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会让人头脑清醒,而且记忆也会变得不错。正因为如此,李小小似乎正名正言顺地打着这个旗号饿着李阳明,不过,那种当着李阳明的面啃鸡腿这样的事情,他已经不再做了,只是偶尔会谈论一下云州城的美食,再用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李阳明。
李阳明哭笑不得,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画饼充饥的方法,比之前当着自己的面吃得那么尽兴好多了。
话题由吃很自然地就转到了那些做美食很拿手的厨师身上了。李小小一连提了好几个饭馆的名号,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到了章台那边。据说冷如霜的身边有一个做绿豆糕相当出名的丫头,听说每天只做三盘,凡是有幸能吃上那碗绿豆糕的人,都赞不绝口。
在李小小的口中,那是一个听起来多少有点儿哀伤的故事:据说想要求见冷如霜的人太多,甚至想要听她弹唱一曲的人,早就排起了大队。可她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才会约见其中的一个。而当天那些落选的人,就会被送上一份绿豆糕,算是对他们的安慰。
可没想到,绿豆糕却出人意料的美味,同样只需要花上不大的一笔钱,既能攀上想要见冷如霜姑娘的雅名,又能得以亲口尝尝那绿豆糕,于是想见冷如霜的人就更多。据说已经有人给冷如霜出谋划策,就在那附近开一家绿豆糕店,说不定会热卖。
“不会吧,只是一个小小的绿豆糕,有那么美味吗?”李阳明似笑非笑地摇了摇头,不知道为什么,他莫名其妙地就想起了小绿,难道那个善于做绿豆糕的就是小绿吗?可在梅姑身边那么长时间,却没有尝过小绿的手艺啊?
李小小一脸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一说吃,看你也是同道中人。你怎么就明白呢?这想不想吃,东西美不美味,除了跟厨子有很大关系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吃东西的心情。你想想看,那绿豆糕如果只是一般的点心,能让那些人动心吗?毕竟,被美人拒之门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我猜想,那绿豆糕一定是美味无比,才能让那些人如此念念不忘。”
“哈,那你也尽可以去试试,不是说那些见不到冷姑娘的人,都能吃上绿豆糕吗?”李阳明哭笑不得地回了他一句。
“我倒是很想去,不过那种地方鱼龙混杂,大部分都是喜欢夜生活的人,十个有几个都是体虚,虽然个个现在看起来身体还算是不错,但用不了几年,身子也就虚了。医者父母心,睁着眼睛瞧着吧,怎么看都忍不住想出手给他们开几个方子,可他们又会嫌你说话不中听。闭上眼睛吧,别人又会当我是怪物,所以只能忍着了。”李小小一脸无奈地叹道。
这样的理论还真是奇怪。李阳明不由得笑了起来,“你呀,还真是太逗了。那倒不如派人去,直觉买一碟子绿豆糕还不行吗?”
李小小叹了口气,“那人家也得外卖不是吗?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真的能开一家绿豆糕店,最好是能配上几壶茶。我想想看,绿豆糕解腻,最好是配上福建的白茶,味道应该更不错。哎哟,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啊。”
虽然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多时辰,毕竟大部分的时间里,李阳明都是在睡觉,但他总感觉跟李小小似乎特别的投缘,两个人很自然地谈起了云州的风土人情,李阳明偶尔也会提一提京城里有名的点心店,尤其是那些斗茶的盛会,更是让李小小十二分的向往。
“不过,京城的人,更向往的还是云州、扬州、姑苏、金陵这些地方,不管是水还是美食,都比京城要胜出不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可是不少人的梦想。”李阳明信口而谈,“当年大诗人李白不同样还是流浪江湖,遍访天下名山大川吗?这么说起来的话,苏轼也算是因为贬官,而走遍了大江南北,所以才会留下那么多的大作,像是《赤壁赋》、《密州出猎》、《承天寺夜游》——对啊——”
李阳明的话说到这里猛然之间愣住了。那张小小的字条,上面不是写着“垂钓深水接三竿,一弯曲水入横川,斜雁下云端,普渡众生展笑颜”,不正好是“承天”两个字吗?难道普渡众生展笑颜——指的就是寺庙?
