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到走廊,看着那修长的身影消失在楼梯转角,再一侧首,透过玻璃,望见花园假山后转出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瘦杆子。

    那人两条竹骨似的长腿拼命地蹬出了风驰电掣般的气势,一头飘逸的过耳长发往后张着,连我远远瞧着都颇有些列子御风的感受,他嬉笑着连人带车呼啸而来,仿佛脚下仍是自己的土地。

    后座两侧,用白桦树皮搓成的绳子很有韧性,悬着两大摞书不定地摇晃着。

    震天的炮火之下,也许下一秒敌人就会冲进来抢占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尊严,而那为了几卷书拼命飞驰的瘦削身影,在那一天姗姗来迟的朝霞之下,既心酸又可爱。

    我拉了铃绳,让徐用把书直接拿到书房。

    他是徐婶儿的孩子,成天嘻嘻哈哈,一惊一乍从不着调,在西直门城根儿下打理着一间假发店,兼任剃头匠。

    按他的话来说,这铺子是西直门这一带最好的位置,进出城的教授、学生都很多,假发不愁卖不出去,学生们剪个发、弄个卷儿也都有去处,生意简直火爆得不得了,还不受拘束,想卖就卖,想剪就剪,这世上还有比这更优秀的事业吗?

    我深以为然。

    长杆儿腿就是利索,三步并作两步跨上楼,一手拎着两摞书,一手拿着刚从前厅顺的云片糕,放嘴里咂摸着。

    “徐用哥。”我打了声招呼,接过书。

    封皮旧而黄,内里却是崭新的。我拿在手里掂了掂,问:“就这么些?”

    徐用三两下解决完吃的,很讲究地从裤兜里摸出一方半新不旧的帕子擦了擦手,点一点头:“都是最新的译稿,等送到后方再加印。”

    “想好让谁带去了吗?”

    “组织上考虑过后说,交给陆家那个小妹妹妥当。”

    “晴妹……”我略一迟疑,“她年纪还小……”

    徐用立刻嗤道:“十五岁哪里小了?你要是出了北平去看看,抗日儿童团的孩子一个个才这么点儿大呢。”他用手在自己腰胁位置高高低低比划了几下,“你以前还说抗日不分党派,可难道就得分阶级,分长幼次序,还要分男女不成吗?”

    “这两年,我以资助《存诚月刊》印刷的名义,帮助你们印发宣传册,对其他的事绝不过问。可是陆世伯膝下只剩下这一个孩子,如今出北平城关隘重重,你不是不知道,这样决策,未免欠思量。如有必要,南下的事我可以从旁协助。”

    说着,我从电话机座暗格下重新取出那个木匣,打开藏诗铜锁后,将里面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递给徐用。

    “这些天,我和谢为山先生的往来,南京方面了如指掌,想必你也都清楚。这些,是我为卫生局提供药品、为山先生作为回礼,亲自签发的八张身份证书,档案材料俱全,都很干净。我知道一定不够用,但也只能提供这么多了。即便为山先生再回北平,也来不及办理更多。哥你省着点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