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叉路口,潘志明副营长一边朝鬼子开枪,一边说:“小武子你带伤员往王帽儿山先走,要快,我们在这里顶一下,把鬼子引到石官沟。”

    重伤员中,被炸断脚的2排长赵晋说:“我不走了,我还有颗手榴弹,还可以炸他几个狗日的。”

    其他的伤员都坚决不走,要和跟鬼子拼了。

    潘志明含着泪说:“好同志!好兄弟们!我们今天就是死,也要把鬼子拖住,现在我们要把鬼子引到石关沟,保护乡亲们!掩护大部队转移。”

    潘志明看着大家坚定的目光,狠下心地说:“我们就撤往石官沟!”其实大家都知道,撤进了石关沟就是死路!

    石关沟的地势,就是在两座大山中间夹一条缝隙,10多米宽的山路,就从缝隙穿过。这种地形,在太行山很常见。

    此处的石关沟,又与别处不同,这里两旁高山多是悬崖峭壁,难以攀爬。还有这条路再往里走4里,是石关山村,这是个山窝小村,再没有路了,撤进此路,就意味着死亡。

    潘副营长和几个战士把重伤员安置在路边小山洞里,给他们留下两颗手榴弹,含泪握别,出来后再把洞口用树枝掩蔽好。走时,潘副营长在心里祝福他们能够躲过鬼子的搜查。

    这时,鬼子伪军快冲上来了,战士们又打了次排枪,武福有还向鬼子的机枪投出颗手榴弹,准确的投掷犹如炮弹,把鬼子又吓得趴地上。

    潘副营长指挥还能战斗的30个战士,边打边撤,引着鬼子进了石关沟的山路,并在路边的小山包上设立阻击阵地,不能再撤了,后面1里路就是石关村,不能连累村民。

    由于子弹不多,大家准备了很多石头,想利用山坡道来打击敌人。这里山路不平,鬼子的装甲车开不上来,只能停在山外开炮;鬼子的六门山炮推了进来,掩护步兵进攻。

    鬼子从山路上冲了过来,但他们不知是被打怕了,还是打出经验了,冲锋队形很散,还边喊叫、边躲闪、边打着枪。

    这批鬼子看来老兵多,枪法也极准,投弹准,在鬼子的枪声中和手雷爆炸中,又有10多个战士倒下;在此危险地段,战士们都杀红了眼,誓死不退!

    由于子弹不多,没能拦住鬼子的冲锋,竟有八九个鬼子冲上4连的阵地,潘副营长拔出宝刀,大叫着冲进鬼子群中。武福有见此危急,连开两枪,干掉了两个鬼子后,放下狙击枪,提着一把刺刀也杀入鬼子群中。

    武福有杀进战团,原想是减轻潘副营长的压力,鬼子人多怕他吃亏,但进去才知道,五六个鬼子根本不是潘副营长的对手,再加上日本兵有种奇葩规定,拼刺刀时不准开枪,他也就不必担心鬼子会对潘副营长开枪。于是,他转身冲出,和其他战士拦击后面的鬼子。

    鬼子营养好,身强力壮,就是个子矮小粗壮,五六个鬼子挺着长枪,把潘副营长围住,他们也看出这个腰挂短枪,手拿大刀是八路的大官,杀了他就是大功一件,所以,团团围住。

    潘副营长是东北人,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好,面色蜡黄,但他是有7年党龄和10军龄的老抗联、老红军,多年的拼搏已沉淀了他顽强的战斗意志、较高的军事素质和丰富的血战经验;只见他在鬼子群中越战越勇,沉重的宝刀在他的手中潇洒自如,上下左右全是刀影,刀枪相碰,铿锵有声,鬼子拿枪的手都被震麻,几个回合后,三个鬼子魂归西天,另外两个刺刀都被砍断,他们看到不好转身想走,潘副营长大吼一声“哪里走!”一个跃起,刀锋所致,两个鬼子人头滚落;最后一个因为跑得快,躲过大刀,但没有躲过武福有的子弹,被武福有一枪送到大路边的石头下。

    消灭了鬼子的散兵,潘副营长一身血染战衣的回来,他抹了抹脸上的血沫,说道:“他妈的,这鬼子的血也这么臭!”

    战士李林说:“他们吃的是死蛇烂蚂拐,能不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