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年六月,自朱元璋剿灭陈友谅旧部后,就一直没有出去征战,而是默默的屯田安民。

    这一天朱元璋难得的空闲,就在后院里叫儿子们过来,等朱标跟宋濂请假过来时就见老朱坐在凳子上拿着《中庸》在看,一旁的兄弟们都像是鹌鹑一样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

    朱标一笑,就走到朱元璋左侧弯腰行礼“儿臣拜见父王,今日父王心情不错啊!”

    “标儿来了,咱今天难得清闲,一些琐事就推给李善长他们去做了!

    “看来父王是要考考儿子们了?”

    “哈哈哈,对,读书是很重要的,咱小时候学不起,咱这些年就是打仗都请先生教咱读书,

    朱标对着老朱一拱手,然后便规矩的退到众弟弟的最左边。

    他知道老朱这话不是骗人的,一般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草根,家境贫寒,放过牛羊,当过和尚,也曾经乞讨,后来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明朝,但对他酷爱读书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他小时候上过数月私塾,“既就学,聪明过人”,但终因缺钱辍学,只得去给地主放牛羊。

    父母双亡后,乞讨流浪淮西。淮西的游历,使朱元璋眼界大开,17岁重返寺院,“始知立志勤学”,跟几个老和尚学习佛经。由于根底浅,基础差,有些书读不懂,或不全懂,他就不耻下问,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参加农民起义后,李善长、冯国用、陶安、夏煜、朱升、朱潇、刘基等一批儒士前来投奔,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帮他分析形势,出谋划策,使朱元璋进一步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记住网址m.9biquge.

    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时乃寻儒问道”。每到一处,就设法招揽儒士,留置幕府,朝夕相处,讲经论史。

    同时,“令有司访求古书籍,藏之秘府”。每天早起晚睡,挤时间。

    登基后,还特在京师奉天门东边设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员”。

    他处理完公务,常抽空去那里,“命鸿儒进经史,自批阅,终日忘倦”。

    马上就要被父亲提问了,朱标倒是无所谓,寒窗苦读五年,加上最好的老师教导,他现在的才学按照宋濂的说法考个进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旁的弟弟们就不行了,趁着朱元璋看书的功夫,眼巴巴的看向兄长,小眼睛里泪水都要流出来了。

    年纪尚幼的朱棣朱橚还好,才入学没多久,就算没答上来也不至于挨揍,但是朱樉和朱棢可跑不了。

    想来父王特意把自己叫来想必是为了给朱棣和朱橚立个榜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