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的战鼓和呜呜地号角,在空中交错,原野飘荡,清楚的送到每个士兵的耳朵里。
只能进,不能退。
“杀!杀!杀!”
随着流贼步兵的迫近,在前方列阵的官军步兵也爆发出了震天的呼喊之声,从京营到左营,每个士兵都拼命嘶吼,震慑敌人,也鼓舞自己,声音波浪起伏,最后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流,震得每个人的耳膜都是嗡嗡作响。
烟尘滚起。
流贼第一波攻击的兵力明显就是试探,所以只有八千人,八千人在六里长的战线上全部展开,测试官军正面防御的每一个点。
官军防线之前还有拒马桩和木排,所以流贼步兵冲上的第一目标不是厮杀拒马桩之后的官军,而是拆除拒马,为后面的骑兵清除道路。即便是冲到八十步,进入官军弓箭和鸟铳的射程之中,他们依然没有减速,既然是举着盾牌向前狂奔。
“放!”
官军的弓箭手开始射击,左营有大量弓箭手,左柳营虽然是京营,但因为属于是辅兵营,尚未进行火器营的全面改造,营中虽然装备了不少老式的火绳鸟铳枪,但弓箭手也有不少,在军官的命令下,也立刻施放。一时弓箭如雨,将冲在最前的流贼兵射倒不少,但流贼兵冲锋的脚步并没有被凝滞,除了弓箭手站在原地,对官军还以箭雨之外,其他人依然潮水般的向前奔涌。
“砰砰砰……”
四个精武营千总队,在正面战场上各自负责一截,同时要照顾左右两边的左营或者是左柳营的防线,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当流贼开始施放箭雨之时,所有士兵都矗立不动,任由羽箭射在甲胄之上,发出“叮当”声响,偶有几个倒霉者中箭倒地,也立刻就会被火兵拖到后方,由军医进行施救包扎,空出的位置由后排的士兵填补--这样的操练平时有过无数次,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虽然是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敌人,在羽箭攻击之下,难免有点惊慌,但总体还能保持有条不紊。
当贼兵进入六十步,进入遂发枪的射击距离之中,四个千总几乎是同时下令开枪,在竹哨尖锐的“滴滴”声中,白烟冒起,如爆豆般的枪声连绵不绝,随即惨叫声四起,冲到这四个千总队前面的流贼瞬间就被打倒一片。
虽然在李过的强烈建议下,流贼在第一线冲锋的几乎全部都是盾牌手,但盾牌难以全面防御,在官军鸟铳之下,还是哗啦啦倒下不少。
这个时代的鸟铳威力有限,打不穿厚于四寸(约十二厘米)的木板,一些只有一寸厚,但做了特殊处理,外面是用藤蔓浸泡桐油并反复浸晒,类似于三国的藤甲兵,里面还用丝绸或蚕丝包裹的藤牌也可以勉强抵挡圆形铅弹的打击,但距离太近了不行,太近了还是会被击穿。
闯营使用的并非经过特殊处理的藤牌,更非厚于四寸的木盾,面对官军的鸟铳,防御力其实有限。
相比之下,关外的建虏就很聪明了,他们发明了专门防御鸟铳和火炮的“盾车”。
所谓盾车,就是竖立在双轮车上的巨大木牌,车后由两到三人推行,一车可以移遮蔽二十人。木牌用厚2~5寸的木板,上面贴铁皮和牛皮,形成三层复合结构,可以说是一种复合装甲,明军使用的鸟铳无法击穿,轻型的火炮也莫之奈何。兵部尚书范景文在《战守全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牌甚厚,一层牛皮,一层铁皮,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
建虏的盾车是在一次次被明军火器打的血肉横飞想出的妙招,不但可以防御明军的火器,建虏弓箭手还可以藏身盾车之后,用弓箭抛射官军,官军火器只能直射,所以打他们不着。盾车发明之后,建虏面对明军火器的劣势大大缓解,其后孔有德又为建虏带去了最先进的火炮,此后在辽东战场上,明军的火器优势荡然无存。
流贼不是建虏,负责剿灭他们的官兵大多数时候都是朝廷的二线部队,火器装备的少,流贼对火器威力的认识,尚不到建虏那种“刻骨铭心”的程度。因为没有经历过,加上盾车移动不便,所以流贼军中并没有盾车。
只能进,不能退。
“杀!杀!杀!”
