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权兵卫出任日本首相之后,仍然延续伊藤博文持政时方针,对内仍就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对外则积极发展和美国、德国的关系,以平衡英法俄三国的制裁。

    而且和华东签定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之后,确实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虽然英法俄三国的制裁,使日本无法从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进口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但华东开放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成功的补上了这个缺失,而且华东距离日本更近,因此成本反到是降低了一些,另外日本又向华东出口了一批钢铁、海产品、工艺品,也算有所收获。

    另外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也有了较大进展,美国对日本开放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出口给日本矿产资源,生产原材,并从日本进囗轻工产品,同时德国也向日本开放出口机器设备,因此英法俄三国对日本的制裁,实际的影响己是微忽其微了。

    不过日本还是希望能够打开华东的市场,向华东出口自己生产的轻工产品,因为华东的市场可要比菲律宾大得多。于是日本向华东提出,开启第二阶段的贸易谈判,解决日本向华东出口轻工产品的问题。

    同时日本和美国也协商好了,美国的环球航行舰队将停靠日本东京、长崎等地访问,而日本为了进一步给英法俄三国施加压力,在和华东进行第二阶段的贸易谈判,正式向华东提出,希望在美国的环球航行舰队访问完日本之后,华东也派遣一支舰队,访问日本,然后日本也派军队回访华东,从而建立双方之间舰队互访的制度。

    经过了一番艰苦的谈判,华东和日本终于签定了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对日本出口华东的轻工产品施行阶梯税率。这样一来,日本出口华东的部份轻工产品可以以较低的税率进入中国市场,但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就要按较高的税率纳税,因此对华东自己的产业也不会造成大的冲击,而且允许部份日本出口华东的轻工产品纳低税,还能起到鲶鱼效应,促使华东自己的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增争不力,不能总是依靠的贸易壁垒保护。同时华东也接受了制定双方的舰队互访制度,当然互访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协商。

    而就在华东和日本签定了第二阶段贸易协议,日本的谈判代表团还没回到日本,英国向日本发来了一份外交公文,提议重启日本关税权的谈判。

    这个消息令日本上下都极为振奋,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博奕,对日本来说实际也不蒂于是又一次赌上了国运,现在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首相山本权兵卫也是兴奋不己,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任上收回日本的关税权,无疑将会被载入史册,成为日本的英雄。

    而伊藤博文这时虽然己不再担任任何的职务,仅仅只挂着一个元老的名誉称号,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激动异常,甚致还落泪了,虽然现在日本的舆情平息下去了,但伊藤博文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己经没有人敢到他的府邸来闹事,但每天都会收到至少十几封信,内容基本都是骂人的话,也不乏在信封里夹着刀片、绳子之类的物品;家人上街也不时会听到有人对他们大骂,甚致是投掷石块、鸡蛋等物。

    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的麻烦还能忍耐,但伊藤博文在日本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就是在政友会里,也听到了许多质疑伊藤博文的声音,幸好是政友会的高层人员西园寺公望、犬养毅等人明白其中的因由,于是都力挺伊藤博文,这才压住了质疑伊藤博文的声音,但这又导到了不少年轻人觉得失望,退出了政友会以示抗议,这对于致力在日本推行政党政治的伊藤博文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现像。因此伊藤博文也考虑过辞去政友会总裁的职务,但被政友会的主要成员阻止。

    现在终于等到了转机,伊藤博文怎么能不激动,尽管现在自己不在任上了,但谁都知道这整个事情却都是自己主导的,因此一但日本收回了关税权,自己无疑就是第一功臣,不仅能够恢复名誉,并且重新获得左右日本政局的能力。

    日本上上下下都认为,英国的屈服是日本实压的结果,但实际虽然不能说全无关系,但这关系也确实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华东访问德国的成果,才迫使英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

    1907年12月22日,华东的访德代表团的客轮到达德国汉堡港,受到了德国的热烈迎接,华东驻德国总领事江勇涛和德国外交大臣范德法特、汉堡市的市场梅策尔德都到场迎接华东的访德代表团一行。

    这时正值圣诞节将致,因此德国上下也都是张灯节彩,欢度圣诞,也给访德代表团一行增加了不少喜庆的气氛,另外华东和德国已交往了5、6年时间,德国的舆论对华东也比较友好,因此德国民众对访德代表团一行也颇有善意。

    访德代表团一行只在汉堡居住了一夜,第二天就乘火车赶赴德国首都柏林,而护航的两艘军舰则由基尔运河驶入基尔军港中停泊,只留下轮船停在汉堡港里。

    尽管代表团只在汉堡停留了一夜时间,甚致都没有怎么正规的参观这座城市,仅仅就是从港口-饭店-火车站的路途经过,也得以窥见这座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的一些面貌,访德代表团的绝大部份成员,包括元老都是第一次出国,当然元老是指在本时空里,对汉堡市展现出的,这个时代的现代化城市建筑规模、街道设备、以及商业气氛感觉到了震惊。

    其实如果只看青岛沿海的部份,上海原租界黄浦江沿岸,和汉堡市到也相差无几,但都规模太小,如果是走马观花,不到1个小时就能走到头,而汉堡是一个标准的近代城市,另外像港口、火车站这些设施,在青岛、上海都有,而且看起来规模也不小,但和汉堡的港口、火车站相比,虽然在设施安排上都差不多,但在规模确实还有很大的距离。

    比如在汉堡的港口里,停着全部几乎都是大型现代轮船,万吨以下的轮船都是少数,而且基本没有木质帆船,既使是渔船,也都是机械动力的轮船,而在华东,木质帆船还占到二成左右,由其是民用渔船,基本都还是木质帆船,只有少量木质机帆船;而汉堡火车站里,共计有12座站台,同时在火车站里停靠的火车基本都在10列左右,相比之下青岛火车站只有6座站台,最多也就停靠4、5列火车。

    元老们在旧时空里大多都有出国的经历,即使是没有过出国的,但在穿越的时候,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设己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因此汉堡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算一流的现代化城市,但在元老眼里,也只能算是稀松平常。让元老震惊的,并不是汉堡市的现代化水平,而且让他们看到了华东和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就代表了国家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