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番事后,李凌与徐沧不但没有芥蒂生分,关系反倒越发亲近密切起来,真有了几分知交好友的样子。

    李凌也趁此向徐沧讨教起了自己对于经典与注释中的诸多不解的地方。别看徐沧五年努力都没能考上秀才,其实对经史子集等都颇有研究,几番深入浅出的解释教导,还真就让人茅塞顿开,对那些圣人之言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凌就进入到了不是读书就是写书的忙碌之中,从早到晚除了必要的身体锻炼和短跑,就一直埋头家中苦读不休。而在一个多月的努力下,就是他自己都能明显感受到了对经典和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不会在看到某个句子需要想上一想才能反应过来了。

    而在此期间,古月子也果然说到做到,给予了李凌极大的支援与帮助。每日的吃穿用度都由他派人准时送到李凌家中,隔三差五地,他还会亲自登门送些滋补的东西来,鱼肉鸡蛋什么的他们兄妹两个都没断过,让个本来还有些瘦小的李月儿吃得都显出点婴儿肥来了。

    对此,李凌也不像一般人那样会感到不安或是推辞一番,因为他感觉得出来古月子做这一切都是发自真心。而且他也很看重两人间的这段交情,现在固然得了他许多帮助,但他相信自己将来是一定可以拿更多的东西报答这位好朋友,好兄弟的。

    于是日子就这么慢慢过去,眨眼已入寒冬腊月。

    江城所在的衡州府位于淮北,要放到后世正是不南不北最尴尬的地方,哪怕是数百年前,一到寒冬,天气也是阴冷得难受。那不是如北方那样干干的寒风如刀般袭来,而是带着丝丝缕缕的水气,一点点渗透进人的骨头缝里,这样的寒冷是最难熬的。在这等天气里,李凌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屋子里多生个炉子,然后和妹妹一起缩在家里,真就半步都不想出去了。

    这日正是腊八节,中午时分,古月子又上门来,除送来了一些平日的吃食外,还额外多了一瓦罐的腊八粥。坐下后,他便笑着道:“老弟,来尝尝你嫂子特意为你熬制的腊八粥,这可是连我都吃不到的好东西呢。”

    “哈哈,那就多谢嫂子关心了。这大冷天的,能吃上一碗,真是从头到脚都感到暖和舒畅啊。”李凌也不客气,趁着粥还热,便给自己和月儿、古月子都盛了一碗,然后小口吃着,味道确实不错。

    寒暄两句后,他又笑着问道:“古哥,最近书局的生意可还好吗?”随着关系更进一步,他对古月子的称呼又有所变化。只是每当这么叫时,总让他不自觉地想起后世某个搜索引擎和网络巨头来。

    “托你新出的那卷封神的福,虽然近了年关,我们书局的买卖依旧不错。对了,你说的最后一卷什么时候能写完了?”

    “这个却不好说了。”李凌轻摇着头,“我本以为能在今年就把封神完结了呢,结果最近忙于读书,所以就耽搁了。看来只能等到明年开春了。”

    “正事要紧,你不必太急。其实靠着你出的那个画册的主意,我书局的生意已经比往年要好上许多了。除了封神,我还打算把其他几本也改编成画册呢。”

    顿了一下后,他又笑道:“其实我有什么不知足的?相比起其他买卖来说,我最近已是很风光了。比如咱们书局斜对面那家福来客栈你有印象吧?入冬前生意还算不错,可这个以来,却只有三个客人还住在店里了。”

    “临近年节,谁不想回家去和亲人团聚呢?”李凌深有感触地来了一句。

    “是啊,所以客栈一般到腊八后也会关门歇业一阵。不过我听那里的伙计说过,好像那三个客人却没有离开的意思,竟是打算在此长住。”

    “还有这等事情?”李凌也好奇道:“是因为他们要在此落脚经商什么的吗?”

    “看着不像啊,那三人分别是老者、青年和少年,看似主仆又有些不同。还有,他们虽然也总是外出,却不见去什么商铺里打听本地消息,反倒更喜欢走街串巷,还曾出城一趟,你说怪不怪?”

    李凌这下是越发感到奇怪了:“还真有些怪诞,不像商人,也不是那游学的士子,咱们这儿可没什么名胜可让他们一饱眼福的,那他们逗留到年边到底图什么?”说到这儿,他目光突然一闪,想到了一个可能,“古哥,你听说过微服私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