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鸿就去了。

    一入书社深似海啊,一到出版社,他就被人“围攻”了,从作者到编辑,再到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所有人都热情地围住他,赞扬的赞扬,要签名的签名,总之就是一副好生崇拜老板的样子。

    前老板丁林也在其中,他发表了一副出版社蒸蒸日上的感言之后,这才挥散众人,与方承世把苏文请到办公室。

    三人开始“协商”苏文认为是“威逼”。因为两人开始数落他作为大老板太不负责任了,丢下自己的事业,跑到京都,理都不理出版社的事务,任他们自生自灭,好生无情。

    苏文目瞪口呆,一点都不明白两人的用意,心里还想:“碰上我这样给你们自由的老板,不是你们的幸运吗?”

    最后,方丁两人图穷匕见,说苏文没有良心,胳膊往外拐,肥水总是流了外人田。作为出版社老板,自家就有出版社的情况下,哪里能把畅销的作品交给别人出版呢?

    想想《罗密欧与朱丽叶》,想想《玩偶之家》,想想《雷雨》,莫不如是!

    苏文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心想你们还能更不要脸吗,罗朱出版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有春秋出版社这玩意呢,《玩偶之家》也差不多,至于《雷雨》,他那时候在京城,人家矩阵公司老总找上门来,总不能不给面子吧。

    再说了,他对春秋出版社还不够照顾吗?

    诗集和童话故事都是在春秋出版社出的呀。

    不是他想把肥水给外人,实在是春秋出版社根本没有能力大规模运作畅销书。以他们的资源,出出诗集,搞点细水长流的童话,这没有问题,可要运营畅销剧作,那就有点为难他们了。

    就算要壮大出版社,那也要一步步来,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反之步子迈大了会扯蛋!

    方丁两人认真听取了苏文的意见,最后说:“春秋出版社基础已经夯实,是时候进行大一点的操作了。”

    理由是《苏文童话》经过一个多月的销售,销量终于突破五百万册,而且随着口碑的传开,日后整个春秋出版社都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收获果实了。

    童话故事的上市售卖,是一种长线行为,不火则已,一火就有成为现金奶牛的趋势。

    别的书一个月销售五百万册,整年下来也许只能卖一两千万册,之后逐年消减,甚至退出市场。

    童话则不然,童话书虽然是小孩子看的故事,但是选择权在家长手中,他们决定给小孩看什么书读什么故事。

    而家长一般不会大规模去阅读童话故事,这样一来,口碑就很重要了。

    一个小孩喜欢某本童话书,那就是一对家长熟悉了这一本书,后者也说好的话,说不定整个班级的小孩与家长都喜欢上了这本书,扩展开来,就是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市……直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