“承天寺,这个问题我会回答,我年轻的时候去过那里。哎哟,当年只是为了喝一口福建的好茶,我们跋山涉水,一路向南,就到了泉州。”李小小的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他连声道,“那承天寺的老和尚,也是一个好茶之人。那位老人家,一向慈悲心肠,又总是会接济附近的穷人。所以,附近的茶农,每年都会给他送去不少好茶。他珍藏的最好的茶,听说是附近的山民们养了猕猴,每到春季,就将那些猕猴放入山中,他们会从那些悬崖峭壁的茶树那里,采来最新鲜的茶叶——那茶我也只是有幸喝了几杯而已。这辈子——这辈子想想就觉得很值得啊。那茶——只怕皇帝老儿也没有那个口福了。”
“皇帝吃的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李阳明叹了口气,“而且坐在那个位置的人,除了高处不胜寒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要担忧天下。”
“那个不归咱们操心了。”李小小叹息着摇了摇头,随后一脸兴奋地看着李阳明,“我就说嘛,有时间了,我们可以一路向南再向南,再去请那位老和尚赏杯茶喝喝,我保证你这辈子都忘不了。”
李阳明细细又问了几遍,原来那承天寺又称月台寺,据说早在南唐时就已经建寺,称南禅寺,后来数次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
“这么说起来的话,传说当今皇帝有意想要册封南禅寺,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不过,要真成了皇家寺院,我们可就不一定能进得去了。”李小小一脸向往的表情,“那里的景是真的很不错,尤其是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真可谓天下奇景,有时间的话,应该去那里看看。”
李阳明哭笑不得,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画饼充饥的方法,比之前当着自己的面吃得那么尽兴好多了。
话题由吃很自然地就转到了那些做美食很拿手的厨师身上了。李小小一连提了好几个饭馆的名号,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到了章台那边。据说冷如霜的身边有一个做绿豆糕相当出名的丫头,听说每天只做三盘,凡是有幸能吃上那碗绿豆糕的人,都赞不绝口。
在李小小的口中,那是一个听起来多少有点儿哀伤的故事:据说想要求见冷如霜的人太多,甚至想要听她弹唱一曲的人,早就排起了大队。可她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才会约见其中的一个。而当天那些落选的人,就会被送上一份绿豆糕,算是对他们的安慰。
可没想到,绿豆糕却出人意料的美味,同样只需要花上不大的一笔钱,既能攀上想要见冷如霜姑娘的雅名,又能得以亲口尝尝那绿豆糕,于是想见冷如霜的人就更多。据说已经有人给冷如霜出谋划策,就在那附近开一家绿豆糕店,说不定会热卖。
“不会吧,只是一个小小的绿豆糕,有那么美味吗?”李阳明似笑非笑地摇了摇头,不知道为什么,他莫名其妙地就想起了小绿,难道那个善于做绿豆糕的就是小绿吗?可在梅姑身边那么长时间,却没有尝过小绿的手艺啊?
李小小一脸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一说吃,看你也是同道中人。你怎么就明白呢?这想不想吃,东西美不美味,除了跟厨子有很大关系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吃东西的心情。你想想看,那绿豆糕如果只是一般的点心,能让那些人动心吗?毕竟,被美人拒之门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我猜想,那绿豆糕一定是美味无比,才能让那些人如此念念不忘。”
“哈,那你也尽可以去试试,不是说那些见不到冷姑娘的人,都能吃上绿豆糕吗?”李阳明哭笑不得地回了他一句。
“我倒是很想去,不过那种地方鱼龙混杂,大部分都是喜欢夜生活的人,十个有几个都是体虚,虽然个个现在看起来身体还算是不错,但用不了几年,身子也就虚了。医者父母心,睁着眼睛瞧着吧,怎么看都忍不住想出手给他们开几个方子,可他们又会嫌你说话不中听。闭上眼睛吧,别人又会当我是怪物,所以只能忍着了。”李小小一脸无奈地叹道。
这样的理论还真是奇怪。李阳明不由得笑了起来,“你呀,还真是太逗了。那倒不如派人去,直觉买一碟子绿豆糕还不行吗?”
李小小叹了口气,“那人家也得外卖不是吗?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真的能开一家绿豆糕店,最好是能配上几壶茶。我想想看,绿豆糕解腻,最好是配上福建的白茶,味道应该更不错。哎哟,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啊。”
虽然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多时辰,毕竟大部分的时间里,李阳明都是在睡觉,但他总感觉跟李小小似乎特别的投缘,两个人很自然地谈起了云州的风土人情,李阳明偶尔也会提一提京城里有名的点心店,尤其是那些斗茶的盛会,更是让李小小十二分的向往。
“不过,京城的人,更向往的还是云州、扬州、姑苏、金陵这些地方,不管是水还是美食,都比京城要胜出不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可是不少人的梦想。”李阳明信口而谈,“当年大诗人李白不同样还是流浪江湖,遍访天下名山大川吗?这么说起来的话,苏轼也算是因为贬官,而走遍了大江南北,所以才会留下那么多的大作,像是《赤壁赋》、《密州出猎》、《承天寺夜游》——对啊——”
李阳明的话说到这里猛然之间愣住了。那张小小的字条,上面不是写着“垂钓深水接三竿,一弯曲水入横川,斜雁下云端,普渡众生展笑颜”,不正好是“承天”两个字吗?难道普渡众生展笑颜——指的就是寺庙?
“承天寺,这个问题我会回答,我年轻的时候去过那里。哎哟,当年只是为了喝一口福建的好茶,我们跋山涉水,一路向南,就到了泉州。”李小小的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他连声道,“那承天寺的老和尚,也是一个好茶之人。那位老人家,一向慈悲心肠,又总是会接济附近的穷人。所以,附近的茶农,每年都会给他送去不少好茶。他珍藏的最好的茶,听说是附近的山民们养了猕猴,每到春季,就将那些猕猴放入山中,他们会从那些悬崖峭壁的茶树那里,采来最新鲜的茶叶——那茶我也只是有幸喝了几杯而已。这辈子——这辈子想想就觉得很值得啊。那茶——只怕皇帝老儿也没有那个口福了。”
“皇帝吃的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李阳明叹了口气,“而且坐在那个位置的人,除了高处不胜寒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要担忧天下。”
“那个不归咱们操心了。”李小小叹息着摇了摇头,随后一脸兴奋地看着李阳明,“我就说嘛,有时间了,我们可以一路向南再向南,再去请那位老和尚赏杯茶喝喝,我保证你这辈子都忘不了。”
李阳明细细又问了几遍,原来那承天寺又称月台寺,据说早在南唐时就已经建寺,称南禅寺,后来数次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
“这么说起来的话,传说当今皇帝有意想要册封南禅寺,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不过,要真成了皇家寺院,我们可就不一定能进得去了。”李小小一脸向往的表情,“那里的景是真的很不错,尤其是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真可谓天下奇景,有时间的话,应该去那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