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类消耗最多的一种金属材料,消耗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都是铁,然而帝国本土的铁矿却品味不高。
在帝国本土探明的铁矿中,中低品位的铁矿居多,能称得上富铁矿的,连百分之二都没有。即便是中低品位的铁矿,也表现为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铁矿更是几乎不存在,这就导致采掘成本和冶炼成本较高。
而在帝国海外,尤其是澳洲两行省和南美靠近巴西殖民地的地方,有大量富铁矿,但当地表现为人口少,采掘条件较低。时代不同了,已经不是可以通过短促的,大规模的投资改变现状。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在钢铁行业,尤其是生铁、粗钢这一技术水平比较低的行业,帝国已经有了竞争对手。英国就是第一个竞争对手。这个国家拥有充沛的煤炭,铁矿也很丰富,关键是,铁矿就靠近煤矿,而且距离海岸线都不远,更有内河交通,铁路也在崛起。
与帝国这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国家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了光荣革命中断,在第二次光荣革命后才再次复兴,其表现为,工人运动还没有展现出威力,更重要的是,英国传统贵族已经和资本家融合,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国王失去了对国内统治的实权,只保留了军事统帅和外交权。
这直接导致了,英国的资本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在生产成本上,英国钢铁的成本远远低于帝国,哪怕帝国有钢铁冶炼的技术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难以逾越的,很多技术与其说是科学,还不如说是经验的延伸。
当然,英国的钢铁是无法卖到帝国本土和朝贡体系的国家,但对帝国在欧洲、中东地区实现了直接竞争,普鲁士也参与进来,紧接着是法国,现在乌克兰也有参与进来的迹象。
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竞争,帝国倒是不怕,因为在这片区域内,价格因素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政治因素。比如在奥斯曼帝国,英国钢铁价格再低,也不能抢占帝国的市场,因为奥斯曼与英国关系紧张。
但是在广袤的殖民地,就不是那回事了,在帝国四十二年,裴元器之子裴广平赴任裕王的北美封地,其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代表裕王封地那小的可怜,只有二十几家铁匠铺级别的钢铁协会,向负责封地管理的海外事务部提交***,要求解禁英国钢铁进口禁令。
当然,解禁是不可能的,于是采取了中庸之道,解禁葡萄牙钢铁禁令,帝国商人可以从葡萄牙采购钢铁进入北美封地。
虽然把英国这个不友好国家换成了葡萄牙这个帝国传统友好国家,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假设那些进入裕王封地的生铁和粗钢会说话,说的肯定是英语而不是葡萄牙语。
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是在非洲,由非洲开发公司管辖,但实际上,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已经是西班牙与帝国共有,同时,葡萄牙在巴西和东非的殖民地,帝国也基本拥有和葡萄牙人一样的权力。
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不是工业国,其国内也没有像样的钢铁冶炼行业。理论上,非洲和美洲的钢铁贸易应该是被帝国商人垄断才对,但这只是理论,而非实际。
实际上,英国钢铁已经大规模进入这些地区,逐渐排挤帝国钢铁。
原因很简单,从英国进入殖民地的钢铁制品,帝国可以让帝国控制的殖民地海关加高关税,防止其进入殖民地,但问题在于,这套体系有一个漏洞,当年为了迫使西班牙接受这些条件,帝国给予了西班牙很多特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西班牙本土卖往殖民地的商品,不用缴纳关税,殖民地卖往西班牙本土的产品,也没有出口关税。
以往,这不是什么漏洞,因为帝国是唯一的工业国,不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是随着欧洲的崛起,帝国的商品出现了竞争者。英国人就让自己的钢铁往西班牙转一圈,然后卖往殖民地,就可以避开关税。
同样,英国与葡萄牙也有类似的合作,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人自然是愿意的,甚至,英国接受两国资本在英国投资建立钢铁厂,加深合作关系。
因此,想要维持帝国钢铁制品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成本。
