕是影响了辽东的战事,将大好国土让给了外人,日后再想收回,又多了不少的麻烦。”
众人正在谈话之间,只见李松晨带着几名随行人员也走进了餐厅里,而且其中居然还有杨育新。虽然杨育新被免职,又禁止参与公开活动,但他仍然在上海新区定据。而且毕竟他在上海任职的时间长,和大部份商人都有不错的私交,建立了广泛的人脉,这个时候上海新区也需要他的帮助,杨育新当然也愿意帮这个忙的,因此李松晨向青岛方面提出申请,很快也就被获准了。
而这件事情也让张振勋大受震动,如果换了清廷,这200万两白银恨不得还嫌少了,华东政府不仅不要,反而还让张振勋赚钱,这可是张振勋60多年生命从没见过的,而且按照华东政府的说法,这叫“双蠃”,华东政府利用这笔钱建成了港口,可以促进烟台的城市发展,而张振勋则通过一笔投资收益,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主张,也让张振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也就死心蹋地的追随华东政府,他毕竟是从南洋归国俪华侨,对清廷的忠诚度远比国内商人要低得多,而且归国10余年,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银子,但清廷也没有对他高看一眼,确实真还不如华东政府对他重视。
这时听赵维忠说华东政府最是公证,也颇有些感概道:“是啊,海外华人行为诚信,做事公道,又极守规则,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看了盛宣怀一眼,又道:“到是要比朝廷强得多啊。”
盛宣怀脸色平常,道:“士弼兄所言极是,中堂大人在世时就曾说过,朝廷若能做到海外华人的一半,那怕是只有三成,国势也不至于败坏到如此地步啊。”
这时邻桌也有些人围陇过来,聚集了十几个人,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也引得众人频频点头,一片“是啊是啊”“正是如此”的应答。
商人们是深知清朝之弊的,而上海的风气开化,商人们又都常和外国人接触,因此对皇权也不怎么畏惧,这里又是在上海新区里,说起话来也没有什么顾忌的。
有一个商人道:“若是朝廷能让海外华人主政就好了,不禁中兴有望,而且也不怕再受洋人的气了。”
郑观应冷笑了一声,道:“朝廷会能让海外华人主政?休做梦了。我听北京的几个友人说了,现在朝中‘海外华人’仍是禁忌之词,谁敢提及,轻则丢官弃职,重则人头落地。朝廷对海外华人防得比洋人还紧。”
赵维忠道:“提到朝廷,我从天津出发时,到是听说俄国公使己向总理府衙门下书,愿悥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朝廷,请朝廷派军队去接收。”
张謇冷笑了一声,道:“这分明就是不安好心,早不还晚不还,偏要在这个时候还,明摆着是想挑拔朝廷和海外华人啊。”
赵维忠道:“不过据说朝中己有人上折子,要求朝廷答应俄国的要求,马上出兵去接收辽东之地。还有好几个人要主要请缨,带兵入关呢。”
盛宣怀也不禁道:“糊涂,糊涂之极,辽东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吗?”
张振勋道:“海外华人在辽东浴血奋战之时,未见朝廷有支言片语嘉奖,现在海外华人把日、俄军队打败了,朝廷到想捡现成的果子,岂不是令人心寒。”
在场的商人那个不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俄国的这个提议根本就是不安好心,希望挑动清廷和华东政府之间的争斗,如果清廷真的出兵辽东,华东政府决不会拱手将辽东之地相让,这样清廷就必然会和华东政府激化矛盾。
尽管从法理上说,辽东确实是清廷的领土,但这时几乎所有人却是都是站在华东政府这边的,毕竟清朝的做为,确实太让人失望了。如果说在华东政府出兵之前,清朝只能保持中立,任由日成两国在辽东地区大打出手,还可以理解,毕竟日俄都是强国,清廷就算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但在华东政府参战以后,并取得了辉煌胜果时,清廷还是不闻不问,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认同了穿越者,而现在清廷听信了俄国的唆使,要来争夺辽东,这些商人们的心里自然也都颇有些义愤不平。听了张振勋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和,对华东政府也大为同情。
赵维忠反到是笑道:“朝廷做令人心寒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了,到也不在多这一件,不过此事朝廷尚还未有定论,何况朝中也未必没有有见识的大巨,或许会力谏朝廷不行此事。”
郑观应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食肉者鄙,现在朝中官员尸位素餐者众,太后慈恩难测,纵然有一二清醒之辈,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盛公之言极是也,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若是朝廷安份些,还可多苟延残喘几年,太后或还可得一个善终,如果还不安份,定是要硬出头,只怕是好景不长了。”
赵维忠看了郑观应一眼,道:“郑公,怒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朝廷自己作死,让海外华人早坐了天下,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怕是影响了辽东的战事,将大好国土让给了外人,日后再想收回,又多了不少的麻烦。”
众人正在谈话之间,只见李松晨带着几名随行人员也走进了餐厅里,而且其中居然还有杨育新。虽然杨育新被免职,又禁止参与公开活动,但他仍然在上海新区定据。而且毕竟他在上海任职的时间长,和大部份商人都有不错的私交,建立了广泛的人脉,这个时候上海新区也需要他的帮助,杨育新当然也愿意帮这个忙的,因此李松晨向青岛方面提出申请,很快也就被获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