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心中的慈无量心是断嗔恚的,在净居天达到极致,介于四禅和空处禅之间,已经超越四禅境界。悲心是断伤害的,喜心是断妒嫉的,舍心是断骄慢的,分别在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达到极致。
为什么有人成就四禅八定,却不能断除五下分结呢?就是因为不修四无量心的缘故。即便暂时凭借禅定力超越欲界,也不能断尽贪欲、嗔恚等结使。
当无量三摩提与身作证连用时,此无量三昧是指空三昧或灭尽定。因为空是不可限量的境界。成就空正定以后,如果对涅槃不感兴趣,命终后也会往生净居天,在那里入涅槃。反之,如果信乐涅槃,不念有身厌患有身,便可即身解脱生死。这是说明得身证者如何善用慧观的问题。
另外,相对于少分定,还有广无量定、十遍处定,与四无量心不同。如阿那律陀答仙余财主问时说:“大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此二解脱义既异,文亦异。”二解脱的概念和含义都不相同。修大心解脱是在无事处或空房、树下安静处,从观想心量像一棵树那么大开始,逐渐放大到像二三树、一林、二三林、一村、二三村、一国、二三国,乃至大地、大海那么大,这叫大心解脱。如果是分别观想慈心、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就是无量心解脱。
修行时要循序渐进,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那么大,然后保持下去,觉得观想纯熟了,再将境界逐渐放大到一林、一村、一国、整个地球,使心量逐步释放大如海天,而成就禅定。大心观想成就以后,进一步观想慈悲喜舍心遍满十方,而成就无量心三昧。在人间修行大心解脱的人,生在等心天上也能互相包容,即使60人一块儿住在锥子尖上,互相也不会有所妨碍。此法还可以灵魂出窍,当然这是副产品。
佛问:“还有吗?”阿那律说:“超过四无量心的还有四无色定。我们度过一切色界想,直至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定。”佛问:“还有吗?”
阿那律说:“超过四无色定,还有六神通、无漏解脱。我们得到如意足、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证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前自知自觉自身作证,成就最后身。”佛问:“还有吗?”
阿那律说:“除了究竟解脱,再没有更快乐的生活方式了。”
禅定有多种,如经云:“初禅者,世尊说无量种,第二、第三、第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世尊说无量种。”此处只说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无觉无观定、一向定、杂定、少定、广无量定。
修广定也是修光明心,依大心解脱法,心作极盛光明想,心量越大越清净越好,修行越勤越好。阿那律说过:“彼光天生在一处,知有胜如妙与不妙,因人心胜如故,修便有精粗,因修有精粗故,得人则有胜如,世尊亦如是说人有胜如。”
修光者成就二禅,命终后依生前修行时的心量和染净程度,依次往生四光天。修光明想时心量大又清净,则生天后光明强照得远,心量小杂染多则光明微弱照不远。其最底层光天身光色最淡最暗,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则更为清明。
若见天身光明有大小远近差别,天主又酷似大佛,从而得出“诸佛光明”有远近大小不同,必是“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所致,则是误判。
佛说“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唯有精进不同”,成佛前谁精进、谁不精进不一样,成佛后都是三十二相,功德智慧光明都一样,身放圆光都是八尺量,圆光半径等于身长,若不一样就不是佛了。
佛说欲断无明乃至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也叫十遍处,包括地一切处,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都是无分别的,纯一不二的,是无量无边的。其中地水火风是欲界身,青黄赤白是色界身,空识是无色界身。十遍处将四大五阴都包括了。
定功到了一定程度,内观出现青黄赤白黑等各种色光时,可以修行相应遍处。不同色光反映不同脏腑,譬如肝青、脾黄、心红、肺白、肾黑,色光越清纯越好。
所谓地一切处,就是慧观我此识身,以及外在一切现象都是大地,遍满十方上下。其他九遍处也是如此观察。观成后可以发起神通变化,如舍利弗说:“心作地解,即成地不异,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想变个什么东西,都能随心所欲变成现实。
如此正观四大种、四净色、空识等无显色,从“受”而生,变化无常,非我非我所有,“如是观则厌彼,尚不欲第一,况复下贱!”慧观一切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无常非我,而心生厌离,就是三界最高的天堂都不稀罕往生了,其他卑贱处就更不用说了,超越三界进入涅槃比什么都好,这叫第一清净说法。
佛以我无、我不有,以及为了证得无我而设立八正道,以达到涅槃为最第一。达到涅槃才是设立各种禅修法的用意所在。
考察完毕,佛很满意,便为三人说法,指出哪些作法有利,哪些作法不利,勉励他们发扬有利的方面,克服不利的方面,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赞叹,三人听了非常欢喜。佛就起座离去了。三人送了大师一程便返回住处。
