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丹砚听李宗扬说到这里,点了点头,口中说道:“想不到扶桑人中也有好人!想来这位晁衡先生在中土多年,学了汉人的仁义礼信,才会如此行事。”
李宗扬看了慕容丹砚一眼,点了点头,口中说道:“大船在海上航行了数十日,经历了许多艰险,总算到了扶桑国。两名死士依照晁衡的吩咐,给了船老大许多银两,又将大船送给他们,任由他们返回中土。船老大和船夫赚了许多银子,又得了一只大船,当真是欣喜若狂,向着两名死士千恩万谢,这才驾船返回中土去了。
“跟随杨贵妃同行的那几名僧人在前往中土之前,都在巍山圣教寺出家,是以在扶桑国登陆之后,便将杨贵妃等人带到巍山脚下。众人对天发誓,绝对不能泄露杨贵妃的身份,否则天打雷劈,死后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两名死士在巍山脚下买了一座宅子,请杨贵妃和四名婢女居住,二人在宅子左近又建了两间木屋作为自己的居处,轮番看护杨贵妃。
“杨贵妃到了巍山之后,每日诵读佛经,恭敬礼佛,终于大彻大悟,自号忘情居士,不再纠缠于红尘之中的恩恩怨怨。二十多年之后,忘情居士圆寂于巍山脚下,也算是得了正果。”
李宗扬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杨贵妃生性风流,虽说与李隆基结为夫妇,固然是迫于皇权所迫,不过她悖逆人伦,贪图富贵权势,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她入宫之后,因为愧对寿王李瑁,便想着将李瑁害死,乃是极大的罪恶,更不要说她与杨国忠内外勾结,祸乱朝纲,使得大唐由此衰落,种种罪恶,实难尽述。在下先祖也是高祖皇帝的子孙,大唐衰弱之后,李氏族人遭遇悲惨,便是拜杨家兄妹所赐,追本溯源,焉能不痛恨杨贵妃?!
“只是杨贵妃逃到扶桑国之后,终于大彻大悟,每日诵读佛经为自己往日的罪过忏悔,也算是痛改前非。是以在下恨的是卑鄙无耻的杨玉环,不是巍山脚下诵经礼佛的忘情居士……”
李宗扬话音未落,慕容丹砚撇了撇嘴,一脸不屑地说道:“李先生,你这几话说得不对!若是某人做了大奸大恶之事,害了许多人的性命,最后只说自己大彻大悟,每日里诵读经书,便能赎罪,那些被他害死的人又到哪里说理去?那些失去了丈夫妻儿之人难道就不可怜吗?依我看杨贵妃罪不可赦,和那个混蛋李隆基一样,都应该一剑斩了,方能赎其罪恶!”
李宗扬听慕容丹砚如此说话,叹了一口气,口中说道:“当年在下与公子也是一般心思,只是后来多读佛经,终于明白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理。死者已矣,生者若是能够忏悔往日罪愆,不再害人,倒也不失为菩萨心肠。总不能不给坏人改过的机会,任由他们一条道走到黑罢?”
