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继续听梁启讲:“草民问都不曾问,孟郎君就主动说起了他检举王迁舞弊之事,原来他替王迁拟写那篇诗文时,还留了点心眼,草民因不通文墨,听了个半懂,大意是诗文里有一句诗,用的一个‘存’字,其实犯了平仄,本该用‘据’,只是孟郎君之父的名讳里有‘据’,孟郎君为避讳,就用了‘存’。
而这一句诗,孟郎君曾经在一场文会上采用过,当时就被另一个士子指出过错谬,他当众解释了为何明知错谬却故犯,王迁不知这事,照用了此篇诗文,所以孟郎君就有了证据证实这篇诗文为他所作。”
芳期笑了一声。
她没有文采,不会写诗,但因为身边有不少“诗人”,经过耳濡目染,也知道便是要避讳,何需偏要采用过不合平仄的字呢?孟获当时故意让人指出谬错,他又当众解释一番,博一个不忘孝道的美名,这个人啊……不仅爱占便宜,还是个钻营博巧的心性。
就这样的人哪里可能得晏迟的赏识?恐怕做湘王殿下的棋子都不够资格。
“孟郎君也知道让他揭发王迁的人是殿下,对殿下赞不绝口,说什么殿下贵为亲王,却能为寒门士子主持公允,难怪受到臣民钦敬,为官家赏识信任。又大骂王迁,说逼占了他的诗文不说,还逼得他不得不离开临安,他是来临安游学的,为的是拜得名师,日后能够考取功名报效君国,无奈之下,唯有栖住在临安下县,可幸的是如此一坚持,就盼得了殿下的青顾。”
芳期扶着额头。
真是哄鬼的话,孟获想考取功名不假,因为这样的寒门士子想要入仕,只有走科举这条路迳,但他不是临安籍,为什么一定要赖在临安?拜什么名师啊,这人还没入仕呢,就打算攀交权贵,为日后的仕程铺路了。
晏迟这回没瞒着孟获,就是他想要让王迁身败名裂,是因晏迟目的就是要敲山震虎,让王烁知道王老夫人再度触怒他,孟获居然就自说自话,称晏迟对他青眼有加?
再听梁启接着往下说:“不过孟郎君又讲,接他回到临安的人是付长史,他并不曾有幸见过殿下的真容,只望日后能有幸运,亲耳听殿下教诲。”
他怕是没这样的机会了。
“付长史叮嘱孟郎君,王迁被国子学革名就罢了,让孟郎君不需再上告,孟郎君又是大赞殿下仁慈,不曾因为洛阳王氏子弟的些微过错,就针对王尚书严办,这是君子之风。”
芳期:……
她觉得有些恶心,都不想再和孟获接触了。
“草民已经按王妃的嘱咐,告诉了孟郎君,称时常光顾韶永厨的一位官眷夫人,因读了他的那篇诗文,很是欣赏孟郎的文采和志向,于是打算款待孟郎一席酒,孟郎喜不自禁,连连追问是哪家官眷,草民不肯实说,他才罢休了,也欣然答允下来必会赴宴,就看王妃哪日才有空闲去一趟韶永厨了。”
芳期见梁启已经“不辱使命”,也只好憋屈自个儿,想想道:“三日后吧。”
三日之后,晏迟答应了某个“党徒”的邀请,要去“寻欢作乐”,她正好有机会见一见孟获。
这天一大早,晏迟果然准备出门,已经是打扮妥当了,却还在磨磨蹭蹭,非要看婵儿吃饱后他才肯外去,把芳期闹得又是羞又是窘——昨日这人也说要看婵儿吃饱,结果呢,婵儿吃饱了,他却喊“饿”,闹得她直到午时才能出寝房,刚迈出寝房,迎面就见常映,这丫头嫁人后也没见多懂事,张口就问她——王妃连早饭都没吃,眼看着午饭都险些错过了,饿了吧?
不饿,王妃饱着呢——晏迟在后头说。
而这一句诗,孟郎君曾经在一场文会上采用过,当时就被另一个士子指出过错谬,他当众解释了为何明知错谬却故犯,王迁不知这事,照用了此篇诗文,所以孟郎君就有了证据证实这篇诗文为他所作。”
芳期笑了一声。
她没有文采,不会写诗,但因为身边有不少“诗人”,经过耳濡目染,也知道便是要避讳,何需偏要采用过不合平仄的字呢?孟获当时故意让人指出谬错,他又当众解释一番,博一个不忘孝道的美名,这个人啊……不仅爱占便宜,还是个钻营博巧的心性。
就这样的人哪里可能得晏迟的赏识?恐怕做湘王殿下的棋子都不够资格。
“孟郎君也知道让他揭发王迁的人是殿下,对殿下赞不绝口,说什么殿下贵为亲王,却能为寒门士子主持公允,难怪受到臣民钦敬,为官家赏识信任。又大骂王迁,说逼占了他的诗文不说,还逼得他不得不离开临安,他是来临安游学的,为的是拜得名师,日后能够考取功名报效君国,无奈之下,唯有栖住在临安下县,可幸的是如此一坚持,就盼得了殿下的青顾。”
芳期扶着额头。
真是哄鬼的话,孟获想考取功名不假,因为这样的寒门士子想要入仕,只有走科举这条路迳,但他不是临安籍,为什么一定要赖在临安?拜什么名师啊,这人还没入仕呢,就打算攀交权贵,为日后的仕程铺路了。
晏迟这回没瞒着孟获,就是他想要让王迁身败名裂,是因晏迟目的就是要敲山震虎,让王烁知道王老夫人再度触怒他,孟获居然就自说自话,称晏迟对他青眼有加?
再听梁启接着往下说:“不过孟郎君又讲,接他回到临安的人是付长史,他并不曾有幸见过殿下的真容,只望日后能有幸运,亲耳听殿下教诲。”
他怕是没这样的机会了。
“付长史叮嘱孟郎君,王迁被国子学革名就罢了,让孟郎君不需再上告,孟郎君又是大赞殿下仁慈,不曾因为洛阳王氏子弟的些微过错,就针对王尚书严办,这是君子之风。”
芳期:……
她觉得有些恶心,都不想再和孟获接触了。
“草民已经按王妃的嘱咐,告诉了孟郎君,称时常光顾韶永厨的一位官眷夫人,因读了他的那篇诗文,很是欣赏孟郎的文采和志向,于是打算款待孟郎一席酒,孟郎喜不自禁,连连追问是哪家官眷,草民不肯实说,他才罢休了,也欣然答允下来必会赴宴,就看王妃哪日才有空闲去一趟韶永厨了。”
芳期见梁启已经“不辱使命”,也只好憋屈自个儿,想想道:“三日后吧。”
三日之后,晏迟答应了某个“党徒”的邀请,要去“寻欢作乐”,她正好有机会见一见孟获。
这天一大早,晏迟果然准备出门,已经是打扮妥当了,却还在磨磨蹭蹭,非要看婵儿吃饱后他才肯外去,把芳期闹得又是羞又是窘——昨日这人也说要看婵儿吃饱,结果呢,婵儿吃饱了,他却喊“饿”,闹得她直到午时才能出寝房,刚迈出寝房,迎面就见常映,这丫头嫁人后也没见多懂事,张口就问她——王妃连早饭都没吃,眼看着午饭都险些错过了,饿了吧?
不饿,王妃饱着呢——晏迟在后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