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林立尘土满街,口罩笼鼻半日灰。麦希明打开了雨刮,把挡风玻璃上的薄尘洗掉,全神贯注地在各种泥头车施工车中间危险穿插,林小麦帮他看着导航,指着前面说:“再过一个红绿灯,往右拐……这一带是工业区,现在正在重新规划升级改造,工地很多,老板你忍耐点……”
虽说开车不宜分心,但麦希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松针面吴师傅为什么会选在这个地方开店?光是要做到卫生达标就不容易吧?”
林小麦说:“……因为客流量大啊。这边都是工厂……而且是重型机械厂,鼎盛时候一个厂子里几千工人。哪怕现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工地上也还有很多人啊……我从前跟着我爸爸来过两次,有次恰好赶上了饭点,那节奏比我们店里快不知道多少倍,基本上来到就吃,吃完就走,连招呼都没空打一个的。我和爸爸算了算他们的翻台率,最起码是红荔街差不多面积的店面的三倍……这么好做的生意,你不做?”
颇有先见之明地平滑减速,让过了前面一辆毫无征兆突然边线的小面包,麦希明脾气倒是不错,既没有骂街也没有比中指什么的,但两人也是很默契地一起停下来不再聊天专心开车。
按照导航来到了地方,离开了主干道,车流量明显少了许多,马路两边的洋紫荆树也恢复了绿色,不是那么灰头土脸的。等麦希明按照林小麦指点再拐过一道弯来到这条小路口,林小麦指了指路边一棵大榕树后“停车请进”的路牌,说:“老板,把车子停在那儿,我们走路过去吧。”
麦希明从善如流,停好了车,一溜儿路边平房过去,经过一个蛮大的二手车店之后,食肆渐多,全都是主打经济实惠的大排档小餐馆。透过那些小平房看向远处,麦希明嘴角边忽地泛起一丝笑意:“怎么在拆了一半的厂区园子里也有人种菜?嗯……看起来长势还蛮不错?”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林小麦也忍俊不禁了,“嗯,中华民族的种族天赋呗,只要见到一块光秃秃的土地就忍不住要种点儿啥……我家阳台上也种了蒜苗香葱紫苏呢。这些人是行家啊,你看那豌豆花开得真多,过段日子就有豌豆吃了。菜心就有点儿老了,花开得老高,可能是留着来做种?”
麦希明也被她逗得笑了起来,情不自禁点了头:“说起来也是,哪怕在国外,华人的后院里也会有一畦菜……这些菜该不会放到饭馆里卖吧?看着产量不大够的模样……成本倒是能够压低了。”
林小麦摇头道:“当然不是啦,自己种菜产量跟不上啊,城市里做餐饮,还是要进货的。区别就是货源咯……”
边走边聊,没几步路就来到了吴记面馆门前,看到门口一个女人和一个半大孩子相对坐着剥蒜,林小麦小嘴边笑意越浓,加快脚步上前去打招呼:“吴婶!小弟,今天放假嘛?”
被叫做吴婶的女人应声抬头,看到林小麦,脸上闪过一丝讶然,立刻笑起来:“大妹,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来来,坐,喝茶。”
二人进店里坐下来,吴婶放下手里的活儿,张罗着给她们倒了茶,手里捧着茶,林小麦仰着头问吴婶道:“婶婶,麻烦来两碗松针面?”
吴婶脸色忽然一变,笑容抖了抖:“松针面?今天没有备货了啊……要不要试试别的?红烧牛肉面或者大排面啦,最多人吃的了。大排今天早上五点起床焖到现在的,软烂入味,送多一碟油笋给你。”
林小麦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的,说话声音也低沉下来:“哎呀……那真的太可惜了。我今天特意带我老板来吃的呀……婶婶,你们是不是已经……不打算再做正宗松针面了?”
被林小麦一语道破,吴婶叹了口气,倒也没有避讳:“做一碗松针面的功夫,够做五碗红烧牛肉面了……功夫多,不顶饿,吃力不讨好。挣个一天三顿饭而已,何必搞那么复杂?你吴叔叔现在把架罉都收起来了。大妹,你想吃松针面,回去你老城区红荔街附近找,兴许还有两三家会做的,没必要大老远跑到我们东郊来啊……”
听完了吴婶的话,林小麦摇了摇头,很坚定地看着她说:“那还不是因为吴家才是松针面的始创嘛,我们不将就,要吃就吃最正宗的……当年吴家十郎家道中落,南海才子沦落街头,昔日好友只有一名叫松君的仗义出手相救。后来吴十郎进了勤行卖面还债,松君却不知下落,十年之后吴十郎面馆开张之日,却得知松君贫病而死消息……为了纪念松君,十郎特别做出松针面,享誉洋城之际,又成为令人唏嘘的传说……”
一声长叹,一个男人的声音在吴婶身后响起,“我们家的老黄历,就连我家化骨龙都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明白,林大妹你倒是记性好,只是在几年前听过一次,就记到现在。”
透过侧身让开的吴婶,林小麦看着从门外刚刚走进来的吴叔,站起来问好:“吴叔,好久不见。生意兴隆噢?”
