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谈完,朱慈烺不多留,起身离开,宋应星送他到门口。
上马之后,看着须发斑白,但却意气风发的宋应星,朱慈烺心中颇多感慨,大明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伯乐啊,幸亏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宋应星的大名,如果是朱慈烺的本尊,恐怕就是死也不会起用宋应星。
而宋应星这样的人才,就如历史上一样,空有才能,但却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对了,令兄现在何处任职?”朱慈烺忽然想起一事,赶紧问。
宋应星还有一个兄长名叫宋应升。
和宋应星一样,宋应升也是仕途坎坷,从县令到文林郎,始终不得志,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时升任广州知府,次年,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南下,宋应升服毒殉国。
宋应升是忠臣,也颇有能力,和宋应星共称“奉新二宋”,因此朱慈烺也想要一起用了。
“家兄在高州府担任同知。”宋应星回禀。
同知,相当于是副知府。
朱慈烺点头,意思是知道了,目光看向吴甡,微笑的道:“时间不早了,先生还是早些回府吧,有些事情不急在一时,多一点时间的沉淀,也许会更好。”
吴甡明白朱慈烺的意思,暗暗叹口气,躬身送朱慈烺离开。
回到信王府,朱慈烺唤来左庶子吴伟业,将宋应星兴修京营官田水利的事情与他说了,命他整合东宫人手,配合宋应星的工作。听到太子爷要兴修官田水利,而且还使用一个没有官身的布衣,吴伟业颇为吃惊,心想军营的一堆烂事还没处理完呢,就又来新麻烦了,连忙道:“殿下,兴修水利耗费钱粮众多,且需要大量人力,钱粮东宫和京营可以筹措,但人力却从哪里找啊?此事非有顺天巡抚同意不可!”
“不用徭役。我自有安排,你照我的命令执行就可以了。”朱慈烺道。
吴伟业叹口气,知道自己又得忙了,苦瓜着脸走了。
朱慈烺又唤来左中允林增志。
前天中午,林增志跟着吴伟业在兵部衙门口围攻陈新甲,看起来精力很是旺盛,昨天朱慈烺又了解了一下,发现林增志很是活跃,常常在同僚之中发表一些慷慨激昂的演讲,对朝政颇有议论。对这样的东宫官员,朱慈烺一来以喜,一来以忧。喜的是,他们位小不忘忧国;忧的是他们意气用事,不但于国事无益,反而会造成麻烦,正好现在有一个出远门的差事,于是朱慈烺就想到了林增志。
“臣林增志叩见殿下。”很快,林增志就来了。
“你是哪人?”朱慈烺问。
“臣福建漳州人氏。”
上马之后,看着须发斑白,但却意气风发的宋应星,朱慈烺心中颇多感慨,大明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伯乐啊,幸亏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宋应星的大名,如果是朱慈烺的本尊,恐怕就是死也不会起用宋应星。
而宋应星这样的人才,就如历史上一样,空有才能,但却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对了,令兄现在何处任职?”朱慈烺忽然想起一事,赶紧问。
宋应星还有一个兄长名叫宋应升。
和宋应星一样,宋应升也是仕途坎坷,从县令到文林郎,始终不得志,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时升任广州知府,次年,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南下,宋应升服毒殉国。
宋应升是忠臣,也颇有能力,和宋应星共称“奉新二宋”,因此朱慈烺也想要一起用了。
“家兄在高州府担任同知。”宋应星回禀。
同知,相当于是副知府。
朱慈烺点头,意思是知道了,目光看向吴甡,微笑的道:“时间不早了,先生还是早些回府吧,有些事情不急在一时,多一点时间的沉淀,也许会更好。”
吴甡明白朱慈烺的意思,暗暗叹口气,躬身送朱慈烺离开。
回到信王府,朱慈烺唤来左庶子吴伟业,将宋应星兴修京营官田水利的事情与他说了,命他整合东宫人手,配合宋应星的工作。听到太子爷要兴修官田水利,而且还使用一个没有官身的布衣,吴伟业颇为吃惊,心想军营的一堆烂事还没处理完呢,就又来新麻烦了,连忙道:“殿下,兴修水利耗费钱粮众多,且需要大量人力,钱粮东宫和京营可以筹措,但人力却从哪里找啊?此事非有顺天巡抚同意不可!”
“不用徭役。我自有安排,你照我的命令执行就可以了。”朱慈烺道。
吴伟业叹口气,知道自己又得忙了,苦瓜着脸走了。
朱慈烺又唤来左中允林增志。
前天中午,林增志跟着吴伟业在兵部衙门口围攻陈新甲,看起来精力很是旺盛,昨天朱慈烺又了解了一下,发现林增志很是活跃,常常在同僚之中发表一些慷慨激昂的演讲,对朝政颇有议论。对这样的东宫官员,朱慈烺一来以喜,一来以忧。喜的是,他们位小不忘忧国;忧的是他们意气用事,不但于国事无益,反而会造成麻烦,正好现在有一个出远门的差事,于是朱慈烺就想到了林增志。
“臣林增志叩见殿下。”很快,林增志就来了。
“你是哪人?”朱慈烺问。
“臣福建漳州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