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今当然也不是乐土。

    只不过因为山东部分大族对于故国家园不离不弃的热爱,联合民众成立义军一直反抗辽国的统治,辽廷又因前期与卫国的激战,消耗了军力,虽说拿下山东,可利用海路直下江南,但辽人根本不擅海战,故而认为兵逼山东益处不大,这些年来并没有针对山东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山东便成为了悬独于辽、卫之外的“自治州”。

    而晏迟接管刺探社以来,几经发展壮大,虽然确有一部分人寄望是安居乐业,仍有一部分人心存光复河山建功立业的幻想,晏迟从来不会勉强党属打消幻想,所以他替这部分人做了规划,留在江南是没法光复河山的,不如去投山东义军才能实现抱负。

    正好趁此时机,将这批人马送往山东发光发热。

    福建往山东,只要江浙沿岸不设拦截,可行海路往至,但要不是非常之时,羿栩不可能下令撤防任由船只通行,虽说在晏迟看来,其实大可不必阻断山东与江南、闽南的航运,卫廷若能给予山东义军支持,联合掣动不断骚扰辽国在河北等地驻军,虽说暂时还不得征复失土,不过也能限制辽国休养生息,如此才是南卫朝廷的长存之道。

    但这话羿栩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羿栩就是个懦夫,生怕激怒辽廷,导致辽国的铁骑又再大征南侵。

    南卫朝廷耗费无数钱粮养兵备战,但用途只在防御,晏迟其实已经看穿了这样下去的后果,不待鄂举、辛坦之等等守将的热血被朝廷的消极怠战逐渐磨灭,只要再予辽国至多五年时间,那个颇有些治政能耐的叛国之徒莫为刍,就能佐助敌国完成休养生息的战备基础,辽兵大举南侵,南卫危如累卵。

    必亡,除非有力挽狂澜之人。

    这个人不但要精兵事,谙战局,晓地域关隘,而且还必须能收拾住南卫朝堂不能齐心的乱势,手握军政大权——恩,这个人起码得先是个皇帝,否则便是有大能,也扛不住皇帝的忌惮,政党的陷害,没把辽兵驱逐,自己人头先落了地。

    姓羿的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所以在晏迟看来,南卫朝廷实则已经苟延残喘,说起来荧惑守心的天象预示着战乱和衰亡也并非没有道理。

    可他的分析有人听么?并没人听,就连他手底下那些个刺探社的壮士,不也还是心存饶幸,根本不听他的建议干脆归隐山林,彻底放弃光复河山的幻想。

    大抵听得他劝诫愿意随他归隐山林者,也只有付英等少数心腹。

    罢了,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勉强没幸福,晏迟对于生老病死之事一贯看得开,他甚至觉得一个人在此乱世能够选择怎么活怎么死其实已经是件有福气的事了。

    只除了一个人,他去哪里,她也一定要去哪里。

    晏迟临行之前,又再安慰芳期:“要说此行,我完全可以在年前就赶回来,只事情解决得如此顺利,那就太不符合情理了,故而磨也得磨到新岁后,不过肯定不会有什么变故,你别提心吊胆,把腹中胎儿养成个愁眉苦脸的性情可就糟糕了。等我一走,你先去把阿瑗接回来吧,李祖继被处死,早前那桩风波就算定了案,羿栩必不会再信司马修的唆使为难阿瑗。”

    其实赵瑗就算从此“失踪”,羿栩也必不会再追究,但晏迟要不是自身难保,肯定不会让赵瑗去山东自生自灭,他已经替赵瑗和辛九郎盘算了个更安全的去处,只是现在送他们两个离开为时尚早,那两人还未必愿意,为免不必要的麻烦,晏迟不强迫赵瑗这时离开。

    他确能笃断的是,他安全,赵瑗也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