随着流贼步兵的迫近,在前方列阵的官军步兵也爆发出了震天的呼喊之声,从京营到左营,每个士兵都拼命嘶吼,震慑敌人,也鼓舞自己,声音波浪起伏,最后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流,震得每个人的耳膜都是嗡嗡作响。
烟尘滚起。
流贼第一波攻击的兵力明显就是试探,所以只有八千人,八千人在六里长的战线上全部展开,测试官军正面防御的每一个点。
官军防线之前还有拒马桩和木排,所以流贼步兵冲上的第一目标不是厮杀拒马桩之后的官军,而是拆除拒马,为后面的骑兵清除道路。即便是冲到八十步,进入官军弓箭和鸟铳的射程之中,他们依然没有减速,既然是举着盾牌向前狂奔。
“放!”
官军的弓箭手开始射击,左营有大量弓箭手,左柳营虽然是京营,但因为属于是辅兵营,尚未进行火器营的全面改造,营中虽然装备了不少老式的火绳鸟铳枪,但弓箭手也有不少,在军官的命令下,也立刻施放。一时弓箭如雨,将冲在最前的流贼兵射倒不少,但流贼兵冲锋的脚步并没有被凝滞,除了弓箭手站在原地,对官军还以箭雨之外,其他人依然潮水般的向前奔涌。
“砰砰砰……”
四个精武营千总队,在正面战场上各自负责一截,同时要照顾左右两边的左营或者是左柳营的防线,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当流贼开始施放箭雨之时,所有士兵都矗立不动,任由羽箭射在甲胄之上,发出“叮当”声响,偶有几个倒霉者中箭倒地,也立刻就会被火兵拖到后方,由军医进行施救包扎,空出的位置由后排的士兵填补--这样的操练平时有过无数次,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虽然是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敌人,在羽箭攻击之下,难免有点惊慌,但总体还能保持有条不紊。
当贼兵进入六十步,进入遂发枪的射击距离之中,四个千总几乎是同时下令开枪,在竹哨尖锐的“滴滴”声中,白烟冒起,如爆豆般的枪声连绵不绝,随即惨叫声四起,冲到这四个千总队前面的流贼瞬间就被打倒一片。
虽然在李过的强烈建议下,流贼在第一线冲锋的几乎全部都是盾牌手,但盾牌难以全面防御,在官军鸟铳之下,还是哗啦啦倒下不少。
这个时代的鸟铳威力有限,打不穿厚于四寸(约十二厘米)的木板,一些只有一寸厚,但做了特殊处理,外面是用藤蔓浸泡桐油并反复浸晒,类似于三国的藤甲兵,里面还用丝绸或蚕丝包裹的藤牌也可以勉强抵挡圆形铅弹的打击,但距离太近了不行,太近了还是会被击穿。
闯营使用的并非经过特殊处理的藤牌,更非厚于四寸的木盾,面对官军的鸟铳,防御力其实有限。
相比之下,关外的建虏就很聪明了,他们发明了专门防御鸟铳和火炮的“盾车”。
所谓盾车,就是竖立在双轮车上的巨大木牌,车后由两到三人推行,一车可以移遮蔽二十人。木牌用厚2~5寸的木板,上面贴铁皮和牛皮,形成三层复合结构,可以说是一种复合装甲,明军使用的鸟铳无法击穿,轻型的火炮也莫之奈何。兵部尚书范景文在《战守全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牌甚厚,一层牛皮,一层铁皮,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
建虏的盾车是在一次次被明军火器打的血肉横飞想出的妙招,不但可以防御明军的火器,建虏弓箭手还可以藏身盾车之后,用弓箭抛射官军,官军火器只能直射,所以打他们不着。盾车发明之后,建虏面对明军火器的劣势大大缓解,其后孔有德又为建虏带去了最先进的火炮,此后在辽东战场上,明军的火器优势荡然无存。
流贼不是建虏,负责剿灭他们的官兵大多数时候都是朝廷的二线部队,火器装备的少,流贼对火器威力的认识,尚不到建虏那种“刻骨铭心”的程度。因为没有经历过,加上盾车移动不便,所以流贼军中并没有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