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的确是你父亲的字迹。”

    平海镇学堂内,苏秋禾手里捏着皱巴巴地信封点着头说道。

    凌江一听,心头微微一颤,紧接着追问:“可是苏先生,为何我父亲在信中没有留下文书?”

    苏秋禾将手中的信封还给凌江,笑着说:“当年,我奔赴长安游学时,曾遇见一位大师,大师指着眼前一座青山问我,从这座山中看到了什么?”

    凌江眉宇间有些惊异,疑惑地问:“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苏秋禾无奈地笑道:“当时我不过初出茅庐,想了一番之后将答案告诉了大师,那自然不是大师心中所想要的答案。大师接着跟我说,看山是山,看山亦不是山,可山终究还是山。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让我琢磨了十来年,最终也没敢说自己想得透彻。”

    凌江问道:“先生是想说,这一封家书就如同大师所谓的山,区别只在于人怎么看?”

    苏秋禾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静默着,用平静慈祥的目光投射在少年的面容之上。学堂里顿时安静下来,就连微风拂水声都能依稀听见。

    过了好一会,苏秋禾才出声道:“答案如何,就由你自己去想了罢。若有一日当你想通了,或许心中的疑惑也便然消散。”

    “答案么……”凌江低头凝视着手中的信封,憋住想要再次将它揉成一团的冲动,他摇了摇嘴唇,心头一沉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一般。凌江接着抬起头凝望苏秋禾,“苏先生,我想去长安。”

    “何时去?”苏秋禾的神情很平淡,似乎早就猜到少年会做出这个决定。

    “过完十五。”如今才只是大年初一,自己想要离乡前往长安,总得做好准备。

    苏秋禾点头,他接着转身回到讲桌前,拾起一封早已经写好了的书信,回到凌江身前,在少年满是疑惑和惊奇的目光下,轻声说道:“待你到了长安,可否帮我将这封信送去国子监,交给许祭酒?”

    凌江小心翼翼接过苏秋禾手中的书信,点了点头,“请先生放心,您的信我一定带到。”

    “嗯。”苏秋禾点头应道,“此去长安可不容易,路上多加小心些。”

    凌江辞别了苏先生,一边往家里走去,一边在心里安排着前往长安的计划。毕竟他最远也只是去过附近的通海城考过一回举人,那一段记忆如今还很模糊,到了通海城后又该如何走,这还得细细探究。

    不仅如此,出门在外,盘缠也得带够。如今他算是翻过武道第一重山,一般的歹人倒也不用怕,可若是遇到成批的山贼,那还是挺棘手的,最好是能够和一些商队结伴同行……

    回到茅草屋后,凌江便和雅儿说起这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