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加急——汉阳大捷!高阁老调虎离山,麻提督汉阳破倭!”
虽然高务实联络京师是有飞鸽站的,但朝廷的流程也有其独特的用处,尤其是在报捷这件事上。六百里加急的报捷驿马一路高喊入京,沿途百姓都能耳闻,其中的宣传效果不容忽视,非常有助于加强朝廷权威。
这份报捷文书自然就是日前汉阳大捷的后续,消息传到京师,自然是官民同喜。
不过也有些人搞不清此汉阳与彼汉阳的区别,还以为说的是湖广汉阳府,听说“汉阳大捷”之后居然惊诧万分,找人询问道:“汉阳大捷?湖广什么时候出了乱子?”
旁人有在茶馆听了读报博士念过报纸的,便告诉其人道:“此汉阳非彼汉阳,可不是湖广那个,而是朝鲜的国都。话说这朝鲜啊,乃是前元时的王氏高丽大将李成桂所建,当时的高丽王昏聩暴虐,又是前元死忠,李成桂遂弃暗投明,建立新朝,是为如今之朝鲜。
所谓朝鲜者,其名出自于我中国,最早是商王文丁之子箕子所建立的古朝鲜国,乃‘朝日鲜明’之意,故此国如今虽是藩篱,原本亦是中华。
其既有中华之苗裔,今虽别国,却仍习我礼仪,慕我文化,国中诸地多有与我朝同名者便也不足为奇了。不止汉阳,还有晋州、庆州、海州、冀州、洪州等等,不一而足。哦对了,这汉阳又称汉城,乃是因为临近汉江而名之……啊,汉江,呵呵,呵呵呵呵。”
提问那人原本闹了笑话有些尴尬,听到后来却也忍不住笑起来,道:“这朝鲜人也是,就不能自己取几个名字么,居然全都照搬咱们的,真是不害臊。”
“毕竟是蛮夷么,就别要求那么高啦!虽然人家自号小中华,却又怎能与我中华正统相提并论?有这些个画虎类犬之举,那也不足为奇。”
“不错,不错,正是这个道理。”众人都轰然笑了起来。
他们却没注意到,就在他们谈话闲聊之时,旁边有两名青衣文士互相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其中一名八字胡的文士小声道:“秘书长交待的事儿看来办得不错,如今京师之中就连这些贩夫走卒之辈,也都多少了解一些朝鲜与我中国的渊源了。”
另一位皮肤有些黝黑的长髯文士则道:“有些了解是不假,不过光是如此恐怕仍然不够,各大报社与茶馆还要继续努力,让京中百姓知道朝鲜国之始祖既是我中华苗裔,此国此地就不该长期游离于中华之外。
再有就是,要多宣扬‘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再间杂‘布王道于四方’之说——咱们不仅要让贩夫走卒之辈认为朝鲜当入中华,还要让士绅名流也不能反对此说。
士绅名流不比贩夫走卒,若是没个大义名头让他们顶着,他们就只会说什么祖制、什么不征之国那些废话。只有先把‘光大名教’的大旗打出来做个幌子,等到将来朝鲜王李昖再次上疏请求内附之时,这些人才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青松先生所言极是,学生接下来一定在这些事上更加用心,确保京师舆论一致向我。”八字胡文士郑重承诺,然后又问道:“不过此事恐怕不能只有京师民意支持吧?南京方面在此事上做得如何了?”
“别的地方你不必担心,不光南京,秘书长对各地都有安排。甚至就连朝鲜国内,据我了解也是有人支持的,并且那些人在朝鲜朝廷中的地位还不低。”
“那就太好了!”八字胡文士兴奋地道:“等这些事都办得差不多,想必老爷那边的仗也应该要打完了,届时我大明十余万天兵挟击灭倭寇之威坐镇朝鲜,那朝鲜王但凡还没蠢到家,哪敢不乖乖内附!嘿,等这件事完成,咱们也算是做了件青史留名的大事了!”