慕容丹砚听李宗扬说完之后,正要驳斥,厉秋风担心两人又争论起来,急忙抢着说道:“不知道后来怎样,还请李先生明示。”
李宗扬知道厉秋风的心思,是以听他开口询问,不等慕容丹砚说话,便即接口说道:“忘情居士圆寂之后,两位死士收敛了她的遗体,放置于一口铁铸的棺材之中,以铜水浇在棺盖缝隙之中,以防有人将棺盖打开,随后花费心思,将棺材藏在巍山山腹中的一处密道之中。”
李宗扬说到这里,众人不由转头向那口大棺材望去。只听李宗扬接着说道:“两名死士将忘情居士的遗体安置好之后,便即在圣教寺出家为僧。后来有一位大唐太宗皇帝的子孙来到这里,在巍山上又建了一座寺院,名为兴唐寺,两名死士从圣教寺迁至兴唐寺居住。兴唐寺并不大,只有一间正殿和左右四间厢房,别说与圣教寺相比,随便从巍山上随便找一座寺院,都要比兴唐寺大得多。这位太宗皇帝子孙的名字无人知道,只是他给兴唐寺的方丈和僧人定下了规矩,今后兴唐寺的方丈也好,僧人也罢,只能是汉人,不可接纳扶桑人。待到方丈和僧人圆寂之后,尸体须得搬运至山腹密道之中,摆放在忘情居士棺材四周,充当她的护卫。至于这人为何要定下这个怪异的规矩,已经无人知晓了。
“后来大唐被朱温所灭,李氏子孙就此星散,不过兴唐寺却在扶桑国延续了下来。不晓得何年何月,巍山东南崖边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却没有雕刻文字,不知道有何用意。其时扶桑国也起了战乱,许多扶桑百姓逃到巍山避难,看到这块巨碑之后心中敬服,纷纷跪在碑前祈求上天保佑。后来巍山就被称为古碑山,原来的名字再也无人提起。而山上的寺院屡经兵火,千百年来建了烧,烧了建,早已不复最初时的模样。好在兴唐寺小得可怜,又没有什么香火钱财,虽然古碑山多次遭遇兵灾战祸,总算侥幸保留了下来。”
李宗扬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双眼看着石室入口,接着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是李唐子孙,至于先祖是太宗皇帝哪一位皇子的枝蔓,家父没有提过,在下自然不知道。只是在下成年之后,家父便带着在下来到古碑山兴唐寺,将这座寺院的来历详细说给在下知道。他老人家叮嘱在下,有朝一日他驾鹤归西,须得由在下守护这座寺院。每一任寺院方丈,都要由在下在中土挑选。后来家父去世,在下依照他老人家的吩咐,为兴唐寺挑选方丈和僧人。”
李宗扬一边说话,一边转头望向释达吉和释东朵。二僧双手合什,口中默念佛号,想起这些年在扶桑国的遭遇,眼中已有泪光闪动。李宗扬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些年扶桑国战乱不休,时常有败兵和山贼到古碑山来捣乱。在下平日里在中土居住,对古碑山也是鞭长莫及。想着忘情居士逃到扶桑国已是千余年前的事情,不如寻一处妥当之地将她安葬,可是毕竟是先祖立下了规矩,在下不敢擅自更改。只是再想找到能够在兴唐寺保护这个秘密的合适之人,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本章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李宗扬看了慕容丹砚一眼,点了点头,口中说道:“大船在海上航行了数十日,经历了许多艰险,总算到了扶桑国。两名死士依照晁衡的吩咐,给了船老大许多银两,又将大船送给他们,任由他们返回中土。船老大和船夫赚了许多银子,又得了一只大船,当真是欣喜若狂,向着两名死士千恩万谢,这才驾船返回中土去了。
“跟随杨贵妃同行的那几名僧人在前往中土之前,都在巍山圣教寺出家,是以在扶桑国登陆之后,便将杨贵妃等人带到巍山脚下。众人对天发誓,绝对不能泄露杨贵妃的身份,否则天打雷劈,死后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两名死士在巍山脚下买了一座宅子,请杨贵妃和四名婢女居住,二人在宅子左近又建了两间木屋作为自己的居处,轮番看护杨贵妃。
“杨贵妃到了巍山之后,每日诵读佛经,恭敬礼佛,终于大彻大悟,自号忘情居士,不再纠缠于红尘之中的恩恩怨怨。二十多年之后,忘情居士圆寂于巍山脚下,也算是得了正果。”
李宗扬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杨贵妃生性风流,虽说与李隆基结为夫妇,固然是迫于皇权所迫,不过她悖逆人伦,贪图富贵权势,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她入宫之后,因为愧对寿王李瑁,便想着将李瑁害死,乃是极大的罪恶,更不要说她与杨国忠内外勾结,祸乱朝纲,使得大唐由此衰落,种种罪恶,实难尽述。在下先祖也是高祖皇帝的子孙,大唐衰弱之后,李氏族人遭遇悲惨,便是拜杨家兄妹所赐,追本溯源,焉能不痛恨杨贵妃?!
