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跟印度人谈生意,首先必须先把原先的售价提高30%以上,谈判时再让他们砍回去,这样生意就比较容易谈成,买卖双方也都很满意。

    不管怎么看,这手段都跟某些电商搞促销的手段很相似。

    当然,印度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也知道比价。

    不过赔本的买卖没人会做,为此,国内搞出口的,面对印度人的询价,就有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提价传统。

    再一个,印度人的阶层观念严很重,这跟国内很不同,一家印度的贸易公司,只有老板的话才管用,公司里的其他人也就是工具人而已。

    所以跟印度人谈生意,不要把询价的业务员太当回事。

    他们大多就是个询价的,也有很多业务员会趁机骗点回扣,其实他们这些业务员对生意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很多不明真相送钱送物给这些业务员的公司,很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最重要的一点,跟印度商人做生意,谈成买卖可能很简单,可是收款却是最麻烦的。

    比如信用证交易,印度很多银行出具的信用证国内是不收的。

    只有极个别信誉良好的,跟国内的银行有密押关系的印度银行,或者由国际性大银行开具的信用证才有可能被接受。

    信用证结算隐藏着很多风险,除非是即付型的,否则风险倍增。

    即使是即期信用证交易,也存在被坑的可能。

    比如国内的出口商已经按合同发货了,结果印度的进口商随便找个理由不提货,开证银行自然也不会兑付。

    这时候,印度商人也不给你打退货单,逼着你降价,你降是不降呢?

    要是降价,本来国内出口的就不是高附加值产品,根本就没多少利润,靠走量赚点微薄的利润,降价肯定亏钱。

    不降,退货的运费保险费加清关费用,还有10%到20%的关税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自从入世开始,在对印贸易中吃亏的公司不在少数,即使是十年后,这种情形依然存在。

    二哥作为摸爬滚打好些年的行内人,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应对方法也是了然于胸。在二个的熏陶下,范伟进也就明白了。

    最后这道关于信用证的实证分析题,对范伟进来说自然一点难度都没有,作答是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