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虽然渐渐亮了起来,新的一天来临,但这时在天津租界里却弥漫着一股地狱般的绝望情绪。
原来鲍尔上校带领军队离开租界以后,租界里的居民情绪也稍稍平稳了一,不过枪炮声不断的传到租界里,谁都睡不着,只能提心吊胆的等待着战事的结果。还有不少人在租界的路口徘徊,仿佛在这里能够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就在凌晨五半左右的时候,鲍尔上校带着军队退回到租界里,人数己不足离开时的一半,而且一个个垂头丧气,精神不振的样孑,还有不少人受伤,结果当然就不用问了,肯定是大败而回了。
鲍尔上校被打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租界,顿时引发了租界内的恐慌情绪,而这时外面的枪声也停了,但租界里的人却更加惊慌,有不少人都猜道,大概这个时候天津城己经被敌人攻破了,而天津城被攻破,那么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租界了。
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时,一支日军也来到租界,就是在大沽口被击败的日军。原来被穿越军队击败以后,福岛安正带领着一支日军,撤出了葛沽,而在沿路上又收集了一些日兵,拼凑出了三四百人,才返回天津。
但在快到天津的时候,却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日军不敢再前进,福岛安正派人去打听才知道天津城己经失守了,刚才的战斗是阻击租界的援军。
得知天津失守的消息以后,福岛安正被震惊得半天不出话来,这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大大的低估了这伙海外华人的实力,他们不仅有强大的舰队,陆军的实力也不容视,竟然能够在进攻自己的同时,还派出一支军队袭击天津城,这样的实力,恐怕是连北京的八国联军主力也未必能胜,如果这批海外华人与清国合作,那么八国联军恐怕就要埋藏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立刻通知北京方面,立刻停止向天津的进军,至少也要等到德国舰队到了以后,双方合力才有胜算。于是福岛安正立刻下令,向租界进发,因为在租界里可以向北京发电报,将目前的情况报告给北京方面。
不过福岛安正带领日军来到租界以后,却又给了租界里的居民们重重的一击,因为鲍尔败回租界之后,有些人就想到,驻守天津的日军正在进攻大沽口,距离租界并不远,因此可以向日军求援,或者还能保住租界,但现在这最后一跟救命稻草也没有了。
各国的领事们同样也是惊恐万分,当下由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金璋(原名莱昂内尔??查尔斯??霍布金斯lionelcharleshopkins)、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chayland)、德国驻天津领事秦莫漫(dr.a.zier-ann)、日本驻天津领事伊集院彦吉四人牵头,招集各国领事、代表以及鲍尔、福岛安正,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开会商议对策。
天津租界始于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10月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开放天津作为通商埠岸,并允许两国商民在天津居住贸易,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法两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訢递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天津英租界开辟。划定的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1897年月,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共计占地880亩。
同时天津英租界还仿照英国制度,设计了天津英租界的政治制度,并于186年成立起天津英租界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执行机构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对租界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并且在1890年修建戈登堂,做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
在当时各国租界中,天津英租界贸易发达、经济繁荣,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较其他租界先进。因为天津英租界成立较早,英国的国力雄厚,有能力对租界进行投资建设,加上英国的殖民经验丰富,因此到这时天津英租界的发展己十分可观,租界内己建成了数十条交通干道,并沿海河兴建大批新式码头,并安置了各种港口设施。西式风格的高楼林立,并于1898年开始供应自来水。
这时天津英租界內的工业、金融、商贸等行业均十分发达,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工厂、公司、商行、银行入驻,还有相当一部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天津英租界开厂设店,甚至连普鲁士、丹麦、葡萄牙等国也将自己的天津领事馆设在英租界内。
而就天津英租界成立的次年,法国也清廷提出在天津建立法租界的要求,同年6月日,清廷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法国参赞哥士耆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界址为:南沿宝土徒道(今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9亩。
不过由于后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因此天津法租界成立近二十年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但己远远落后于天津英租界的建设。
随后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占地11余亩。但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力有限,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恰值国内南北战争进行,无暇对租界进行开发,一直未对租界进行行政管理,1880年、1896年,美国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提出归还天津美租界,但清政府并未接收,最终由天津海关代管。
当然美国归还天津租界并不是什么讲国际道德,而是因为嫌租界太,开发的价值不大,而且美国政府的在华政策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即所有列强的在华利益需与其他各国共享,因此有没有租界都影响不大。
天津德租界成立是在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以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要求享受与英法美国同等待遇,在天津建立租界。10月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设立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刘庄,面积为104亩。不过徳租界成立较晚,现在还没开始大规模建设。
