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军都督府答应起来倒是痛快,但这件事要想能成功劝说朱翊钧答应,其实还是有些难度,即便是高务实也不得不仔细考虑考虑说辞。
这件事之所以难,有几个要点。
其一就是朝廷使用这批免费劳动力已经形成习惯,不管是工部还是朱翊钧本人,极有可能都难以理解为何使用这批“闲置劳力”居然还要出钱。难道你们不是朝廷养的兵?既然是,为什么不听朝廷调遣?
其二则在于工部是文官衙门,而京营除了高务实这个协理京营戎政之外,其余基本都是武臣,顶多也就五府里头有几个低级文书官罢了,地位上实在相差悬殊。
文臣衙门面对武臣衙门,心理上的习惯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工部方面估计是这样想的:我工部调用你们的人办事,那是瞧得起你们,你们应该觉得万分荣幸才对,为何如此不知好歹,居然还跟我谈钱?
当然这种心态的形成除了文武地位的巨大差异之外,此前京营实在没什么用处也是原因之一,工部方面估计也存在一种废物利用的心态。
既然都已经是废物利用了,那还谈什么钱不钱的?就好比在大街上拾马粪,难道还要给马主人付钱吗?
其三则是朱翊钧可能也算不清这笔账。其实这笔账直接在纸面上看,朝廷一旦出钱,看起来就的确是亏了,但高务实知道这种看法实在太肤浅,国家层次的经济账怎么是这样算的?
京营或者说三大营这个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搞出来的玩意,原本就是作为朝廷的“中央军”存在的,而“中央军”有什么特点?
特点就是不管你这朝廷的财政糟糕到什么地步,都必须维持这支军队的稳定,因为一旦连这支军队都不稳定了,你这朝廷距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这一点参看崇祯末年就很清楚,朝廷真正能够顺利调动的部队都完蛋之后,甭管是吴三桂还是左良玉亦或者别的兵头,崇祯除了哄着捧着之外,就一点别的办法都没有了。
现在朝廷当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京营这里每年还是要投不少钱进来,武器装备的保养更迭是一方面,维持京营至少不会饿死人、冻死人则是另一方面。
但眼下高务实进行生产建设兵团改制之后,实际上朝廷在这一块已经解放了,因为从此之后的生产建设兵团不仅“自负盈亏”,而且还要养活供给真正作为中枢野战军存在的禁卫军。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要负担的比例已经很低,大抵是常规用度全归生产建设兵团负责,而朝廷的拨款只负责装备更迭——比如添置新型的大炮、火枪等等。
当然,战时这支特殊情况例外,这个属于“战争经费”性质,还是得朝廷出钱的。
那么这样一来,既然京营都要自负盈亏了,它平时不管接工程还是自行生产,就都属于商业经营性质。这个时候你朝廷还要来白白使唤人家,怎么说得过去?
至于说亏不亏,一来是朝廷本身的常规负担已经减轻,户部无须再支出这笔开支,这笔钱当然就可以回头拨给工部开大工。二来生产建设兵团被高务实定义为商业性质之后,它本身也是要纳税的,而且还是一笔特殊税——高务实将之命名为“生产建设盈余贡”。
这笔“生产建设盈余贡”,是在经过高务实这个戎政侍郎核算之后,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盈余的四分之一,作为一笔特殊“纳贡”缴纳给内帑。
为什么是内帑而不是户部呢?因为高务实觉得这笔钱只要跟户部挂钩,眼下实学派掌握户部的时候或许还能控制着不去过多干预,但将来万一户部不归实学派掌控了,按照文官集团的习惯,多半就会打鬼主意。比如直接插手,乃至于通过改动缴纳比例等手段来压榨生产建设兵团,那就完蛋了。
生产建设兵团实际上是禁卫军的财政基础,它要是被户部给吃垮了,那禁卫军也只能跟着完蛋,如此高务实在京营这块的改制也就夭折了。
这件事之所以难,有几个要点。
其一就是朝廷使用这批免费劳动力已经形成习惯,不管是工部还是朱翊钧本人,极有可能都难以理解为何使用这批“闲置劳力”居然还要出钱。难道你们不是朝廷养的兵?既然是,为什么不听朝廷调遣?
其二则在于工部是文官衙门,而京营除了高务实这个协理京营戎政之外,其余基本都是武臣,顶多也就五府里头有几个低级文书官罢了,地位上实在相差悬殊。
文臣衙门面对武臣衙门,心理上的习惯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工部方面估计是这样想的:我工部调用你们的人办事,那是瞧得起你们,你们应该觉得万分荣幸才对,为何如此不知好歹,居然还跟我谈钱?
当然这种心态的形成除了文武地位的巨大差异之外,此前京营实在没什么用处也是原因之一,工部方面估计也存在一种废物利用的心态。
既然都已经是废物利用了,那还谈什么钱不钱的?就好比在大街上拾马粪,难道还要给马主人付钱吗?
其三则是朱翊钧可能也算不清这笔账。其实这笔账直接在纸面上看,朝廷一旦出钱,看起来就的确是亏了,但高务实知道这种看法实在太肤浅,国家层次的经济账怎么是这样算的?
京营或者说三大营这个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搞出来的玩意,原本就是作为朝廷的“中央军”存在的,而“中央军”有什么特点?
特点就是不管你这朝廷的财政糟糕到什么地步,都必须维持这支军队的稳定,因为一旦连这支军队都不稳定了,你这朝廷距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这一点参看崇祯末年就很清楚,朝廷真正能够顺利调动的部队都完蛋之后,甭管是吴三桂还是左良玉亦或者别的兵头,崇祯除了哄着捧着之外,就一点别的办法都没有了。
现在朝廷当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京营这里每年还是要投不少钱进来,武器装备的保养更迭是一方面,维持京营至少不会饿死人、冻死人则是另一方面。
但眼下高务实进行生产建设兵团改制之后,实际上朝廷在这一块已经解放了,因为从此之后的生产建设兵团不仅“自负盈亏”,而且还要养活供给真正作为中枢野战军存在的禁卫军。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要负担的比例已经很低,大抵是常规用度全归生产建设兵团负责,而朝廷的拨款只负责装备更迭——比如添置新型的大炮、火枪等等。
当然,战时这支特殊情况例外,这个属于“战争经费”性质,还是得朝廷出钱的。
那么这样一来,既然京营都要自负盈亏了,它平时不管接工程还是自行生产,就都属于商业经营性质。这个时候你朝廷还要来白白使唤人家,怎么说得过去?
至于说亏不亏,一来是朝廷本身的常规负担已经减轻,户部无须再支出这笔开支,这笔钱当然就可以回头拨给工部开大工。二来生产建设兵团被高务实定义为商业性质之后,它本身也是要纳税的,而且还是一笔特殊税——高务实将之命名为“生产建设盈余贡”。
这笔“生产建设盈余贡”,是在经过高务实这个戎政侍郎核算之后,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盈余的四分之一,作为一笔特殊“纳贡”缴纳给内帑。
为什么是内帑而不是户部呢?因为高务实觉得这笔钱只要跟户部挂钩,眼下实学派掌握户部的时候或许还能控制着不去过多干预,但将来万一户部不归实学派掌控了,按照文官集团的习惯,多半就会打鬼主意。比如直接插手,乃至于通过改动缴纳比例等手段来压榨生产建设兵团,那就完蛋了。
生产建设兵团实际上是禁卫军的财政基础,它要是被户部给吃垮了,那禁卫军也只能跟着完蛋,如此高务实在京营这块的改制也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