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李昖发现必须给顾养谦或者说顾养谦背后的某位大人物交待之时不挑别人,偏偏就挑中李山海?
因为两点:一是顾养谦信中点名批评了好几位朝鲜大臣,几乎各个派系都有,但却偏偏漏了李山海和以他为代表的北人党要员;
二是李昖本人对北人党有他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北人党的凝聚力不强,即便如今把李山海推出来,也不用太担心北人党一家独大,他们内部分裂的可能性相当高。
第一点是客观事实,李昖虽然不确定根源是什么,但大致能猜到一些,无非就是顾养谦或者说顾养谦身后那位大人物认为李山海倾向内附,有助于某些事情的推进。
第二点目前而言应该说是猜测成分居多,但李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他这么多年来居高临下观察和掌控朝鲜党争得来的结论。
朝鲜党争由来已久,不过太远的就没必要细论了,就说李昖这一朝。他这一朝的党争始于宣祖八年(注:我知道“宣祖八年”是后世的说法,但朝鲜的国王在世时应该怎么称呼年号我真没查到,读者诸君姑且将就一下吧。),当时围绕吏曹铨郎一职,士林内部又开始分化,逐渐形成了以金孝元为首的后辈士林以及与沉义谦为首的前辈士林。
金孝元居住在汉阳城东的乾川坊,于是以金孝元为首的后辈士林被称为东人党,而沉义谦居住在西边的贞陵洞,因而以沉义谦为首的前辈士林被称之为西人党。
西人党多为李耳及曹植的门人,属于畿湖势力;东人党由李滉及徐敬德的再传弟子为核心的岭南势力构成。
宣祖八年,朝鲜政局发生了变动,东西两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而正巧在壬辰倭乱发生前,“郑汝立谋反事件”和“辛卯年世子册封事件”又成为了东人党分化的契机。
郑汝立受李耳引荐进入朝堂,万历十二年(宣祖十七年)一月十六日,李耳去世。郑汝立由西人党逐渐向东人党靠拢。
郑汝立被推举为弘文修撰后曾“入对经延,诋斥朴淳为奸邪魁首,李耳为误国小人,成浑党奸陈疏,欺罔君父”。朝鲜义州牧使徐益曾书“臣伏闻郑汝立于延中进攻李耳,遂及朴淳、郑澈……此事他人可也,汝立不可也”,因为“汝立本李耳门下士也”。
换句话说,这郑汝立干了一件好比原历史上大明张居正时期出现的“门生弹劾恩师”事件,也就是刘台以《恳乞圣明节辅臣权势疏》弹劾张居正同样的性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汝立这件事影响更坏。
历史上刘台弹劾张居正,主要出发点是他认为张居正作为辅臣权力太大,作威作福,蔑视祖宗成法;郑汝立则几乎是人身攻击,直接开口骂恩师是小人,而且欺君罔上。这两者之间的性质显然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朝鲜的政治体制几乎照搬大明,所官场风俗也类似,“欺师灭祖”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性质等同于“谋反”。于是郑汝立毫无疑问就被罢官归乡,“而泼等相继伸救,每拟三司之望,上终不用,虽外官亦不落点,汝立忿恚愈甚”。
这几句话是说李泼等东人党人士虽为汝立发声,但郑汝立终究未能为官。归乡之后的郑汝立广泛结交各个阶层人士,创立了大同禊——咦,这个剧情是不是又有点像顾宪成罢官讲学而形成东林党?还真是世间从无新鲜事。
随后“黄海道观察使韩维、载宁郡郡守朴忠侃、安岳郡守李轴、信川郡守韩应寅等上变书言:‘前修撰郑汝立谋叛’”。
朴忠侃、李轴、韩应寅均为西人党,西人党抓住了“郑汝立谋反事件”向东人党施加压力。生员梁千会曾上疏发表“论郑贼与朝绅密交某某云,乃李泼、李洁、金宇颙、白惟让、郑彦信、崔永庆等也”的言论,结果崔永庆被诬陷而惨死狱中。
郑汝立谋反事件之后,西人党在郑澈的带领下势力达到极盛。日后在东人党的分化中,郑澈打压东人党的行为,以及崔永庆惨死之事,更是加速了东人党分化。
到了宣祖二十四年(万历十九年),柳成龙与郑澈商议世子册立问题,当时李昖的大妃懿仁王后朴氏并无所出,李昖偏爱与仁嫔金氏所生的信城君。
