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某半岛战场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喷气式飞机对战,其主角便是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佩刀。

    这两款战机均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米格-15的强项之一是可用升限比“佩刀”高,当“佩刀”在12000米高空飞行时,他们的对手却在15000米高度兜圈,“佩刀”对此毫无办法,交战与否只能由米格-15决定,米格-15可以选择战斗的时机和地点,而在局势不妙时又可以利用高空的速度优势逃之夭夭。

    “佩刀”重于米格-15,俯冲速度较高,两种飞机在俯冲时都可以进入超音速,但“佩刀”在跨音速段比米格-15稳定,“佩刀”摆脱咬尾的米格-15的好办法就是开足马力进入俯冲,把米格-15引入对“佩刀”有利的低空,在超过0.86马赫时米格-15会出现机头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瞄准射击变得极为困难。

    米格-15在0.91马赫出现抖振,0.93马赫时出现抬头现象,米格-15的高速稳定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在空战中极少进入跨音速段。

    米格-15的滚转率很低,高空高速时横向稳定性不佳,其最致命的弱点是可能进入不可控的螺旋,特别是对于新手更加致命。战争期间“佩刀”的许多战果,就是通过迫使米格15进入不可改出的螺旋而获得。

    相比之下“佩刀”有很好的螺旋特性,大多数飞行员都能顺利改出,当“佩刀”进入螺旋后只要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恢复。

    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刚结束时公布的F-86总损失数为220架上下,其中只有78架在空战中被击落,其它损失包括了防空炮火、意外、机械故障、认务途中因故坠毁等等,击落米格机数则是792架,由此计算出空战交换比为10:1。

    后来在70年代重新调查评估,把被击落数字向上调,击落米格机数字向下调整,变成在空战中被击落103架,击落379架米格机。这后来的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实情,但是因为政治上的考虑,这份报告在后来虽然公布但并未广为人知,而美国空军官方数字也一直未曾正式改口。

    所谓的击落数字代表的是飞行员能够有充分证据证明击落敌机的数字。由于联军飞机都在北朝鲜上空出任务,击落敌机都无法用残骸来验证,只能靠飞行员报告、其他队友目击、以及照相枪来支持战果的认定。如果飞行员报告击落敌机但无充分证据,则会被列入可能击落,但不列入战果或战功计算。当然,另一类别是击伤。

    不过,无论是哪一类,飞行员对击落数通常会高估,而列入可能击落、击伤、甚至完全无受伤迹象的敌机,说不定会在回基地途中因伤坠毁,这时自然无法记功。这也是上面379架米格机击落数的由来,是剔除没有足够证据后的结果,自然有可能低于敌人实际损失数,因为可能击落、击伤等等其实有可能是真的击落。

    在究竟使用哪款战机作为德国空军未来战斗机的主力机型上,雅尼克有些犹豫不决。

    根据二战的经验,苏联人擅长的是截击和短距离空战,高空高速高爬升率,用垂直机动打了就跑,和二战德国空军BF-109一样,缺点是腿短并且格斗能力不强,后世的米格29甚至落下了“机场保卫者”的丢人外号。

    而美国人的则注重更大的航程和机动性,虽然垂直机动性能略差一些,却获得了更优势的缠斗性能;毕竟为了掩护自己的轰炸机,大航程才是必须的。

    虽然雅尼克更倾向于大航程性能,可德国飞行员们的打法就是高空高速俯冲,打完了就跑的这种突击打法,配合苏联战机的性能,说不定用上米格-15之后实际作战表现可能会更好。

    纠结了好久,雅尼克干脆拍板决定同时研发生产两款战斗机,到底哪款好用,让飞行员们自己选。

    一行人来到停机坪,虽然在原时空没有亲眼看过F-86佩刀,可他家附近的公园里就放着一架米格-15。现在看到这熟悉的机体,不由得有些恍惚,仿佛时空重叠了一般。

    心中唏嘘了一番,雅尼克问道。“这些战斗机配备了弹射座椅了吗?”

    二战时的飞行员们想要弃机跳伞可不是件易事,他们要平安无事的活下来,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