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海贸同盟的利益自成一派,江南富商一分银子都分不到,而海贸同盟的护航银他们却不得不交,这里就会让他们很不满意。
与此同时,在外国的贸易、经营方面,由于海贸同盟有内部分工或者说分配,所以内部不会形成内卷式的竞争,而可以一致对外——比如对江南富商,这就让江南富商的生意进行得比海贸同盟艰难很多,利润也被压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再次引起不满。
到了这个时候,海贸同盟系和非海贸同盟系就自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圈层,相互之间看不对眼,矛盾也就此产生。
然而事情诡异就诡异在此,按理说既然非海贸同盟系都是敌视海贸同盟系的,那么为什么这次可能在搞某种阴谋的势力却仅仅只是士林家族而没有单纯的豪商家族呢?
诚然,这年代的士林家族大部分都比较有钱,哪怕是一家刚刚出现进士老爷的家族,甚至更低一点只是举人老爷的家族,那也能很快致富。
然而从“携手对抗海贸同盟”的角度来说,家中有没有进士老爷、举人老爷,似乎也不应该影响这一共同目的才对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单纯的富商家族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呢?反过来也可以问:士林富豪家族为什么就非要跳出来和他高务实这个海贸同盟的掌舵者唱反调呢?
高务实仔细琢磨了片刻,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因为士林富商与寻常富商的利益虽有共同之处,也必有不同之处。
或许在当前的情况下,寻常富商认为自己的利益虽然被受到了影响,但考虑到海贸同盟的强大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与之对抗的危险太大,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他们根本不能承受,因此最终选择了放弃——当然,也可能只是选择了暂时的观望,今后如何尚未可知。
而士林豪族则不同,他们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而同时他们又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尚有反抗的力量,因此便敢于站出来挑战,同时还可能希望借此给那些寻常富商做出表率,有利于争取后者的支持。
思路便是这么个思路,未反抗的不代表不想反抗,只是力有不逮且担心失败后被清算;反抗的跳出来反抗,同时还希望以此行动激励更多人加入反抗。
那么,问题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士林豪族认为非反抗不可?
这件事明显是由皇嫡子出生而引发的,所以直接原因不必再问,就是皇嫡子出生。皇嫡子出生所带来的变化,毫无疑问就是国本之争即将落下帷幕。拥有嫡子身份的他只要不夭折,必然将成为太子殿下,一旦册封完成,国本就此告定。
然后呢?然后心学派对皇长子朱常洛进行的前期投资就打了水漂,而因为高务实的坚持,始终选择等候皇后娘娘产子的实学派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举成为太子殿下的朝堂基本盘。
是的,这些都没错,可是……那又如何?
没错,假设事情就沿着这样的走向发展,以上这些大概率都会成为现实。然而正如最后所问的:那又如何?
太子是储君,但太子并无实权。而大明朝虽然没有废太子的习惯,可太子能不能最终做到皇帝,也要看父子俩谁活得过谁——朱元章不就比朱标更能活么?
[注:废太子问题,朱见深是个例外。他本是英宗的太子,父皇被瓦剌俘虏之后,景帝继位,他才两三岁。两年后景帝得子,他不过四、五岁,便被废了,身边只有一个万贞儿照顾他。
后来英宗回朝,但被软禁,也管不了他,他还是很危险,直到英宗复辟,他才再次被立。简单来说,他是明朝唯一有过被废经历的太子。]
与此同时,在外国的贸易、经营方面,由于海贸同盟有内部分工或者说分配,所以内部不会形成内卷式的竞争,而可以一致对外——比如对江南富商,这就让江南富商的生意进行得比海贸同盟艰难很多,利润也被压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再次引起不满。
到了这个时候,海贸同盟系和非海贸同盟系就自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圈层,相互之间看不对眼,矛盾也就此产生。
然而事情诡异就诡异在此,按理说既然非海贸同盟系都是敌视海贸同盟系的,那么为什么这次可能在搞某种阴谋的势力却仅仅只是士林家族而没有单纯的豪商家族呢?
诚然,这年代的士林家族大部分都比较有钱,哪怕是一家刚刚出现进士老爷的家族,甚至更低一点只是举人老爷的家族,那也能很快致富。
然而从“携手对抗海贸同盟”的角度来说,家中有没有进士老爷、举人老爷,似乎也不应该影响这一共同目的才对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单纯的富商家族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呢?反过来也可以问:士林富豪家族为什么就非要跳出来和他高务实这个海贸同盟的掌舵者唱反调呢?
高务实仔细琢磨了片刻,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因为士林富商与寻常富商的利益虽有共同之处,也必有不同之处。
或许在当前的情况下,寻常富商认为自己的利益虽然被受到了影响,但考虑到海贸同盟的强大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与之对抗的危险太大,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他们根本不能承受,因此最终选择了放弃——当然,也可能只是选择了暂时的观望,今后如何尚未可知。
而士林豪族则不同,他们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而同时他们又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尚有反抗的力量,因此便敢于站出来挑战,同时还可能希望借此给那些寻常富商做出表率,有利于争取后者的支持。
思路便是这么个思路,未反抗的不代表不想反抗,只是力有不逮且担心失败后被清算;反抗的跳出来反抗,同时还希望以此行动激励更多人加入反抗。
那么,问题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士林豪族认为非反抗不可?
这件事明显是由皇嫡子出生而引发的,所以直接原因不必再问,就是皇嫡子出生。皇嫡子出生所带来的变化,毫无疑问就是国本之争即将落下帷幕。拥有嫡子身份的他只要不夭折,必然将成为太子殿下,一旦册封完成,国本就此告定。
然后呢?然后心学派对皇长子朱常洛进行的前期投资就打了水漂,而因为高务实的坚持,始终选择等候皇后娘娘产子的实学派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举成为太子殿下的朝堂基本盘。
是的,这些都没错,可是……那又如何?
没错,假设事情就沿着这样的走向发展,以上这些大概率都会成为现实。然而正如最后所问的:那又如何?
太子是储君,但太子并无实权。而大明朝虽然没有废太子的习惯,可太子能不能最终做到皇帝,也要看父子俩谁活得过谁——朱元章不就比朱标更能活么?
[注:废太子问题,朱见深是个例外。他本是英宗的太子,父皇被瓦剌俘虏之后,景帝继位,他才两三岁。两年后景帝得子,他不过四、五岁,便被废了,身边只有一个万贞儿照顾他。
后来英宗回朝,但被软禁,也管不了他,他还是很危险,直到英宗复辟,他才再次被立。简单来说,他是明朝唯一有过被废经历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