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娘子这天终于鼓起勇气答应了随母亲和嫂嫂出席别家的宴席。

    临出门前薛娘子不忘一番安慰:“今日是太师府长孙覃议郎新婚之礼,虽说定然也邀请了兴国公府,可司马极与国师府闹成那成那情状,慢说刘氏,连司马极肯定也不能获邀的,前几日刘氏之父过寿,覃夫人又当众惩教了刘氏一番,刘氏虽未服软,可必然是不敢再出门的,更别说往太师府去自讨其辱了。”

    薛娘子是担心女儿还因为数月前的那场气辱,害怕跟人交际。

    薛小娘子缄默着听了一番安慰话,虽是极其乖巧地跟着母亲上了马车,手里却紧紧拽着团扇的扇柄,可见心里仍是紧张的。

    她知道今日必然不会再跟刘氏碰面,可兴国公夫人等等会不会还为难她呢?还有那些听说了这件事端的人,会不会仍然会议论她被刘氏折辱,却没有像覃夫人那样的刚骨还以厉害?指责她懦弱可欺?

    薛小娘子非常明白自己不应在意这些议论,但却没有自信真能泰然处之,她的心情一直紧绷着,尤其见王老夫人似乎十分严厉,薛小娘子就不由更加局促了,又一眼瞄到覃二娘,被冷冷一个瞪视,薛小娘子心尖都颤了颤,好在是覃夫人转眼便到,还特意跟她说了几句话,又让覃五娘、覃六娘姐妹俩陪着她,薛小娘子见五娘、六娘,一位温柔寡言,一位爽朗跳脱,却都是极其和气的人,她终于才放松了心情,渐渐也跟新认识的小娘子有说有笑。

    薛小娘子的目光始终时不时就追随覃夫人,看她与那些长辈们游刃有余的交道,不知说出一句什么样的趣话来,引得众人都喜笑颜开,当然也更受如徐娘子、鄂娘子这样的年轻妇人欢迎,她身边几乎寸步不离的应当是太师府的另一个出嫁女覃四娘,两人虽非一母所生,可相处得格外融洽。

    等新妇被引入洞房,薛小娘子也跟着去看新妇。

    她听母亲说了,这位太师府的长孙媳并不是大族闺秀,就是普通书香门第的女儿,大抵是因为今日是最引人注目的人,多少有些羞涩局促,听见打趣的话两边面颊绯红,耷着眉眼又绷着脊梁,俨然不知如何应对弄新妇的局面,但覃夫人和覃娘子姐妹二人却十分热忱地替嫂嫂解围,一直维持着喜房内热闹的气氛。

    薛小娘子听说过覃议郎过去多病虚弱,婚姻上多受阻碍,为子嗣计才先纳了妾室,她的嫂嫂说这到底算是男方的不足,董家的小娘子多少是委屈了,一进门,就有了庶女,还有甚得夫君宠爱的姬妾,虽说太师府富贵,但对于董小娘子而言,这并不是一门良缘。

    可薛小娘子刚才悄悄打量覃议郎,心下认为是个儒雅和气的男子,光论外表,是与新妇登对般配的,且她还看出覃议郎与覃夫人兄妹间着实亲睦,足证传言不虚,覃夫人又是这样友待嫂嫂,今后董娘子可不怕有人欺压了,覃夫人哪里会容别的人欺辱自家嫂嫂?

    她可羡慕董娘子了,因为董娘子有覃夫人这样的小姑。

    隔了一阵,薛小娘子又不由自主地跟着覃五娘、覃六娘去围观新郎“谢亲朋”,那是正式开席前酒敬女方亲眷的过场,不具普通宾客必须到场观礼的限定,然薛小娘子这还是第一回随母亲来参加婚宴,又因是覃夫人招呼几个妹妹随她去助兴,薛小娘子甚至都没想起来应当征得母亲的认同,就“响应号召”跟着去了。

    她还没听见自家嫂嫂喊了她一声,更没感察母亲拉着嫂嫂摇了摇头的小动作。

    一路上都听覃家几个女儿有说有笑,连覃二娘似乎都不那么冷厉可怕了,薛小娘子总觉得覃二娘别看着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实则偏对覃夫人心存敬畏,覃二娘对旁人都爱搭不理的,唯有覃夫人跟她说话时,她不敢不回应。

    薛小娘子都没留意见她们这一行人,只有她不是太师府的亲朋近交,她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真是太想乘机亲近覃夫人了,当覃夫人往晏国师身边走的时候,她都差点没有相跟了去。

    只是因为被晏国师懒懒的半抬着眼睑盯了一眼,薛小娘子才如梦初醒,立时止了脚步,虽说仍是和覃五娘、覃六娘站在这边儿,眼睛却仍时不时就窥望着覃夫人,看她自然而然就接过晏国师递来的水盏,喝了茶又自然而然递回给晏国师,由晏国师负责将水盏放桌案上,他们两就这样并肩站着,看新郎倌被媒人和女方家眷调侃,时而低声交谈,不知哪里来的淘气孩童,奔跑嬉戏时差点撞着了覃夫人,晏国师伸手把覃夫人拉了下,两人的手就相牵着没放开。

    薛小娘子不小心目睹了人家夫妻两亲昵的举止,赶紧收回目光非礼勿视,覃六娘就拉了她一下,笑脸凑近前:“一阵间就得开席了,小薛妹妹这就跟我们去怡舒馆吧,我们从廊桥上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