为什么有人成就四禅八定,却不能断除五下分结呢?就是因为不修四无量心的缘故。即便暂时凭借禅定力超越欲界,也不能断尽贪欲、嗔恚等结使。
当无量三摩提与身作证连用时,此无量三昧是指空三昧或灭尽定。因为空是不可限量的境界。成就空正定以后,如果对涅槃不感兴趣,命终后也会往生净居天,在那里入涅槃。反之,如果信乐涅槃,不念有身厌患有身,便可即身解脱生死。这是说明得身证者如何善用慧观的问题。
另外,相对于少分定,还有广无量定、十遍处定,与四无量心不同。如阿那律陀答仙余财主问时说:“大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此二解脱义既异,文亦异。”二解脱的概念和含义都不相同。修大心解脱是在无事处或空房、树下安静处,从观想心量像一棵树那么大开始,逐渐放大到像二三树、一林、二三林、一村、二三村、一国、二三国,乃至大地、大海那么大,这叫大心解脱。如果是分别观想慈心、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就是无量心解脱。
修行时要循序渐进,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那么大,然后保持下去,觉得观想纯熟了,再将境界逐渐放大到一林、一村、一国、整个地球,使心量逐步释放大如海天,而成就禅定。大心观想成就以后,进一步观想慈悲喜舍心遍满十方,而成就无量心三昧。在人间修行大心解脱的人,生在等心天上也能互相包容,即使60人一块儿住在锥子尖上,互相也不会有所妨碍。此法还可以灵魂出窍,当然这是副产品。
佛问:“还有吗?”阿那律说:“超过四无量心的还有四无色定。我们度过一切色界想,直至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定。”佛问:“还有吗?”
阿那律说:“超过四无色定,还有六神通、无漏解脱。我们得到如意足、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证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前自知自觉自身作证,成就最后身。”佛问:“还有吗?”
阿那律说:“除了究竟解脱,再没有更快乐的生活方式了。”
禅定有多种,如经云:“初禅者,世尊说无量种,第二、第三、第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世尊说无量种。”此处只说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无觉无观定、一向定、杂定、少定、广无量定。
修广定也是修光明心,依大心解脱法,心作极盛光明想,心量越大越清净越好,修行越勤越好。阿那律说过:“彼光天生在一处,知有胜如妙与不妙,因人心胜如故,修便有精粗,因修有精粗故,得人则有胜如,世尊亦如是说人有胜如。”
修光者成就二禅,命终后依生前修行时的心量和染净程度,依次往生四光天。修光明想时心量大又清净,则生天后光明强照得远,心量小杂染多则光明微弱照不远。其最底层光天身光色最淡最暗,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则更为清明。
若见天身光明有大小远近差别,天主又酷似大佛,从而得出“诸佛光明”有远近大小不同,必是“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所致,则是误判。
佛说“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唯有精进不同”,成佛前谁精进、谁不精进不一样,成佛后都是三十二相,功德智慧光明都一样,身放圆光都是八尺量,圆光半径等于身长,若不一样就不是佛了。
佛说欲断无明乃至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也叫十遍处,包括地一切处,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都是无分别的,纯一不二的,是无量无边的。其中地水火风是欲界身,青黄赤白是色界身,空识是无色界身。十遍处将四大五阴都包括了。
定功到了一定程度,内观出现青黄赤白黑等各种色光时,可以修行相应遍处。不同色光反映不同脏腑,譬如肝青、脾黄、心红、肺白、肾黑,色光越清纯越好。
所谓地一切处,就是慧观我此识身,以及外在一切现象都是大地,遍满十方上下。其他九遍处也是如此观察。观成后可以发起神通变化,如舍利弗说:“心作地解,即成地不异,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想变个什么东西,都能随心所欲变成现实。
如此正观四大种、四净色、空识等无显色,从“受”而生,变化无常,非我非我所有,“如是观则厌彼,尚不欲第一,况复下贱!”慧观一切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无常非我,而心生厌离,就是三界最高的天堂都不稀罕往生了,其他卑贱处就更不用说了,超越三界进入涅槃比什么都好,这叫第一清净说法。
佛以我无、我不有,以及为了证得无我而设立八正道,以达到涅槃为最第一。达到涅槃才是设立各种禅修法的用意所在。
考察完毕,佛很满意,便为三人说法,指出哪些作法有利,哪些作法不利,勉励他们发扬有利的方面,克服不利的方面,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赞叹,三人听了非常欢喜。佛就起座离去了。三人送了大师一程便返回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