黑脸文士摇头道:“我等做的这些事只能暗中进行,将来可也未必青史留名,你若只想着这些,那就流于下成了。
虽然高务实联络京师是有飞鸽站的,但朝廷的流程也有其独特的用处,尤其是在报捷这件事上。六百里加急的报捷驿马一路高喊入京,沿途百姓都能耳闻,其中的宣传效果不容忽视,非常有助于加强朝廷权威。
这份报捷文书自然就是日前汉阳大捷的后续,消息传到京师,自然是官民同喜。
不过也有些人搞不清此汉阳与彼汉阳的区别,还以为说的是湖广汉阳府,听说“汉阳大捷”之后居然惊诧万分,找人询问道:“汉阳大捷?湖广什么时候出了乱子?”
旁人有在茶馆听了读报博士念过报纸的,便告诉其人道:“此汉阳非彼汉阳,可不是湖广那个,而是朝鲜的国都。话说这朝鲜啊,乃是前元时的王氏高丽大将李成桂所建,当时的高丽王昏聩暴虐,又是前元死忠,李成桂遂弃暗投明,建立新朝,是为如今之朝鲜。
所谓朝鲜者,其名出自于我中国,最早是商王文丁之子箕子所建立的古朝鲜国,乃‘朝日鲜明’之意,故此国如今虽是藩篱,原本亦是中华。
其既有中华之苗裔,今虽别国,却仍习我礼仪,慕我文化,国中诸地多有与我朝同名者便也不足为奇了。不止汉阳,还有晋州、庆州、海州、冀州、洪州等等,不一而足。哦对了,这汉阳又称汉城,乃是因为临近汉江而名之……啊,汉江,呵呵,呵呵呵呵。”
提问那人原本闹了笑话有些尴尬,听到后来却也忍不住笑起来,道:“这朝鲜人也是,就不能自己取几个名字么,居然全都照搬咱们的,真是不害臊。”
“毕竟是蛮夷么,就别要求那么高啦!虽然人家自号小中华,却又怎能与我中华正统相提并论?有这些个画虎类犬之举,那也不足为奇。”
“不错,不错,正是这个道理。”众人都轰然笑了起来。
他们却没注意到,就在他们谈话闲聊之时,旁边有两名青衣文士互相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其中一名八字胡的文士小声道:“秘书长交待的事儿看来办得不错,如今京师之中就连这些贩夫走卒之辈,也都多少了解一些朝鲜与我中国的渊源了。”
另一位皮肤有些黝黑的长髯文士则道:“有些了解是不假,不过光是如此恐怕仍然不够,各大报社与茶馆还要继续努力,让京中百姓知道朝鲜国之始祖既是我中华苗裔,此国此地就不该长期游离于中华之外。
再有就是,要多宣扬‘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再间杂‘布王道于四方’之说——咱们不仅要让贩夫走卒之辈认为朝鲜当入中华,还要让士绅名流也不能反对此说。
士绅名流不比贩夫走卒,若是没个大义名头让他们顶着,他们就只会说什么祖制、什么不征之国那些废话。只有先把‘光大名教’的大旗打出来做个幌子,等到将来朝鲜王李昖再次上疏请求内附之时,这些人才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青松先生所言极是,学生接下来一定在这些事上更加用心,确保京师舆论一致向我。”八字胡文士郑重承诺,然后又问道:“不过此事恐怕不能只有京师民意支持吧?南京方面在此事上做得如何了?”
“别的地方你不必担心,不光南京,秘书长对各地都有安排。甚至就连朝鲜国内,据我了解也是有人支持的,并且那些人在朝鲜朝廷中的地位还不低。”
“那就太好了!”八字胡文士兴奋地道:“等这些事都办得差不多,想必老爷那边的仗也应该要打完了,届时我大明十余万天兵挟击灭倭寇之威坐镇朝鲜,那朝鲜王但凡还没蠢到家,哪敢不乖乖内附!嘿,等这件事完成,咱们也算是做了件青史留名的大事了!”
黑脸文士摇头道:“我等做的这些事只能暗中进行,将来可也未必青史留名,你若只想着这些,那就流于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