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一直与曹簠有书信联系,是以曹簠对高务实的一些想法颇有了解。在曹簠看来,高司徒一直希望破坏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甚至暗示最好能将他们二人彻底割裂开来。
割裂这个词是高务实自己用到的,但高务实没有明确他所谓“割裂”的具体含义。曹簠一直在纠结的就是,究竟是只需要他们二人心存芥蒂、无法同心合力就好,还是需要直接让他们分家,从此分为两部?
一开始,曹簠认为高务实的意思应该是前者,毕竟高务实从来没有对舒尔哈齐的官方职务改变有过任何明示暗示。但现在不同了,高务实私下转达的圣意,却是让舒尔哈齐取代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这一条在曹簠看来最是诡异,因为此前高务实的思路他很清楚,就是一定要让苏可苏浒河部内部有能够制约努尔哈赤的力量,笼络舒尔哈齐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可如果舒尔哈齐直接取代努尔哈赤,那和努尔哈赤独掌苏可苏浒河部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按照曹簠的理解,高司徒应该是认为苏可苏浒河部的战斗力很强,同时这几年的扩张势头又过于迅猛,如果不加以遏制,再过几年恐怕就要成为女真第一强酋。
大明过去并不担心出现什么女真第一强酋,但问题在于苏可苏浒河部的这种“强”与此前的哈达、现在的叶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哈达与叶赫之强,主要是强在贸易。早年的哈达由于本就地理位置最佳,再加上安安心心给大明充当代理人而获得了大量的敕书,所以富甲满洲。其余各部想要从大明这里获得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必需品,都只能对哈达示好,从哈达的手指缝里吃点残羹冷炙,因此哈达的万汗成为了“满洲国主”。
叶赫的崛起则有内外两个因素。外因是万汗晚年奢靡,“内需”过大而不肯给其余各部分润利益。有道是吃独食者必死,哈达的转变导致各部离心离德,甚至哈达内部都有人不断外投叶赫,导致哈达的威信一落千丈,实力也日渐衰落;
而内因则是叶赫的杨吉砮、清佳砮两位贝勒励精图治,而且他们发现了叶赫真正的优势所在——盛产马匹(相对于女真内部而言)。于是叶赫大力发展商队,去吃哈达没有顾及到的买卖,简单地说就是充当二道贩子。
情况的转变是这样的:哈达由于地理位置好、手里敕书多,所以他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等其余各部送货过来,他们再去和大明进行贸易,就能过得很好。
叶赫则另辟蹊径,你坐在家里等收货,这优势我比不了,那我就受点累,迈开腿去干物流——这下好了,你掌握销售网络,我掌握物流网络。那我就是你的上游啊,我要是宣布断供,你就只能去吃灰。
而且叶赫还不止于此,他们一边控制上游贸易,一边还趁着哈达的持续衰落而直接去抢下游,也就是抢夺敕书。
除此之外还不要忘了,哈达的南关虽然位置最佳,但叶赫的北关其实也不能说差了很多。这几条加在一块儿,叶赫的崛起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哈达也好、叶赫也罢,其崛起都是靠着贸易而不是战争。换句话说,他们的强大虽然不能说是假的,但只能算是藤蔓式的强大,撑起他们这看似强大的力量的幕后英雄,实际上是大明——大明才是这些藤蔓缠绕着的那棵参天大树。
这样的强大,只要离开了大明,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高务实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哈达势穷已经难以回天,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去扶植叶赫——既然叶赫强大的前提是必须背靠大明,那大明方面当然不必过于担心叶赫尾大不掉。
然而苏可苏浒河部,或者说努尔哈赤则不同。苏可苏浒河部虽然也掌握着一个不小的贸易节点,即抚顺关马市,但努尔哈赤虽然是依靠这一节点的支持获得利益,却并非完全依靠该节点而崛起。
早期的努尔哈赤,因为其正室佟佳·哈哈纳扎青出身于女真商贸豪族,在起兵初期取得征讨尼堪外兰的成功之后,就受到了佟佳氏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抚顺关马市的收益,让他有实力进行军事扩张。
割裂这个词是高务实自己用到的,但高务实没有明确他所谓“割裂”的具体含义。曹簠一直在纠结的就是,究竟是只需要他们二人心存芥蒂、无法同心合力就好,还是需要直接让他们分家,从此分为两部?
