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刘吉显得有点儿郁郁寡欢。那恒源商行确实是他的产业,自商贸开始起,他便命人暗中经营,凭着他的人脉和巨额的本金,如今早已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商行之一。
事实上也是如此,随着商贸的兴起,使得不少朝廷大员们渐渐从囤积土地转为了暗中投资商业,大明朝早已悄然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从地主变成了巨贾。
商贾虽是贱业,倒不是那些暗中从事商业的大臣如何喜欢追逐铜臭,其实这么做,也是一种无奈。
商业的兴起,其实已经彻底打破了地主的利益,尤其是工坊的兴起之后,由于大量的人工吸引到了城市,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原本在乡间,人力资源是极为充沛的,地主可以随时用最低廉的价格令佃户为他们劳作。可是一旦佃户们有了选择,自然会大量的涌入到城中去做工,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地主根本不可能开出比工坊更好的待遇,因此在乡间,大量的强壮劳力纷纷涌去了城市,就是那些老弱病残,为了留住这些人,使自己的土地不至于荒芜,导致地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佃户待遇。
更加的问题就在于,工坊的利润往往比土地耕种的利润要高得多,工坊可以给予工匠和学徒较好的待遇,同时还能保证工坊主的巨大盈利。可是对地主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打个比方,同样是招募了三百工匠和学徒的工坊和招募了三百佃户的地主相比较。工坊能每年盈利纹银数万两,而地主每年的盈利不过五千至六千两纹银,因此工坊主愿意拿出五千两纹银出来发放,可是地主若是也以同等的待遇发放给农人,那么他一年下来,几乎无利可图,甚至可能折本。
今时不同往日了。由于人工的不断攀升,使得乡绅们开始难以为继,于是不少乡绅在保留自己的土地之余。也开始拿出银钱来进行一些商业活动,拆东墙来补西墙,对他们来说。土地固然是根本,可是眼下这个局面,若只是单纯的兼并土地根本就难以维持。当然,也有一些乡绅与商业密不可分,譬如有的地主,开始将自己的土地从种植粮食转为种植桑树和茶叶,在如此紧俏的情况之下,种植这些农作物确实比之单纯的种植稻米要好一些,不过这种作物本就和商业息息相关,他们既是地主。同时也是商贾,在收获之后,不得不去与那些收购生丝和茶叶的商贾进行交涉。
如今的局面和三四年前已经是有天壤之别,那些自发去排斥商贸的大臣,如今已是浩浩荡荡的加入了这其中的一员。商贸的发展与他们可谓是息息相关,因此纵是市场出现了震荡,大量工匠和学徒的裁撤,给朝廷添了偌大的麻烦,却也无人把这事儿怪到商贸上去,他们鄙视商贾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从商贸中牟利,这种复杂的心理,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学说,说穿了,就是容忍商贸的存在,却极力反对逐臭的商贾,虽然他们其实也是商贾中的一员。
这种学说,说穿了一些,其实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商贸是必须存在的,大家都靠它吃饭,可是商贾是必须大肆批判的。
刘吉也是如此,他一方面,对掀起商贸大潮的柳乘风抱着极大的仇视,可是在巨利面前也忍不住诱惑,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柳乘风会有什么好感。
此时的他,脸色很是深不可测,那个叫王安的太监,竟是经人引荐把消息卖到了他的恒源商行,而恒源商行趁着这个机会,一夜之间挣个百来万两银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要知道,现在大大宗商品交易已经开始开始日益成熟,卖家的货物囤积在仓库,只要对方付了钱,双方签下文书,交割了库中商品的归属权,根本就不必把货物提出来,这些商品就已经是买家的了,至于买家要如何处置这些商品,是继续让它们存在库中,还是调出来兜售出去这都是买家自己的事,买家唯一做的,就是按时给那些仓库的归属人按时缴纳一些租金而已。
这也是恒源商行一夜之间能收购如此大宗货物的原因,若是从前的那种交易方法,如此大宗的交易,只怕没有数月的功夫,也别想完成。
钱是挣来了,可是对刘吉来说,这还不够,他万万想不到,柳乘风这时候居然赶了回来,刘吉也已经有了预感,柳乘风此次回来,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而那时候,双方终于要准备撕破脸皮了。
刘吉不由咬咬牙,冷哼一声,换做是几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临到老来,自己的对手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偏偏以他的大学士之尊,竟是拿这小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阖着眼儿,思索了片刻,随即对这主事道:“那个王安,要继续联络,往后宫里有什么动静,或是让他去做什么事,直接吩咐他就是。”
主事惊骇了一下,道:“只怕此人不肯。”
“不肯?”刘吉笑了,淡淡道:“他会肯的,否则他拿着如此重要的消息出来卖银子的事一旦揭露出去,他还能活吗?再者说,此人贪财如命,往后呢,许些小利给他,他还得乖乖听我们的。这个人很有用处,用的好了,能给老夫省不少的事。”
主事听了,忙道:“老爷英明。”
刘吉叹了口气,摆摆手,道:“奉承的话就不必了,说起来老夫近几日身体是大不如前了。哎,内忧外患,那柳乘风回来只怕要咄咄逼人了。”
主事不禁道:“老爷,那柳乘风就真这么可怕,为何老爷不与他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不好?”
