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营需得拿出一定的诚意,最起码,李过得亲自入塞,来见制台大人,如此,才能取信于朝廷……”赵光抃道。
李岩似有所悟。
……
李岩赶到宁夏,不想孙传庭早已经离开宁夏,前往京师了---陛下的旨意,但是沃尔都司蒙古人退去,就要孙传庭立刻进京,因此在沃尔都司退兵之后,孙传庭安排了防务,就急急往京师去了。
李岩本想要追赶,但后续和闯营的联络,仍需要他亲自坐镇,所以他只能写了一份长信,将自己去到闯营的经过、闯营现在的情况、以及他对李过刘芳亮的了解,详细的告知了孙传庭,同时附上了一张自己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图,间接说明计划的可行性。
“制台大人,李过刘芳亮虽然是贼寇,但胸中依然有赤子之心,尤其紧守虏我分别,不向蒙虏低头,其残部又多是老兵,有战力,职以为,可招也。”
“他们归顺之心坚定,绝不是作伪。”
“现在他们愿意坚守白城子,此心,可鼓而不可泄啊。”
“沃尔都司既然退兵,最快两到三月,慢则四到五月,他们就会向白城子用兵,时间紧迫,闯营存亡关乎收复河套的大策,望大人速拨粮草兵器,秘密运往白城子,以增强白城子的守御。”
最后,李岩恳求。
孙传庭一路向京师,走到开封时,收到了李岩的来信。
见闯营愿意归顺朝廷,并且同意参与“抛砖引玉”的计划,孙传庭微有些惊异,他没想到闯营会答应的做这样的蠢事,难道流贼也知道国族大义吗?而当看到李岩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以及未来如何改进和布置防守时,他对李岩,忍不住刮目相看,看来,李岩不只有嘴皮子,具体实务也是有一些的。
也由此,孙传庭对李岩的看法大为改观,对这个“抛砖引玉”的计划,也才真正重视起来。
但对闯营是否真的归顺,真的能坚守,孙传庭依然抱有一丝的怀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给闯营调一个月的口粮盐巴和少量的药材,待闯营做出实际的行动之后,再给后续的粮草,至于兵器甲胄,因为事关重大,他仍需要考虑--虽然他心里早就已经明白,李岩所为的“抛砖引玉”的计划,事先肯定已经是经过了当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轻易点头,不止是因为他身为封疆大吏,掌握三边军政,肩膀上担负着保卫三边边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对陛下的圣旨,但是有错,他也会据理力争,而不是委屈服从,更因为他清楚知道,如果计划出了叉子,这个罪责,不会是皇帝,只能是李岩和他两个人承担,李岩一个竖子,死不足惜,但他却不能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严密审查,但是李岩的计划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会轻易执行的。
从开封到京师,孙传庭一路思索,时不时就会拿出李岩的密信和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图观看。而就在快到京师时,他收到了赵光抃传来的一个新消息,那就是李过已经秘密入塞,进了榆林府,见了延绥巡抚赵光抃,赵光抃说,李过立排众议,不顾闯营其他将领的强烈反对,亲自入关,拜见于他,并向朝廷请罪,看起来不似作伪……
如此看来,闯营是真心归顺,如果闯营真能吸引沃尔都司的主力大军,他六万秦兵出长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将沃尔都司的主力歼灭在白城子的附近,并非不可能,一旦沃尔都司的主力覆灭,修墙建堡之事,就不用那么着急,收复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财力,就可以大大减少……
而就在到达京师之时,兵部侍郎、孙传庭的老友张凤翔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两人见面,寒暄密谈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占据和收复河套之事。和孙传庭对闯营的怀疑不同,张凤翔却以为闯营流落塞外,已经是穷途末路,即便骗到一些粮草兵器,对他们的困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粮草和兵器,就能换取计划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还是可以斟酌的。
听完之后,孙传庭不再犹豫。
“给赵光抃令,令他调拨一百盾,两百弓,两千箭,两百长枪,三十副棉甲,交于李岩……”孙传庭写了命令,令人快速传回延绥。
