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到山西的李自成,突然发现日子不好过了。

    此番四十万义军出征,目的就是拿下北直隶和京城,这样就能够彻底壮大义军的实力,不过征伐需要大量的粮食,前期筹备的粮食不少,足够征伐的开销,可惜在保定府的一番大败,损失了太多的粮食,让粮食问题瞬间表露出来了。

    秋收季节过去的时间不长,该征收的粮食全部都征收了,继续征收粮食肯定是不行的,那样会导致河南与山西等地的大乱,更何况有钱人几乎都跑到陕西去了,留下来的要么就是无法远行的穷苦百姓,要么就是支持义军的人,继续征收粮食,维持义军的开销,让这些人负担太重、活不下去了,那么义军就将失去支持。

    以往这些事情基本都是顾君恩出面处理的,李自成很少操心,他主要关心的是义军的战斗力、规模以及作战目的和部署等等,现在粮食问题迫切的摆在了面前,顾君恩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那就需要李自成也开始思考了。

    缺粮的滋味李自成是非常清楚的,原来他是驿站的驿卒,有着固定的工作,后来因为朝廷裁撤驿站,让李自成失去了饭碗,生活难以为继,感受到了挨饿的滋味,才毅然加入到义军队伍之中的,义军能够维持到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就是因为挨饿的人太多了。

    义军决不能够缺粮,否则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山西与河南两地,同样是灾荒连连的地方,这两年稍微好一些,但老百姓根本没有恢复,义军征收粮食,本就让不少的老百姓遭殃了,再次去征收肯定不行,做的过分了,会引发老百姓造义军的反。李自成无法承受这样的局面。

    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将眼光看向了南方。

    南方的富庶,李自成有耳闻,顾君恩也侧面说过。尽管没有到过南方,可想必这些传闻不会有假,不要说南方,就连郑家军掌控的陕西,老百姓都是稳定的。近十年的时间过去,陕西的人口越来越多,可没有谁造反,甚至连土匪都销声匿迹了。

    率领义军到南方去抢粮食,那是找死的做法,李自成绝对不会做,南方都被郑家军掌控,郑家军的战斗力强悍,这支强悍的郑家军,不逼到绝境不要去招惹。

    剩下的就是出钱买粮食了。

    这样的交易。义军还从来都没有做过,以前是流动作战,没有固定的根据地,粮食全部都是强行的征收,或者直接抢,现在有了固定的地方,粮食问题就必须要考虑了。

    其实义军占领河南与山西两地,时常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

    李自成想不到很好的办法,他也不可能变出来粮食。

    从南方购买粮食的想法,最先是顾君恩想出来的。但顾君恩说的比较隐晦,并未直接提及,如今走投无路想不到好办法的李自成,唯一想到的也是购买粮食。

    李自成与顾君恩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到南方去购买粮食。

    义军派出的代表,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

    李过此人一直都很是低调,其实李自成开始造反的时候,身边唯一跟随的人就是李过,可这么多年过去,李过在义军之中的地位。明显不如顾君恩,甚至不如刘宗敏。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李过在义军之中也许地位不是那么显赫,但是在顾君恩和刘宗敏等人的眼中,是非同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