事实上也是如此,随着商贸的兴起,使得不少朝廷大员们渐渐从囤积土地转为了暗中投资商业,大明朝早已悄然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从地主变成了巨贾。
商贾虽是贱业,倒不是那些暗中从事商业的大臣如何喜欢追逐铜臭,其实这么做,也是一种无奈。
商业的兴起,其实已经彻底打破了地主的利益,尤其是工坊的兴起之后,由于大量的人工吸引到了城市,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原本在乡间,人力资源是极为充沛的,地主可以随时用最低廉的价格令佃户为他们劳作。可是一旦佃户们有了选择,自然会大量的涌入到城中去做工,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地主根本不可能开出比工坊更好的待遇,因此在乡间,大量的强壮劳力纷纷涌去了城市,就是那些老弱病残,为了留住这些人,使自己的土地不至于荒芜,导致地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佃户待遇。
更加的问题就在于,工坊的利润往往比土地耕种的利润要高得多,工坊可以给予工匠和学徒较好的待遇,同时还能保证工坊主的巨大盈利。可是对地主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打个比方,同样是招募了三百工匠和学徒的工坊和招募了三百佃户的地主相比较。工坊能每年盈利纹银数万两,而地主每年的盈利不过五千至六千两纹银,因此工坊主愿意拿出五千两纹银出来发放,可是地主若是也以同等的待遇发放给农人,那么他一年下来,几乎无利可图,甚至可能折本。
今时不同往日了。由于人工的不断攀升,使得乡绅们开始难以为继,于是不少乡绅在保留自己的土地之余。也开始拿出银钱来进行一些商业活动,拆东墙来补西墙,对他们来说。土地固然是根本,可是眼下这个局面,若只是单纯的兼并土地根本就难以维持。当然,也有一些乡绅与商业密不可分,譬如有的地主,开始将自己的土地从种植粮食转为种植桑树和茶叶,在如此紧俏的情况之下,种植这些农作物确实比之单纯的种植稻米要好一些,不过这种作物本就和商业息息相关,他们既是地主。同时也是商贾,在收获之后,不得不去与那些收购生丝和茶叶的商贾进行交涉。
如今的局面和三四年前已经是有天壤之别,那些自发去排斥商贸的大臣,如今已是浩浩荡荡的加入了这其中的一员。商贸的发展与他们可谓是息息相关,因此纵是市场出现了震荡,大量工匠和学徒的裁撤,给朝廷添了偌大的麻烦,却也无人把这事儿怪到商贸上去,他们鄙视商贾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从商贸中牟利,这种复杂的心理,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学说,说穿了,就是容忍商贸的存在,却极力反对逐臭的商贾,虽然他们其实也是商贾中的一员。
这种学说,说穿了一些,其实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商贸是必须存在的,大家都靠它吃饭,可是商贾是必须大肆批判的。
刘吉也是如此,他一方面,对掀起商贸大潮的柳乘风抱着极大的仇视,可是在巨利面前也忍不住诱惑,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柳乘风会有什么好感。
此时的他,脸色很是深不可测,那个叫王安的太监,竟是经人引荐把消息卖到了他的恒源商行,而恒源商行趁着这个机会,一夜之间挣个百来万两银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要知道,现在大大宗商品交易已经开始开始日益成熟,卖家的货物囤积在仓库,只要对方付了钱,双方签下文书,交割了库中商品的归属权,根本就不必把货物提出来,这些商品就已经是买家的了,至于买家要如何处置这些商品,是继续让它们存在库中,还是调出来兜售出去这都是买家自己的事,买家唯一做的,就是按时给那些仓库的归属人按时缴纳一些租金而已。
这也是恒源商行一夜之间能收购如此大宗货物的原因,若是从前的那种交易方法,如此大宗的交易,只怕没有数月的功夫,也别想完成。
钱是挣来了,可是对刘吉来说,这还不够,他万万想不到,柳乘风这时候居然赶了回来,刘吉也已经有了预感,柳乘风此次回来,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而那时候,双方终于要准备撕破脸皮了。
刘吉不由咬咬牙,冷哼一声,换做是几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临到老来,自己的对手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偏偏以他的大学士之尊,竟是拿这小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阖着眼儿,思索了片刻,随即对这主事道:“那个王安,要继续联络,往后宫里有什么动静,或是让他去做什么事,直接吩咐他就是。”
主事惊骇了一下,道:“只怕此人不肯。”
“不肯?”刘吉笑了,淡淡道:“他会肯的,否则他拿着如此重要的消息出来卖银子的事一旦揭露出去,他还能活吗?再者说,此人贪财如命,往后呢,许些小利给他,他还得乖乖听我们的。这个人很有用处,用的好了,能给老夫省不少的事。”
主事听了,忙道:“老爷英明。”
刘吉叹了口气,摆摆手,道:“奉承的话就不必了,说起来老夫近几日身体是大不如前了。哎,内忧外患,那柳乘风回来只怕要咄咄逼人了。”
主事不禁道:“老爷,那柳乘风就真这么可怕,为何老爷不与他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