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对科学的渴望非常强烈。

      在华族之前,中国尚无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

      他们只能自学,但是就是自学也缺少书籍。

      徐寿一开始研究《天工开物》、《九章算术》等古代书籍,很快就吃透了。

      在上海搞到的洋人书籍也非常少。

      后来他们在上海码头看到了华族散发的《告华族同胞书》小册子,里面提到了要兴科学,建学堂。

      于是两人开始辗转南下。

      到了福州之后,徐寿和华蘅芳靠着之积累的知识应聘进入了福州大学堂。

      分别担任化学和数学老师。

      徐寿从来没有教过学,他讲课的水平一般。

      而且他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看书上。

      大学堂的图书馆中有大量的科学书籍供他阅读。

      但是很快他感兴趣的书都看完了。他看的多了,便融会贯通了,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个时候徐寿感觉自己比以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他确实不大喜欢教学,他更喜欢动手,搞研究。

      尤其在完成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之后。徐寿忍不住想要付诸实践。

      后来,船厂区成立电器实验室,来到学堂招人,徐寿便报名了。

      进入实验室之后,徐寿如鱼得水,很快便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