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军?”李渊脸色微变,一万余人这数量让他心中泛起浓重的警惕。
“‘太和’二字,有些像道家,难不成是蜀中道家带头?”
“不只是像道家,还是一个皇帝的年号!”
“魏孝文帝。”
“孝文帝时期,为了保卫国都平城,在长城沿线建立了很多军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武川镇、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荒镇,统称北方六镇。这六个镇是北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军镇,守将大多是拓跋家族贵戚和北魏贤臣。太和十七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使北方六镇地位迅速下降。同时,也使得朝廷对六镇控制力迅速减弱,六镇武将蠢蠢欲动,拉帮结派、互相结义,又相互争权夺利,自成军阀。武川镇宇文泰和怀柔镇高欢逐渐崛起,成为两股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迅速主宰北魏政局,继而出现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十二将’,可以说,‘太和十七年’对于关陇权贵意义深远!”说到这里,李渊眼眸泛起冰冷寒意,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李建成问道:“父皇是说,这所谓的太和军极有可能是关陇贵族的军队?”
“贼喊捉贼、栽赃嫁祸、相互兼并的事情,他们做的还少吗?”李渊的太阳穴不时鼓起,显是愤怒到了极致。
李氏兄弟心头大骇,他们知道父皇准备对关陇贵族下手了,这一次不仅是要钱粮、人口,而是像杨侗那样将之连根拔起,可李唐既没有杨侗那样好的条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镇压内乱,只因开春之后,隋军就会大举来犯,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动关陇贵族,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他们兄弟心里十分清楚,父皇故意引导李建成这么说,目的是把关陇权贵的威胁摆到明处来谈。
其实在对待关陇权贵的问题上,李建成和李渊商谈过。
由于关陇权贵在起兵之初给了李渊大量钱粮人力上的支持,所以建立唐朝后,李渊给予关陇贵族的庄园土地不征税赋的待遇,而关陇权贵在李唐王朝遇到困难时,也时不时拿出大量钱粮支援唐军作战,时间一久,大家便形成了默契。
就在关中之战结束后,李建成和萧瑀为了争取到撤离大兴的时间,亲自到隋军大营与杨侗谈判,杨侗不仅给了三天时间,还与他谈了许多关于关陇权贵、关东士族对于朝廷和皇权的威胁,李建成深以为然。
到了襄阳,他认为应该收回关陇权贵的种种特权,把默契捐赠换成正常缴纳税赋,但李渊生怕引发关陇权贵不满,而导致屡屡战败、丢失关中的唐朝轰然坍塌,出于国基稳定来考虑,李渊继续执行之前的默契。
李渊的考虑其实十分合理,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国之初都不敢贸然对支持者下手,但李建成认为改得越晚困难越大,而且会在大唐形成特权群体。
李渊想着唐朝江山会慢慢扩大,人口和土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不会影响朝廷税赋收入,于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料李唐疆土没有扩大,反而不断缩小,而巴蜀是关陇权贵的后花园,最肥沃天府之国都被关陇权贵和地方豪强占据,偏偏他们这些人个个享受免税待遇,再加上关陇权贵和入驻巴蜀的关东士族、南方士族行使晚杀一村、翌日占领田地的残暴一套,致使朝廷能够征收税赋的土地越来越少、税赋也一年比一年少了起来。
之前,各大门阀无路可走,只能跟着李唐一路黑到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甭管李渊要粮钱还是人口,都会大力支持,可随着杨侗放出和解的声音,又见到李唐苟延残喘,前途暗淡,一个个都生怕惹得新主不满,纷纷停止了对李唐王朝钱粮的支持,导致李唐陷入缺钱少粮的窘境,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军队不战自溃。从那时起,李渊就有了动关陇权贵的念头,他在南阳的时候让李元吉接手‘只眼’,其实就是在搜罗通敌罪证,在关键的时刻能够逼迫关陇权贵让步,可现在见到关陇权贵越来越放肆,加上害怕他们的军队,便生起了杀机,哪怕身死国灭也要搏一搏,如果能够在隋军攻破之前,将关陇权贵消灭干净,完全可以效仿刘备,从容退入巴蜀,闭关锁国,往西、往南发展。如果不行此险招,必然十死无生,
李渊这种心态其实就是有钱的时候一起吃肉,没钱就拿属下开刀,谁让关陇权贵积累了百多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猪养肥了总归要宰杀下锅,李渊在私下问两个儿子,跟问屠宰之技一模一样。
李渊长长的吐了口闷气,关陇权贵在军方和地方都十分强大,尤其掌控了钱粮这个命脉,才有了和朝廷扳手腕的底气。他缓缓的说道:“并不是我们消灭不了关陇权贵,而是大唐根基十分薄弱,如果强行消灭,代价大得我们根本承受不起。但关陇权贵始终是毒瘤,因为他们对良田的大量占有,使我们无法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他们对官员、武官职位的大量占有,使我们无法开科取士,而杨侗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掌控了一切,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才是隋军屡次战胜我们的根本原因。”
“父皇还要妥协?”李建成闻言皱眉。
“‘太和’二字,有些像道家,难不成是蜀中道家带头?”
