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宣大戒严,宣府总兵周遇吉严守长城,昌平总兵和应荐守卫昌平,防止建虏侵扰皇陵;永平府戒严,巡抚马成名和总兵赵登科严守;建虏从遵化入塞后,密云方向没有敌情,兵部调密云总兵唐通率三千人,火速向京师驰援。
而在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时,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领的一万四千名保定兵正好行到京师,于是就地防守,顺着运河东岸展开,不使建虏渡河。
通州,香河,武清,天津各处的守将在得到朝廷命令之后,也都展开了行动,聚拢百姓,关闭四门,聚集义兵,准备和建虏死战……
至于京师,更是全体总动员,精武营,善柳营,左右柳营,五城兵马司,连同上直二十一卫,各部衙门的兵丁和衙役,都编列成队,做好了临战的准备,而各项物资,包括难民的安置,兵部和户部正在紧急筹备中……
张凤翔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崇祯帝想要聚精会神的静听,但心思却是总也静不下来,因为除了建虏的入塞、京畿的危机、百姓的安宁,他心头还有另外一团剧烈的火焰在燃烧,令他一刻不得安宁。
那就是太子的安全。
太子一日不归来,他一日不见到太子,他心中的焦躁就无法熄灭。多年的皇帝加上本性的庄重,使他能勉强保持镇定和皇帝的威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他心中的焦躁之火也就燃烧的越来越猛烈,想着想着,忍不住就握紧了拳头---建虏入塞都两天了,三千营出京师也有两天了,怎么还没有把太子迎回来呢?若是太子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对周后啊?
……
御座下,大殿中,随着张凤翔的介绍完毕,群臣们对于是否要召秦督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的兵马入京勤王,产生分歧,又一次相互激烈的争吵了起来---原本,当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朝臣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召蓟辽总督范志完率领关宁军入塞,拱卫京师,就如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
而直到此时,兵部才将渡海攻击的秘密任务告知朝臣,朝臣们也才知道,原来吴三桂和马科包括保定虎大威已经聚兵在秦皇岛了。
因为是绝密,事先除了兵部三位大人和五个内阁辅臣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情,因此当冯元飚在朝堂上说出后,朝堂立刻轰动,朝臣们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我大明终于是有还手之力了,担忧的是,没有关宁军的入卫,以京畿现在的兵力,能挡住建虏吗?
在关宁军不能入卫的情况下,有人想到了陕西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
“运河三百里,怕不是现在兵力所能防守的,请陛下下旨,立刻调陕西孙传庭、湖广左良玉率兵进京勤王!”
建虏提前入塞,大明措手不及,原本的三道防线,瞬间就变成了两道,而在崇祯帝和所有朝臣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把据守第三道防线当成一种选择---那只是最后万不得已的一种应对,一旦退守第三道防线,京畿之南,保定广平,一直到河间府,五百里之内的所有城池,就都将变成建虏蹂躏的对象,百姓都将被建虏屠戮,那绝不是崇祯帝和朝臣们所愿意的,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坚守京畿运河防线。
天津到京师的运河,一共三百里,虽然烧毁了河面上所有的木桥浮桥,只留了四座石桥,并关闸蓄水,抬高了河面,但这并不能保证运河的安全,为了防止建虏从某地架桥过河,必须在东岸囤积更多的兵马,阻击建虏的渡河企图,如此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这是很多朝臣的意见,而放眼天下,现在能调集的大军,只有左良玉十万湖广兵和孙传庭麾下的三万秦兵。
“不可!”