一开始,曹簠认为高务实的意思应该是前者,毕竟高务实从来没有对舒尔哈齐的官方职务改变有过任何明示暗示。但现在不同了,高务实私下转达的圣意,却是让舒尔哈齐取代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这一条在曹簠看来最是诡异,因为此前高务实的思路他很清楚,就是一定要让苏可苏浒河部内部有能够制约努尔哈赤的力量,笼络舒尔哈齐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可如果舒尔哈齐直接取代努尔哈赤,那和努尔哈赤独掌苏可苏浒河部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按照曹簠的理解,高司徒应该是认为苏可苏浒河部的战斗力很强,同时这几年的扩张势头又过于迅猛,如果不加以遏制,再过几年恐怕就要成为女真第一强酋。
大明过去并不担心出现什么女真第一强酋,但问题在于苏可苏浒河部的这种“强”与此前的哈达、现在的叶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哈达与叶赫之强,主要是强在贸易。早年的哈达由于本就地理位置最佳,再加上安安心心给大明充当代理人而获得了大量的敕书,所以富甲满洲。其余各部想要从大明这里获得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必需品,都只能对哈达示好,从哈达的手指缝里吃点残羹冷炙,因此哈达的万汗成为了“满洲国主”。
叶赫的崛起则有内外两个因素。外因是万汗晚年奢靡,“内需”过大而不肯给其余各部分润利益。有道是吃独食者必死,哈达的转变导致各部离心离德,甚至哈达内部都有人不断外投叶赫,导致哈达的威信一落千丈,实力也日渐衰落;
而内因则是叶赫的杨吉砮、清佳砮两位贝勒励精图治,而且他们发现了叶赫真正的优势所在——盛产马匹(相对于女真内部而言)。于是叶赫大力发展商队,去吃哈达没有顾及到的买卖,简单地说就是充当二道贩子。
情况的转变是这样的:哈达由于地理位置好、手里敕书多,所以他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等其余各部送货过来,他们再去和大明进行贸易,就能过得很好。
叶赫则另辟蹊径,你坐在家里等收货,这优势我比不了,那我就受点累,迈开腿去干物流——这下好了,你掌握销售网络,我掌握物流网络。那我就是你的上游啊,我要是宣布断供,你就只能去吃灰。
而且叶赫还不止于此,他们一边控制上游贸易,一边还趁着哈达的持续衰落而直接去抢下游,也就是抢夺敕书。
除此之外还不要忘了,哈达的南关虽然位置最佳,但叶赫的北关其实也不能说差了很多。这几条加在一块儿,叶赫的崛起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哈达也好、叶赫也罢,其崛起都是靠着贸易而不是战争。换句话说,他们的强大虽然不能说是假的,但只能算是藤蔓式的强大,撑起他们这看似强大的力量的幕后英雄,实际上是大明——大明才是这些藤蔓缠绕着的那棵参天大树。
这样的强大,只要离开了大明,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高务实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哈达势穷已经难以回天,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去扶植叶赫——既然叶赫强大的前提是必须背靠大明,那大明方面当然不必过于担心叶赫尾大不掉。
然而苏可苏浒河部,或者说努尔哈赤则不同。苏可苏浒河部虽然也掌握着一个不小的贸易节点,即抚顺关马市,但努尔哈赤虽然是依靠这一节点的支持获得利益,却并非完全依靠该节点而崛起。
早期的努尔哈赤,因为其正室佟佳·哈哈纳扎青出身于女真商贸豪族,在起兵初期取得征讨尼堪外兰的成功之后,就受到了佟佳氏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抚顺关马市的收益,让他有实力进行军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