原来鲍尔上校带领军队离开租界以后,租界里的居民情绪也稍稍平稳了一,不过枪炮声不断的传到租界里,谁都睡不着,只能提心吊胆的等待着战事的结果。还有不少人在租界的路口徘徊,仿佛在这里能够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就在凌晨五半左右的时候,鲍尔上校带着军队退回到租界里,人数己不足离开时的一半,而且一个个垂头丧气,精神不振的样孑,还有不少人受伤,结果当然就不用问了,肯定是大败而回了。
鲍尔上校被打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租界,顿时引发了租界内的恐慌情绪,而这时外面的枪声也停了,但租界里的人却更加惊慌,有不少人都猜道,大概这个时候天津城己经被敌人攻破了,而天津城被攻破,那么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租界了。
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时,一支日军也来到租界,就是在大沽口被击败的日军。原来被穿越军队击败以后,福岛安正带领着一支日军,撤出了葛沽,而在沿路上又收集了一些日兵,拼凑出了三四百人,才返回天津。
但在快到天津的时候,却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日军不敢再前进,福岛安正派人去打听才知道天津城己经失守了,刚才的战斗是阻击租界的援军。
得知天津失守的消息以后,福岛安正被震惊得半天不出话来,这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大大的低估了这伙海外华人的实力,他们不仅有强大的舰队,陆军的实力也不容视,竟然能够在进攻自己的同时,还派出一支军队袭击天津城,这样的实力,恐怕是连北京的八国联军主力也未必能胜,如果这批海外华人与清国合作,那么八国联军恐怕就要埋藏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立刻通知北京方面,立刻停止向天津的进军,至少也要等到德国舰队到了以后,双方合力才有胜算。于是福岛安正立刻下令,向租界进发,因为在租界里可以向北京发电报,将目前的情况报告给北京方面。
不过福岛安正带领日军来到租界以后,却又给了租界里的居民们重重的一击,因为鲍尔败回租界之后,有些人就想到,驻守天津的日军正在进攻大沽口,距离租界并不远,因此可以向日军求援,或者还能保住租界,但现在这最后一跟救命稻草也没有了。
各国的领事们同样也是惊恐万分,当下由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金璋(原名莱昂内尔??查尔斯??霍布金斯lionelcharleshopkins)、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chayland)、德国驻天津领事秦莫漫(dr.a.zier-ann)、日本驻天津领事伊集院彦吉四人牵头,招集各国领事、代表以及鲍尔、福岛安正,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开会商议对策。
天津租界始于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10月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开放天津作为通商埠岸,并允许两国商民在天津居住贸易,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法两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訢递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天津英租界开辟。划定的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1897年月,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共计占地880亩。
同时天津英租界还仿照英国制度,设计了天津英租界的政治制度,并于186年成立起天津英租界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执行机构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对租界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并且在1890年修建戈登堂,做为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
在当时各国租界中,天津英租界贸易发达、经济繁荣,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较其他租界先进。因为天津英租界成立较早,英国的国力雄厚,有能力对租界进行投资建设,加上英国的殖民经验丰富,因此到这时天津英租界的发展己十分可观,租界内己建成了数十条交通干道,并沿海河兴建大批新式码头,并安置了各种港口设施。西式风格的高楼林立,并于1898年开始供应自来水。
这时天津英租界內的工业、金融、商贸等行业均十分发达,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工厂、公司、商行、银行入驻,还有相当一部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天津英租界开厂设店,甚至连普鲁士、丹麦、葡萄牙等国也将自己的天津领事馆设在英租界内。
而就天津英租界成立的次年,法国也清廷提出在天津建立法租界的要求,同年6月日,清廷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法国参赞哥士耆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界址为:南沿宝土徒道(今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9亩。
不过由于后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因此天津法租界成立近二十年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但己远远落后于天津英租界的建设。
随后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占地11余亩。但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力有限,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恰值国内南北战争进行,无暇对租界进行开发,一直未对租界进行行政管理,1880年、1896年,美国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提出归还天津美租界,但清政府并未接收,最终由天津海关代管。
当然美国归还天津租界并不是什么讲国际道德,而是因为嫌租界太,开发的价值不大,而且美国政府的在华政策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即所有列强的在华利益需与其他各国共享,因此有没有租界都影响不大。
天津德租界成立是在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以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要求享受与英法美国同等待遇,在天津建立租界。10月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设立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刘庄,面积为104亩。不过徳租界成立较晚,现在还没开始大规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