兵部尚书冯元飚有不同看法,他站出来,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徐徐反驳。
冯元飚认为,京畿运河最窄处13米,宽处18米,建虏想要架桥渡河绝非易事,也非一日一夜所能完成,因此不需要处处重兵,只要在东岸严加戒备,配备几支机动部队,但是发现建虏在某地架桥,立刻出动阻击就可以。
当然了,建虏兵可以泗水过河,不过没有了战马和重甲,建虏兵也就失去了威力,再者,建虏兵大多是旱鸭子,会水的人并不多,难以形成大威胁。
而在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时,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领的一万四千名保定兵正好行到京师,于是就地防守,顺着运河东岸展开,不使建虏渡河。
通州,香河,武清,天津各处的守将在得到朝廷命令之后,也都展开了行动,聚拢百姓,关闭四门,聚集义兵,准备和建虏死战……
至于京师,更是全体总动员,精武营,善柳营,左右柳营,五城兵马司,连同上直二十一卫,各部衙门的兵丁和衙役,都编列成队,做好了临战的准备,而各项物资,包括难民的安置,兵部和户部正在紧急筹备中……
张凤翔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崇祯帝想要聚精会神的静听,但心思却是总也静不下来,因为除了建虏的入塞、京畿的危机、百姓的安宁,他心头还有另外一团剧烈的火焰在燃烧,令他一刻不得安宁。
那就是太子的安全。
太子一日不归来,他一日不见到太子,他心中的焦躁就无法熄灭。多年的皇帝加上本性的庄重,使他能勉强保持镇定和皇帝的威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他心中的焦躁之火也就燃烧的越来越猛烈,想着想着,忍不住就握紧了拳头---建虏入塞都两天了,三千营出京师也有两天了,怎么还没有把太子迎回来呢?若是太子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对周后啊?
……
御座下,大殿中,随着张凤翔的介绍完毕,群臣们对于是否要召秦督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的兵马入京勤王,产生分歧,又一次相互激烈的争吵了起来---原本,当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朝臣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召蓟辽总督范志完率领关宁军入塞,拱卫京师,就如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
而直到此时,兵部才将渡海攻击的秘密任务告知朝臣,朝臣们也才知道,原来吴三桂和马科包括保定虎大威已经聚兵在秦皇岛了。
因为是绝密,事先除了兵部三位大人和五个内阁辅臣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情,因此当冯元飚在朝堂上说出后,朝堂立刻轰动,朝臣们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我大明终于是有还手之力了,担忧的是,没有关宁军的入卫,以京畿现在的兵力,能挡住建虏吗?
在关宁军不能入卫的情况下,有人想到了陕西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
“运河三百里,怕不是现在兵力所能防守的,请陛下下旨,立刻调陕西孙传庭、湖广左良玉率兵进京勤王!”
建虏提前入塞,大明措手不及,原本的三道防线,瞬间就变成了两道,而在崇祯帝和所有朝臣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把据守第三道防线当成一种选择---那只是最后万不得已的一种应对,一旦退守第三道防线,京畿之南,保定广平,一直到河间府,五百里之内的所有城池,就都将变成建虏蹂躏的对象,百姓都将被建虏屠戮,那绝不是崇祯帝和朝臣们所愿意的,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坚守京畿运河防线。
天津到京师的运河,一共三百里,虽然烧毁了河面上所有的木桥浮桥,只留了四座石桥,并关闸蓄水,抬高了河面,但这并不能保证运河的安全,为了防止建虏从某地架桥过河,必须在东岸囤积更多的兵马,阻击建虏的渡河企图,如此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这是很多朝臣的意见,而放眼天下,现在能调集的大军,只有左良玉十万湖广兵和孙传庭麾下的三万秦兵。
“不可!”
兵部尚书冯元飚有不同看法,他站出来,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徐徐反驳。
冯元飚认为,京畿运河最窄处13米,宽处18米,建虏想要架桥渡河绝非易事,也非一日一夜所能完成,因此不需要处处重兵,只要在东岸严加戒备,配备几支机动部队,但是发现建虏在某地架桥,立刻出动阻击就可以。
当然了,建虏兵可以泗水过河,不过没有了战马和重甲,建虏兵也就失去了威力,再者,建虏兵大多是旱鸭子,会水的人并不多,难以形成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