因为两点:一是顾养谦信中点名批评了好几位朝鲜大臣,几乎各个派系都有,但却偏偏漏了李山海和以他为代表的北人党要员;
二是李昖本人对北人党有他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北人党的凝聚力不强,即便如今把李山海推出来,也不用太担心北人党一家独大,他们内部分裂的可能性相当高。
第一点是客观事实,李昖虽然不确定根源是什么,但大致能猜到一些,无非就是顾养谦或者说顾养谦身后那位大人物认为李山海倾向内附,有助于某些事情的推进。
第二点目前而言应该说是猜测成分居多,但李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他这么多年来居高临下观察和掌控朝鲜党争得来的结论。
朝鲜党争由来已久,不过太远的就没必要细论了,就说李昖这一朝。他这一朝的党争始于宣祖八年(注:我知道“宣祖八年”是后世的说法,但朝鲜的国王在世时应该怎么称呼年号我真没查到,读者诸君姑且将就一下吧。),当时围绕吏曹铨郎一职,士林内部又开始分化,逐渐形成了以金孝元为首的后辈士林以及与沉义谦为首的前辈士林。
金孝元居住在汉阳城东的乾川坊,于是以金孝元为首的后辈士林被称为东人党,而沉义谦居住在西边的贞陵洞,因而以沉义谦为首的前辈士林被称之为西人党。
西人党多为李耳及曹植的门人,属于畿湖势力;东人党由李滉及徐敬德的再传弟子为核心的岭南势力构成。
宣祖八年,朝鲜政局发生了变动,东西两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而正巧在壬辰倭乱发生前,“郑汝立谋反事件”和“辛卯年世子册封事件”又成为了东人党分化的契机。
郑汝立受李耳引荐进入朝堂,万历十二年(宣祖十七年)一月十六日,李耳去世。郑汝立由西人党逐渐向东人党靠拢。
郑汝立被推举为弘文修撰后曾“入对经延,诋斥朴淳为奸邪魁首,李耳为误国小人,成浑党奸陈疏,欺罔君父”。朝鲜义州牧使徐益曾书“臣伏闻郑汝立于延中进攻李耳,遂及朴淳、郑澈……此事他人可也,汝立不可也”,因为“汝立本李耳门下士也”。
换句话说,这郑汝立干了一件好比原历史上大明张居正时期出现的“门生弹劾恩师”事件,也就是刘台以《恳乞圣明节辅臣权势疏》弹劾张居正同样的性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汝立这件事影响更坏。
历史上刘台弹劾张居正,主要出发点是他认为张居正作为辅臣权力太大,作威作福,蔑视祖宗成法;郑汝立则几乎是人身攻击,直接开口骂恩师是小人,而且欺君罔上。这两者之间的性质显然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朝鲜的政治体制几乎照搬大明,所官场风俗也类似,“欺师灭祖”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性质等同于“谋反”。于是郑汝立毫无疑问就被罢官归乡,“而泼等相继伸救,每拟三司之望,上终不用,虽外官亦不落点,汝立忿恚愈甚”。
这几句话是说李泼等东人党人士虽为汝立发声,但郑汝立终究未能为官。归乡之后的郑汝立广泛结交各个阶层人士,创立了大同禊——咦,这个剧情是不是又有点像顾宪成罢官讲学而形成东林党?还真是世间从无新鲜事。
随后“黄海道观察使韩维、载宁郡郡守朴忠侃、安岳郡守李轴、信川郡守韩应寅等上变书言:‘前修撰郑汝立谋叛’”。
朴忠侃、李轴、韩应寅均为西人党,西人党抓住了“郑汝立谋反事件”向东人党施加压力。生员梁千会曾上疏发表“论郑贼与朝绅密交某某云,乃李泼、李洁、金宇颙、白惟让、郑彦信、崔永庆等也”的言论,结果崔永庆被诬陷而惨死狱中。
郑汝立谋反事件之后,西人党在郑澈的带领下势力达到极盛。日后在东人党的分化中,郑澈打压东人党的行为,以及崔永庆惨死之事,更是加速了东人党分化。
到了宣祖二十四年(万历十九年),柳成龙与郑澈商议世子册立问题,当时李昖的大妃懿仁王后朴氏并无所出,李昖偏爱与仁嫔金氏所生的信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