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税不利是内阁的责任,但朱慈烺没有爆发,也没有站出来指出这一点。
因为现在还不是和南方官绅集团全面作战的时候,等抵挡住建虏今年年底的入塞,大明朝缓过这口气,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
又想,幸亏有晋商财富这一颗的“大补药”,不然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朝的财政危机还真是没法解。
厘金局不顺,追逮赋的工作则是喜忧参半。
广东福建湖广四川等省份追缴逮赋的工作比较顺利,京师派到这四地的御史言官很好的发挥了作用,督促欠税大户今年之内必须缴清逮赋,不然来年就要收利息,五年后抄查全部家产。因为是京官,和地方士绅的关联比较少,加上又急于完成任务,返回京师,因此雷厉风行,不给面子,欠税的地方士绅们虽然怨声载道,但却也不敢硬抗朝廷。
据御史们回报,广东福建湖广四川四地大约可以补上历年欠税的七到八成。折合起来,最少也有一百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消息,朱慈烺微微松口气,御史言官出京,总算是有点作用。
但南直隶却有点麻烦。
南京是大明副都,在南京有另外的六部加都察院,官绅力量强大,各种利益结合的密不透风,更和京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御史言官到广东福建等地是一个官,但在南直隶,却只能算是一个小吏,根本不入那些士绅大户的法眼。因此催收工作很是不利,那些欠税的士绅大户已经到南京户部门前闹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寻死觅活的,搞的满城风雨,乌烟瘴气。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盐政查弊稍有进展,在方正化回京之后,有段时间,查盐钦差左懋第在扬州几乎是寸步难行,但李邦华就任左都御史之后,猛烈弹劾江南那些阻碍盐政、为盐商做掩护的官员,尤其是南京户部,被都察院批的体无完肤。重压之下,南京官员和盐商不得不有所收敛,加上新任盐运使丁魁楚颇为机巧,深懂新官立威之法,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朝廷的盐政新策,因此江南的盐弊稍微有所改善。
但根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像很多事情一样,过了这段风口,立刻就会旧态复萌。
除了以上,新任兵部尚书的人选,也是讨论的议题之一,各方都有推荐,呼声最高的,当然就是侍郎吴甡。
朝议纷乱之中,御座上的崇祯帝时而怒,时而喜。但对兵部尚书的人选,却始终不予置评。内阁四臣中,除了蒋德璟明确支持吴甡之外,其他三人的态度都比较暧昧。这令朱慈烺微微担忧,难道吴甡兵部尚书的位置,会有意外吗?
眼看朝议快要结束,朱慈烺轻轻咳嗽一声,起身来到殿中,向御座上的崇祯帝拱手深鞠:“父皇,儿臣有奏~~”
不是为了兵部尚书的人选,那不是太子可以公开置喙的事情。这一点,朱慈烺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朝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想知道,太子又有什么牵动天下的大政策要抛出来了?
尤其内阁首辅周延儒,虽然表面上老井如波,但内心却最为紧张,他担心太子又找到了朝政的什么弊端,又要跳出来打他的脸。
崇祯帝点头。
因为现在还不是和南方官绅集团全面作战的时候,等抵挡住建虏今年年底的入塞,大明朝缓过这口气,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
又想,幸亏有晋商财富这一颗的“大补药”,不然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朝的财政危机还真是没法解。
厘金局不顺,追逮赋的工作则是喜忧参半。
广东福建湖广四川等省份追缴逮赋的工作比较顺利,京师派到这四地的御史言官很好的发挥了作用,督促欠税大户今年之内必须缴清逮赋,不然来年就要收利息,五年后抄查全部家产。因为是京官,和地方士绅的关联比较少,加上又急于完成任务,返回京师,因此雷厉风行,不给面子,欠税的地方士绅们虽然怨声载道,但却也不敢硬抗朝廷。
据御史们回报,广东福建湖广四川四地大约可以补上历年欠税的七到八成。折合起来,最少也有一百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消息,朱慈烺微微松口气,御史言官出京,总算是有点作用。
但南直隶却有点麻烦。
南京是大明副都,在南京有另外的六部加都察院,官绅力量强大,各种利益结合的密不透风,更和京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御史言官到广东福建等地是一个官,但在南直隶,却只能算是一个小吏,根本不入那些士绅大户的法眼。因此催收工作很是不利,那些欠税的士绅大户已经到南京户部门前闹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寻死觅活的,搞的满城风雨,乌烟瘴气。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盐政查弊稍有进展,在方正化回京之后,有段时间,查盐钦差左懋第在扬州几乎是寸步难行,但李邦华就任左都御史之后,猛烈弹劾江南那些阻碍盐政、为盐商做掩护的官员,尤其是南京户部,被都察院批的体无完肤。重压之下,南京官员和盐商不得不有所收敛,加上新任盐运使丁魁楚颇为机巧,深懂新官立威之法,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朝廷的盐政新策,因此江南的盐弊稍微有所改善。
但根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像很多事情一样,过了这段风口,立刻就会旧态复萌。
除了以上,新任兵部尚书的人选,也是讨论的议题之一,各方都有推荐,呼声最高的,当然就是侍郎吴甡。
朝议纷乱之中,御座上的崇祯帝时而怒,时而喜。但对兵部尚书的人选,却始终不予置评。内阁四臣中,除了蒋德璟明确支持吴甡之外,其他三人的态度都比较暧昧。这令朱慈烺微微担忧,难道吴甡兵部尚书的位置,会有意外吗?
眼看朝议快要结束,朱慈烺轻轻咳嗽一声,起身来到殿中,向御座上的崇祯帝拱手深鞠:“父皇,儿臣有奏~~”
不是为了兵部尚书的人选,那不是太子可以公开置喙的事情。这一点,朱慈烺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朝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想知道,太子又有什么牵动天下的大政策要抛出来了?
尤其内阁首辅周延儒,虽然表面上老井如波,但内心却最为紧张,他担心太子又找到了朝政的什么弊端,又要跳出来打他的脸。
崇祯帝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