吴叔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你们想要吃松针面?”
虽说开车不宜分心,但麦希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松针面吴师傅为什么会选在这个地方开店?光是要做到卫生达标就不容易吧?”
林小麦说:“……因为客流量大啊。这边都是工厂……而且是重型机械厂,鼎盛时候一个厂子里几千工人。哪怕现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工地上也还有很多人啊……我从前跟着我爸爸来过两次,有次恰好赶上了饭点,那节奏比我们店里快不知道多少倍,基本上来到就吃,吃完就走,连招呼都没空打一个的。我和爸爸算了算他们的翻台率,最起码是红荔街差不多面积的店面的三倍……这么好做的生意,你不做?”
颇有先见之明地平滑减速,让过了前面一辆毫无征兆突然边线的小面包,麦希明脾气倒是不错,既没有骂街也没有比中指什么的,但两人也是很默契地一起停下来不再聊天专心开车。
按照导航来到了地方,离开了主干道,车流量明显少了许多,马路两边的洋紫荆树也恢复了绿色,不是那么灰头土脸的。等麦希明按照林小麦指点再拐过一道弯来到这条小路口,林小麦指了指路边一棵大榕树后“停车请进”的路牌,说:“老板,把车子停在那儿,我们走路过去吧。”
麦希明从善如流,停好了车,一溜儿路边平房过去,经过一个蛮大的二手车店之后,食肆渐多,全都是主打经济实惠的大排档小餐馆。透过那些小平房看向远处,麦希明嘴角边忽地泛起一丝笑意:“怎么在拆了一半的厂区园子里也有人种菜?嗯……看起来长势还蛮不错?”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林小麦也忍俊不禁了,“嗯,中华民族的种族天赋呗,只要见到一块光秃秃的土地就忍不住要种点儿啥……我家阳台上也种了蒜苗香葱紫苏呢。这些人是行家啊,你看那豌豆花开得真多,过段日子就有豌豆吃了。菜心就有点儿老了,花开得老高,可能是留着来做种?”
麦希明也被她逗得笑了起来,情不自禁点了头:“说起来也是,哪怕在国外,华人的后院里也会有一畦菜……这些菜该不会放到饭馆里卖吧?看着产量不大够的模样……成本倒是能够压低了。”
林小麦摇头道:“当然不是啦,自己种菜产量跟不上啊,城市里做餐饮,还是要进货的。区别就是货源咯……”
边走边聊,没几步路就来到了吴记面馆门前,看到门口一个女人和一个半大孩子相对坐着剥蒜,林小麦小嘴边笑意越浓,加快脚步上前去打招呼:“吴婶!小弟,今天放假嘛?”
被叫做吴婶的女人应声抬头,看到林小麦,脸上闪过一丝讶然,立刻笑起来:“大妹,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来来,坐,喝茶。”
二人进店里坐下来,吴婶放下手里的活儿,张罗着给她们倒了茶,手里捧着茶,林小麦仰着头问吴婶道:“婶婶,麻烦来两碗松针面?”
吴婶脸色忽然一变,笑容抖了抖:“松针面?今天没有备货了啊……要不要试试别的?红烧牛肉面或者大排面啦,最多人吃的了。大排今天早上五点起床焖到现在的,软烂入味,送多一碟油笋给你。”
林小麦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的,说话声音也低沉下来:“哎呀……那真的太可惜了。我今天特意带我老板来吃的呀……婶婶,你们是不是已经……不打算再做正宗松针面了?”
被林小麦一语道破,吴婶叹了口气,倒也没有避讳:“做一碗松针面的功夫,够做五碗红烧牛肉面了……功夫多,不顶饿,吃力不讨好。挣个一天三顿饭而已,何必搞那么复杂?你吴叔叔现在把架罉都收起来了。大妹,你想吃松针面,回去你老城区红荔街附近找,兴许还有两三家会做的,没必要大老远跑到我们东郊来啊……”
听完了吴婶的话,林小麦摇了摇头,很坚定地看着她说:“那还不是因为吴家才是松针面的始创嘛,我们不将就,要吃就吃最正宗的……当年吴家十郎家道中落,南海才子沦落街头,昔日好友只有一名叫松君的仗义出手相救。后来吴十郎进了勤行卖面还债,松君却不知下落,十年之后吴十郎面馆开张之日,却得知松君贫病而死消息……为了纪念松君,十郎特别做出松针面,享誉洋城之际,又成为令人唏嘘的传说……”
一声长叹,一个男人的声音在吴婶身后响起,“我们家的老黄历,就连我家化骨龙都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明白,林大妹你倒是记性好,只是在几年前听过一次,就记到现在。”
透过侧身让开的吴婶,林小麦看着从门外刚刚走进来的吴叔,站起来问好:“吴叔,好久不见。生意兴隆噢?”
吴叔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你们想要吃松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