李岩似有所悟。
……
李岩赶到宁夏,不想孙传庭早已经离开宁夏,前往京师了---陛下的旨意,但是沃尔都司蒙古人退去,就要孙传庭立刻进京,因此在沃尔都司退兵之后,孙传庭安排了防务,就急急往京师去了。
李岩本想要追赶,但后续和闯营的联络,仍需要他亲自坐镇,所以他只能写了一份长信,将自己去到闯营的经过、闯营现在的情况、以及他对李过刘芳亮的了解,详细的告知了孙传庭,同时附上了一张自己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图,间接说明计划的可行性。
“制台大人,李过刘芳亮虽然是贼寇,但胸中依然有赤子之心,尤其紧守虏我分别,不向蒙虏低头,其残部又多是老兵,有战力,职以为,可招也。”
“他们归顺之心坚定,绝不是作伪。”
“现在他们愿意坚守白城子,此心,可鼓而不可泄啊。”
“沃尔都司既然退兵,最快两到三月,慢则四到五月,他们就会向白城子用兵,时间紧迫,闯营存亡关乎收复河套的大策,望大人速拨粮草兵器,秘密运往白城子,以增强白城子的守御。”
最后,李岩恳求。
孙传庭一路向京师,走到开封时,收到了李岩的来信。
见闯营愿意归顺朝廷,并且同意参与“抛砖引玉”的计划,孙传庭微有些惊异,他没想到闯营会答应的做这样的蠢事,难道流贼也知道国族大义吗?而当看到李岩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以及未来如何改进和布置防守时,他对李岩,忍不住刮目相看,看来,李岩不只有嘴皮子,具体实务也是有一些的。
也由此,孙传庭对李岩的看法大为改观,对这个“抛砖引玉”的计划,也才真正重视起来。
但对闯营是否真的归顺,真的能坚守,孙传庭依然抱有一丝的怀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给闯营调一个月的口粮盐巴和少量的药材,待闯营做出实际的行动之后,再给后续的粮草,至于兵器甲胄,因为事关重大,他仍需要考虑--虽然他心里早就已经明白,李岩所为的“抛砖引玉”的计划,事先肯定已经是经过了当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轻易点头,不止是因为他身为封疆大吏,掌握三边军政,肩膀上担负着保卫三边边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对陛下的圣旨,但是有错,他也会据理力争,而不是委屈服从,更因为他清楚知道,如果计划出了叉子,这个罪责,不会是皇帝,只能是李岩和他两个人承担,李岩一个竖子,死不足惜,但他却不能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严密审查,但是李岩的计划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会轻易执行的。
从开封到京师,孙传庭一路思索,时不时就会拿出李岩的密信和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图观看。而就在快到京师时,他收到了赵光抃传来的一个新消息,那就是李过已经秘密入塞,进了榆林府,见了延绥巡抚赵光抃,赵光抃说,李过立排众议,不顾闯营其他将领的强烈反对,亲自入关,拜见于他,并向朝廷请罪,看起来不似作伪……
如此看来,闯营是真心归顺,如果闯营真能吸引沃尔都司的主力大军,他六万秦兵出长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将沃尔都司的主力歼灭在白城子的附近,并非不可能,一旦沃尔都司的主力覆灭,修墙建堡之事,就不用那么着急,收复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财力,就可以大大减少……
而就在到达京师之时,兵部侍郎、孙传庭的老友张凤翔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两人见面,寒暄密谈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占据和收复河套之事。和孙传庭对闯营的怀疑不同,张凤翔却以为闯营流落塞外,已经是穷途末路,即便骗到一些粮草兵器,对他们的困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粮草和兵器,就能换取计划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还是可以斟酌的。
听完之后,孙传庭不再犹豫。
“给赵光抃令,令他调拨一百盾,两百弓,两千箭,两百长枪,三十副棉甲,交于李岩……”孙传庭写了命令,令人快速传回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