实际上,国内已经有了动静,在出现了外国竞争后,帝国的各大钢铁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工具迭代明显加速了,但这解决不了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因此,购入外国高品位的铁矿石,就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在帝国本土探明的铁矿中,中低品位的铁矿居多,能称得上富铁矿的,连百分之二都没有。即便是中低品位的铁矿,也表现为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铁矿更是几乎不存在,这就导致采掘成本和冶炼成本较高。
而在帝国海外,尤其是澳洲两行省和南美靠近巴西殖民地的地方,有大量富铁矿,但当地表现为人口少,采掘条件较低。时代不同了,已经不是可以通过短促的,大规模的投资改变现状。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在钢铁行业,尤其是生铁、粗钢这一技术水平比较低的行业,帝国已经有了竞争对手。英国就是第一个竞争对手。这个国家拥有充沛的煤炭,铁矿也很丰富,关键是,铁矿就靠近煤矿,而且距离海岸线都不远,更有内河交通,铁路也在崛起。
与帝国这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国家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了光荣革命中断,在第二次光荣革命后才再次复兴,其表现为,工人运动还没有展现出威力,更重要的是,英国传统贵族已经和资本家融合,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国王失去了对国内统治的实权,只保留了军事统帅和外交权。
这直接导致了,英国的资本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在生产成本上,英国钢铁的成本远远低于帝国,哪怕帝国有钢铁冶炼的技术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难以逾越的,很多技术与其说是科学,还不如说是经验的延伸。
当然,英国的钢铁是无法卖到帝国本土和朝贡体系的国家,但对帝国在欧洲、中东地区实现了直接竞争,普鲁士也参与进来,紧接着是法国,现在乌克兰也有参与进来的迹象。
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竞争,帝国倒是不怕,因为在这片区域内,价格因素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政治因素。比如在奥斯曼帝国,英国钢铁价格再低,也不能抢占帝国的市场,因为奥斯曼与英国关系紧张。
但是在广袤的殖民地,就不是那回事了,在帝国四十二年,裴元器之子裴广平赴任裕王的北美封地,其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代表裕王封地那小的可怜,只有二十几家铁匠铺级别的钢铁协会,向负责封地管理的海外事务部提交***,要求解禁英国钢铁进口禁令。
当然,解禁是不可能的,于是采取了中庸之道,解禁葡萄牙钢铁禁令,帝国商人可以从葡萄牙采购钢铁进入北美封地。
虽然把英国这个不友好国家换成了葡萄牙这个帝国传统友好国家,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假设那些进入裕王封地的生铁和粗钢会说话,说的肯定是英语而不是葡萄牙语。
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是在非洲,由非洲开发公司管辖,但实际上,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已经是西班牙与帝国共有,同时,葡萄牙在巴西和东非的殖民地,帝国也基本拥有和葡萄牙人一样的权力。
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不是工业国,其国内也没有像样的钢铁冶炼行业。理论上,非洲和美洲的钢铁贸易应该是被帝国商人垄断才对,但这只是理论,而非实际。
实际上,英国钢铁已经大规模进入这些地区,逐渐排挤帝国钢铁。
原因很简单,从英国进入殖民地的钢铁制品,帝国可以让帝国控制的殖民地海关加高关税,防止其进入殖民地,但问题在于,这套体系有一个漏洞,当年为了迫使西班牙接受这些条件,帝国给予了西班牙很多特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西班牙本土卖往殖民地的商品,不用缴纳关税,殖民地卖往西班牙本土的产品,也没有出口关税。
以往,这不是什么漏洞,因为帝国是唯一的工业国,不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是随着欧洲的崛起,帝国的商品出现了竞争者。英国人就让自己的钢铁往西班牙转一圈,然后卖往殖民地,就可以避开关税。
同样,英国与葡萄牙也有类似的合作,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人自然是愿意的,甚至,英国接受两国资本在英国投资建立钢铁厂,加深合作关系。
因此,想要维持帝国钢铁制品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成本。
实际上,国内已经有了动静,在出现了外国竞争后,帝国的各大钢铁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工具迭代明显加速了,但这解决不了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因此,购入外国高品位的铁矿石,就是一个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