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房称是,独留薛沁扶着祖母回了松鹤堂。

    才进门,杜宛便长长叹了一声:“不空大师挑中了六月十五的日子,倒是和我的意思不谋而合了。”

    薛沁稍稍侧过头,有些不解。

    “太史局测的日子里,七月太迟,那时成婚暑气太重。”杜宛亲手拉了长孙女在她身边坐下:“五月么……也太早了些,不说我们,你爷娘也舍不得你,就六月还差强人意。”

    话里惜别的意味太重,薛沁听在心里,对沈家竟越发抵触。随口安慰几句,又下意识地转到旁的事上:“阿婆……元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如今也同阿婆来这套做派了?”杜宛点点她鼻尖:“在我跟前,还拘谨什么,直说便是。”

    她左思右想了一路,终于在见到三叔母的那一瞬间,回忆起了那股熟悉之感从何而来。虽尚不能十分确定,心里却已然有了六七分把握:“今日……赵王妃可是也往兴善寺去了?”

    自赵王孙父祖相继离世,赵王妃在长安城便同个透明人一般。除却年节等避无可避的宴席,别家相邀一概婉拒,成日里吃斋念佛。若不是有个名动长安的儿子,只怕京城勋贵也难得想起来这么一号人物。

    杜宛一愣,随后笑开:“兴善寺寺殿崇广,堪称长安之最,王妃去上香也不算稀奇。”她跟着揶揄:“我们元娘莫不是偶然得见王妃,发怵了?”

    “好歹是跟在阿婆身边长大的,若见了王妃还要发怵,岂不是给您抹黑?”薛沁奉承一句,眉梢轻蹙:“只是……若元娘瞧的不错,今日三叔母带着三娘去赵王妃的厢房里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三叔母的人际交往她自然没那个闲工夫去操心,可带着三娘一道的举动,让她不得不多想。所以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时候,私下先同祖母透个底。三叔母的性格薛沁不敢恭维,怕只怕为了一时争锋,反而误了昭明侯府。

    薛沁的言下之意,杜宛自然是能听出来的。“三房……”她沉默了半晌,才吐出一句整话:“三房莫不是……瞧中了赵王孙?”

    琢磨了一会儿,薛沁却糊涂起来。以三叔母的心性,恨不能连两房都一并压过才好,怎么可能甘心比大房还矮了一头?若为了三娘,挑来挑去却看中了赵王府,这也太不同寻常了。

    “您也觉着其中有蹊跷?”薛沁望向祖母。

    杜宛沉吟不语,摇摇头:“倒不是说赵王孙不好,只是可惜……”

    赵王孙李逖,杜宛随昭明侯入宫赴宴时是常常见到的。承袭了皇室中人的好样貌不提,更为难得的,是身上没有半点宗室子的骄矜蛮横。尤是一双眼睛,生的极好,澄澈明亮,可见赤子心性。满身的书卷气,连侯爷看了都忍不住要夸了又夸的。

    只是郎君本人再如何俊秀,也架不住那个性子。满长安城里,谁不知道赵王孙爱书如痴?若单是手不释卷也就罢了,偏偏还不肯琢磨正经仕途经济的学问,倒舍得为了三教九流的藏书画卷一掷千金。若非圣人慈悲心肠,三天两头变着法儿地找由头赏赐东西到赵王府上,孤儿寡母的日子早过不下去了。

    祖母的未尽之语,薛沁了然。只是她作为闺阁小娘子,本不该与赵王孙有所交集,故而只是微微颔首,并不搭话。

    许是因婚期已定,杜宛和薛沁说起话来越发不再顾忌:“偏是赵王孙生性如此,所以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