“不只是像道家,还是一个皇帝的年号!”
“魏孝文帝。”
“孝文帝时期,为了保卫国都平城,在长城沿线建立了很多军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武川镇、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荒镇,统称北方六镇。这六个镇是北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军镇,守将大多是拓跋家族贵戚和北魏贤臣。太和十七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使北方六镇地位迅速下降。同时,也使得朝廷对六镇控制力迅速减弱,六镇武将蠢蠢欲动,拉帮结派、互相结义,又相互争权夺利,自成军阀。武川镇宇文泰和怀柔镇高欢逐渐崛起,成为两股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迅速主宰北魏政局,继而出现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十二将’,可以说,‘太和十七年’对于关陇权贵意义深远!”说到这里,李渊眼眸泛起冰冷寒意,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李建成问道:“父皇是说,这所谓的太和军极有可能是关陇贵族的军队?”
“贼喊捉贼、栽赃嫁祸、相互兼并的事情,他们做的还少吗?”李渊的太阳穴不时鼓起,显是愤怒到了极致。
李氏兄弟心头大骇,他们知道父皇准备对关陇贵族下手了,这一次不仅是要钱粮、人口,而是像杨侗那样将之连根拔起,可李唐既没有杨侗那样好的条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镇压内乱,只因开春之后,隋军就会大举来犯,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动关陇贵族,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他们兄弟心里十分清楚,父皇故意引导李建成这么说,目的是把关陇权贵的威胁摆到明处来谈。
其实在对待关陇权贵的问题上,李建成和李渊商谈过。
由于关陇权贵在起兵之初给了李渊大量钱粮人力上的支持,所以建立唐朝后,李渊给予关陇贵族的庄园土地不征税赋的待遇,而关陇权贵在李唐王朝遇到困难时,也时不时拿出大量钱粮支援唐军作战,时间一久,大家便形成了默契。
就在关中之战结束后,李建成和萧瑀为了争取到撤离大兴的时间,亲自到隋军大营与杨侗谈判,杨侗不仅给了三天时间,还与他谈了许多关于关陇权贵、关东士族对于朝廷和皇权的威胁,李建成深以为然。
到了襄阳,他认为应该收回关陇权贵的种种特权,把默契捐赠换成正常缴纳税赋,但李渊生怕引发关陇权贵不满,而导致屡屡战败、丢失关中的唐朝轰然坍塌,出于国基稳定来考虑,李渊继续执行之前的默契。
李渊的考虑其实十分合理,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国之初都不敢贸然对支持者下手,但李建成认为改得越晚困难越大,而且会在大唐形成特权群体。
李渊想着唐朝江山会慢慢扩大,人口和土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不会影响朝廷税赋收入,于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料李唐疆土没有扩大,反而不断缩小,而巴蜀是关陇权贵的后花园,最肥沃天府之国都被关陇权贵和地方豪强占据,偏偏他们这些人个个享受免税待遇,再加上关陇权贵和入驻巴蜀的关东士族、南方士族行使晚杀一村、翌日占领田地的残暴一套,致使朝廷能够征收税赋的土地越来越少、税赋也一年比一年少了起来。
之前,各大门阀无路可走,只能跟着李唐一路黑到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甭管李渊要粮钱还是人口,都会大力支持,可随着杨侗放出和解的声音,又见到李唐苟延残喘,前途暗淡,一个个都生怕惹得新主不满,纷纷停止了对李唐王朝钱粮的支持,导致李唐陷入缺钱少粮的窘境,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军队不战自溃。从那时起,李渊就有了动关陇权贵的念头,他在南阳的时候让李元吉接手‘只眼’,其实就是在搜罗通敌罪证,在关键的时刻能够逼迫关陇权贵让步,可现在见到关陇权贵越来越放肆,加上害怕他们的军队,便生起了杀机,哪怕身死国灭也要搏一搏,如果能够在隋军攻破之前,将关陇权贵消灭干净,完全可以效仿刘备,从容退入巴蜀,闭关锁国,往西、往南发展。如果不行此险招,必然十死无生,
李渊这种心态其实就是有钱的时候一起吃肉,没钱就拿属下开刀,谁让关陇权贵积累了百多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猪养肥了总归要宰杀下锅,李渊在私下问两个儿子,跟问屠宰之技一模一样。
李渊长长的吐了口闷气,关陇权贵在军方和地方都十分强大,尤其掌控了钱粮这个命脉,才有了和朝廷扳手腕的底气。他缓缓的说道:“并不是我们消灭不了关陇权贵,而是大唐根基十分薄弱,如果强行消灭,代价大得我们根本承受不起。但关陇权贵始终是毒瘤,因为他们对良田的大量占有,使我们无法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他们对官员、武官职位的大量占有,使我们无法开科取士,而杨侗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掌控了一切,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才是隋军屡次战胜我们的根本原因。”
“父皇还要妥协?”李建成闻言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