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太子先手出面,随后便又更多大臣出言附和。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稍加借用,必然能打压打压新上位的礼部尚书。
而且这事情的背后牵涉到前都察院首座,那可是个得罪了整个朝廷的公敌。
工部尚书本以为由自己牵头,既能打压年轻官员又能为之前的事情出气,一举两得,这朝堂之中许多和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官员会很积极地配合自己。
谁知两三句话后朝堂官员居然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件事虽有不妥,但不算过错。
工部尚书自然不会认为此为丞相和太子故意争对自己,以他现在的年纪,早就到头了,如今所求不过是在位置上多留个一两年,两位朝廷大势力根本犯不着跟他计较。
看到这样的局面,工部尚书先是愣了愣,随后明白自己哪里出错了。
今日的朝堂上站着一个倭国人,在倭国人面前,大华朝堂的官员如果不团结,不仅是会被外人看了笑话,更会把本国的矛盾暴露在外人面前,说不定在以后就会成为外部势力渗透朝廷的潜在危险。
而因为外国人的进言而怪责自家官员,无疑也是个愚蠢的决定,不仅容易给人讨好他国的印象,传出去了,民间风评自然不好。
朝廷的官员都是朝廷自己的孩子,自家孩子跟别家孩子闹了矛盾,当父母的自然要包庇护短才行。
所以,先不管倭国人说的是真是假,站在大华的角度自然要能保则保。
向工部尚书这般,一上来就借题发挥,把本国的政治斗争摆在了他国使节面前,自然是犯了大忌讳。
等到工部尚书缓缓回过味儿来,心头不禁一颤,再看周围同朝官员时,似乎每一双眼睛看着自己都不同了。
有严肃,有责备,有嘲笑,有轻视……
工部尚书脸色暗淡,暗道自己果然是老了,居然在如此事情上没有找准关键,以他工部尚书的职位和品级,想来朝廷也不会容忍这样的错误,他这个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部尚书估计也就在今天到头了。
想着,工部尚书苦笑一声,默默地退到了队伍之中。
而刚才众多官员的态度也给倭国使节证明了一件事,就是倭国使团想要借机来给夏商找麻烦是不可能了。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稍加借用,必然能打压打压新上位的礼部尚书。
而且这事情的背后牵涉到前都察院首座,那可是个得罪了整个朝廷的公敌。
工部尚书本以为由自己牵头,既能打压年轻官员又能为之前的事情出气,一举两得,这朝堂之中许多和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官员会很积极地配合自己。
谁知两三句话后朝堂官员居然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件事虽有不妥,但不算过错。
工部尚书自然不会认为此为丞相和太子故意争对自己,以他现在的年纪,早就到头了,如今所求不过是在位置上多留个一两年,两位朝廷大势力根本犯不着跟他计较。
看到这样的局面,工部尚书先是愣了愣,随后明白自己哪里出错了。
今日的朝堂上站着一个倭国人,在倭国人面前,大华朝堂的官员如果不团结,不仅是会被外人看了笑话,更会把本国的矛盾暴露在外人面前,说不定在以后就会成为外部势力渗透朝廷的潜在危险。
而因为外国人的进言而怪责自家官员,无疑也是个愚蠢的决定,不仅容易给人讨好他国的印象,传出去了,民间风评自然不好。
朝廷的官员都是朝廷自己的孩子,自家孩子跟别家孩子闹了矛盾,当父母的自然要包庇护短才行。
所以,先不管倭国人说的是真是假,站在大华的角度自然要能保则保。
向工部尚书这般,一上来就借题发挥,把本国的政治斗争摆在了他国使节面前,自然是犯了大忌讳。
等到工部尚书缓缓回过味儿来,心头不禁一颤,再看周围同朝官员时,似乎每一双眼睛看着自己都不同了。
有严肃,有责备,有嘲笑,有轻视……
工部尚书脸色暗淡,暗道自己果然是老了,居然在如此事情上没有找准关键,以他工部尚书的职位和品级,想来朝廷也不会容忍这样的错误,他这个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部尚书估计也就在今天到头了。
想着,工部尚书苦笑一声,默默地退到了队伍之中。
而刚才众多官员的态度也给倭国使节证明了一件事,就是倭国使团想要借机来给夏商找麻烦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