“只是杨贵妃逃到扶桑国之后,终于大彻大悟,每日诵读佛经为自己往日的罪过忏悔,也算是痛改前非。是以在下恨的是卑鄙无耻的杨玉环,不是巍山脚下诵经礼佛的忘情居士……”
李宗扬话音未落,慕容丹砚撇了撇嘴,一脸不屑地说道:“李先生,你这几话说得不对!若是某人做了大奸大恶之事,害了许多人的性命,最后只说自己大彻大悟,每日里诵读经书,便能赎罪,那些被他害死的人又到哪里说理去?那些失去了丈夫妻儿之人难道就不可怜吗?依我看杨贵妃罪不可赦,和那个混蛋李隆基一样,都应该一剑斩了,方能赎其罪恶!”
李宗扬听慕容丹砚如此说话,叹了一口气,口中说道:“当年在下与公子也是一般心思,只是后来多读佛经,终于明白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理。死者已矣,生者若是能够忏悔往日罪愆,不再害人,倒也不失为菩萨心肠。总不能不给坏人改过的机会,任由他们一条道走到黑罢?”
慕容丹砚听李宗扬说完之后,正要驳斥,厉秋风担心两人又争论起来,急忙抢着说道:“不知道后来怎样,还请李先生明示。”
李宗扬知道厉秋风的心思,是以听他开口询问,不等慕容丹砚说话,便即接口说道:“忘情居士圆寂之后,两位死士收敛了她的遗体,放置于一口铁铸的棺材之中,以铜水浇在棺盖缝隙之中,以防有人将棺盖打开,随后花费心思,将棺材藏在巍山山腹中的一处密道之中。”
李宗扬说到这里,众人不由转头向那口大棺材望去。只听李宗扬接着说道:“两名死士将忘情居士的遗体安置好之后,便即在圣教寺出家为僧。后来有一位大唐太宗皇帝的子孙来到这里,在巍山上又建了一座寺院,名为兴唐寺,两名死士从圣教寺迁至兴唐寺居住。兴唐寺并不大,只有一间正殿和左右四间厢房,别说与圣教寺相比,随便从巍山上随便找一座寺院,都要比兴唐寺大得多。这位太宗皇帝子孙的名字无人知道,只是他给兴唐寺的方丈和僧人定下了规矩,今后兴唐寺的方丈也好,僧人也罢,只能是汉人,不可接纳扶桑人。待到方丈和僧人圆寂之后,尸体须得搬运至山腹密道之中,摆放在忘情居士棺材四周,充当她的护卫。至于这人为何要定下这个怪异的规矩,已经无人知晓了。
“后来大唐被朱温所灭,李氏子孙就此星散,不过兴唐寺却在扶桑国延续了下来。不晓得何年何月,巍山东南崖边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却没有雕刻文字,不知道有何用意。其时扶桑国也起了战乱,许多扶桑百姓逃到巍山避难,看到这块巨碑之后心中敬服,纷纷跪在碑前祈求上天保佑。后来巍山就被称为古碑山,原来的名字再也无人提起。而山上的寺院屡经兵火,千百年来建了烧,烧了建,早已不复最初时的模样。好在兴唐寺小得可怜,又没有什么香火钱财,虽然古碑山多次遭遇兵灾战祸,总算侥幸保留了下来。”
李宗扬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双眼看着石室入口,接着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是李唐子孙,至于先祖是太宗皇帝哪一位皇子的枝蔓,家父没有提过,在下自然不知道。只是在下成年之后,家父便带着在下来到古碑山兴唐寺,将这座寺院的来历详细说给在下知道。他老人家叮嘱在下,有朝一日他驾鹤归西,须得由在下守护这座寺院。每一任寺院方丈,都要由在下在中土挑选。后来家父去世,在下依照他老人家的吩咐,为兴唐寺挑选方丈和僧人。”
李宗扬一边说话,一边转头望向释达吉和释东朵。二僧双手合什,口中默念佛号,想起这些年在扶桑国的遭遇,眼中已有泪光闪动。李宗扬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些年扶桑国战乱不休,时常有败兵和山贼到古碑山来捣乱。在下平日里在中土居住,对古碑山也是鞭长莫及。想着忘情居士逃到扶桑国已是千余年前的事情,不如寻一处妥当之地将她安葬,可是毕竟是先祖立下了规矩,在下不敢擅自更改。只是再想找到能够在兴唐寺保护这个秘密的合适之人,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本章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