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的那个冬天,外国富克兰林什么人就任了美国总统,像以前皇帝上位似的,大赦天下,一派祥和景象。

    然而国内国共关系紧张,一个不留神儿就要打起来,国民党人多势众,按理说不输,可偏偏共党得人心,热爱打游击战,拉锯战扯到了现在也并没有什么结果。

    虽说内讧还没起来,但日本人的炮响却要打进来了,稍往外一点的地方,哪里都是炮火连天,炸弹纷飞,一不留神儿,就要跟着这炸弹的声音见阎王。

    那白色大鸟避着国共两党在上面“呜呜”地叫,一声也不变,大家听不出所以然来,先开始还没当回事,可到后来,人们一听,就变了脸色,晓得这炸弹是要人命的,得赶紧躲起来才成。

    这个冬天,没能让孟春来学会什么,倒叫他一听这呜呜声便害怕起来,也把那共党的游击战似的本领学了十成十,不至于死在炸弹下,还活到了现在。

    他原本四处躲藏,没个定数,前方无数条路,他也不知道往哪儿走,就这样走走停停,离了战火纷飞的南京几百里远,兜兜转转,又来了生他养他的那个地儿。

    不是什么好地方,正是那旧上海的舞女艳星齐聚,吹拉弹唱听小曲的百乐门。

    说她好,她却唱了曲给外国人听,说她不好,可哪怕外面哀鸿遍野,这里面却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还是那样的跳,那样的唱,那样的……被人拾起抬走。

    孟春来躲在百乐门的柱子旁,听见里头唱“夜上海,夜上海”的歌,抬眼去瞧那灯,这儿到底是好得很,灯红酒绿的,映在人的眼睛里,比那月亮都亮上几分。

    可惜月亮那样漂亮,那样清亮,却照不亮一个十几岁孩子前方的路,照不着未来。

    他蜷缩在黑暗的墙角里,听着那一声声“夜上海”的凄苦诉说,仿佛自己也能是那些衣香鬓影的少爷看客似的。

    不好听,一点也不如陈清华唱得好听,这个女人都跑了调,还不如他和他娘学得那两嗓子音调,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爱听,他们的钱都是刮风来的吧。

    孟春来想,不切实际地想,要是有一天真能刮风来钱就好了,活不下去的人就能活下去了,可他毕竟已经十几岁了,只是想想,就觉着自己乃是异想天开,便忍不住笑了笑,不知讽刺谁似的。

    这个地方,他眼睛里看见林林总总的灯,曾是他和他娘的容身之所,如今天大地大,他娘的骨灰早不知道随风散在哪儿,留下他一个孽种,竟然还活着。

    这世间万般因果,真是叫人猜不透。

    他想着想着,还是想起来陈清华,想起来她梳妆盒里的香粉味道,想起来她梳妆时那把细巧的红木梳子,想起来她擦着嘴唇时的红艳,漂亮是漂亮,像鬼一样。

    她那时候明明已经瘦的皮包骨了,不成样子,却还要登台唱那“夜上海”,上海的夜景的确是漂亮,如果不是冬天,如果没下雪,他可以夸得再实诚些。

    他不懂,那夜上海到底有什么好唱,翻来覆去,不过是那两个词,总叫陈清华唱,也不觉得腻,他听了许久都腻得很,可那看客,一个比一个痴迷,不知年月。

    后来他仿佛又懂了,他们听得不是夜上海,听得是那上海旧日的风华绝代与吟唱,但那些时光,从变成外国人租界的时候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