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有时候差距非常大,通常这类人就是传说中的不自量力。

    很不幸袁炜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

    他掰着手指头算算,自己和唐顺之比较起来,同样都是尚书,而且自己还是礼部尚书,正儿八经的储相,先赢了一分。

    其次,比学历,唐顺之是探花,自己也是探花,唐顺之著作无数,名扬天下,可是他也是大明一支笔,嘉靖须臾离不开的重臣,勉强算是打平了。

    再次,比资历,唐顺之比自己早登科九年,不过由于两次罢官,唐顺之实际官场的历练的时间还没自己长,算起来,也是平手。

    一胜二平,看起来唐毅还是很有眼光的。袁炜对他抱以感激的眼神,随后把胸膛挺直,一派志得意满,准备当阁老的架势。

    他得意洋洋,别的人都快吐了!

    你丫的真不要脸!

    袁炜你凭什么和唐顺之相提并论,人家学问精深,名满天下,两次罢官,第一次是因为得罪了张骢,第二次是去面见太子,被嘉靖猜忌。

    这两次罢官对唐顺之的名声丝毫没有损失,相反,还是极大地提升,人家那叫正道直行,坚持原则。

    你袁炜算什么玩意,会试文章锋芒毕露,没当上状元,就一改文风,逢迎拍马,谁能瞧得起你!

    再说唐顺之第三次出山,在南京任上,练新军,筹措军饷,整顿防务,兴建水师,打了多少胜仗,就连胡宗宪都不得不承认,没有唐顺之的鼎力支持,东南的局面不会快速扭转。

    至于调入北京,不论是修筑京津直道,还是抵抗俺答入侵。

    唐顺之做得每一件事情,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难得的是他把党争和政务分得很开,做事情的时候,秉承公心,不论是徐党还是严党,唯才是举,开诚布公。比如唐顺之在工部定下来的许多施工章程,哪怕是他离开之后,严世藩都不敢推翻。

    这就是本事!

    袁炜做了什么?二十年如一日地写青词,溜须拍马,一句“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是脍炙人口不错,可是就凭这个当阁老,把大明的内阁也看得太不值钱了!

    众人越想越气,要是袁炜能当阁老,我们都能当皇上!

    唐毅这小子也是,你推谁不好,推袁炜,他不过是当了不到一年的礼部尚书,什么功劳都没有,何德何能,真是荒唐透顶!

    不明所以的人都在骂唐毅,可是有些人的脸色却变了,尤其是徐阶,他的眼底闪过一丝惊骇,暗暗叫苦:“唐毅啊,唐毅,老夫还是小瞧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