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望向李秋平,看过他们的训练项目,陈宇就发现了。

    东方队的有氧训练太多了,集中在跑步上,动不动就是长跑耐力训练,比例非常高。

    李秋平若有所思的皱眉,国内一直都是这么练的。

    在李秋平的认知中,篮球一场比赛时间那么长,来回跑不知道多少米,练体能,那肯定要练跑步,练耐力,跑的更快,更能跑才行。

    没想到到了陈宇这边,却认为有氧运动的训练比例要更低。

    电视上,那些nba球员也很能跑啊。

    压住心头疑问,李秋平没急着问,继续听下去。

    陈宇接着道:“然后就是训练周期,在休赛期和比赛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体能训练计划。比赛期,以体能转换,保持,调整和恢复三个阶段为主,而到了休赛期,则应该根据球员情况和定位,以提升身体素质为主。”

    “还有,你们的训练形式过于单一了,我刚才也说了,康复训练要针对个人情况,训练也是一样。”

    “根据球员的位置,开展不同的训练,比如内线中锋,集中在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锋线球员,他们会有很多快速急停,起动的动作,应该侧重于离心,还有超等长收缩的肌肉练习,用于提升爆发力。”

    “最后就是外线后卫群,他们在有爆发力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兼顾身体形态,灵活性,以及冠状面的训练。也就是说,不同的场上位置,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方面,你们做的区分还不够。”

    姚松平听的不断点头,望向身边一个助教,问他有没有都拍下来。

    助教拿着小型dv,用力点头。

    “老李,你觉得怎么样?”另一个助教低声问李秋平。

    李秋平表情严肃,沉声道:“很厉害,他是真懂,而且人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我们透彻多了。”

    国内这一块儿,认知很简单,训练就是训练呗,没想的那么深,也没做过系统性的研究。

    这时,陈宇又道:“然后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你们的训练强度太低了。”

    这话一出,李秋平脸色微变。

    训练强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