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制作方法大致是先以青花为料在成型的胎体上勾勒出想要烧制的图案轮廓,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一次。

    出炉后这只是属于半成品,还需要在勾勒好的轮廓中填上各色彩料,入炉经二次低温烧制而成。

    斗彩起源于明宣德年间,但成熟于明成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斗彩最受藏家推崇,所以说起斗彩来,多为“成化斗彩”这四个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斗彩这个词,在明代是没有的。

    在明代所有的资料上都没有这个词,大部分写的是成化五彩,或者是青花间装五色彩。

    斗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代雍乾年间的《南窑笔记》,这是一本清代介绍有关瓷都各种瓷器的札记著作,作者无名氏。

    里面第一次提到“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四朝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彩瓷。

    “先在瓷胎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用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青料双钩花鸟人物,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

    “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出者是也。”

    由此可以得知,填彩也是斗彩的一种,但是五彩就纯属于釉上彩了。

    “这罐子我能上手吗?”沈愈出声询问。

    中年人笑道:“当然,瓷器不上手怎么能看出真假啊,小兄弟你随便看。”

    沈愈用水冲了下手上的汗渍,又用干毛巾将手擦干后,才回到天字罐前。

    他先将罐子的瓷盖取下,瞄了一眼罐子内部,这是确认罐子里有没有别的异物,万一里面装着一个元宝或者铁块,石块什么的,一拿从里面撞裂了,这就麻烦了。

    虽然这种几率很小很小,但在古玩行里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沈愈反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罐身也并没有什么残破之处后这才双手将罐子拿了起来。

    不怪沈愈如此小心,实在是天字罐这东西太过珍贵,丝毫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