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失钵为羯丹山一战,费劲心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原本只能算后勤部队的阿史那啜及时率部抵达战场,改变了战争局势。

    薛延陀部伤亡巨大,功亏一篑,乙失钵大受打击。他很清楚,失了这次机会,他们再也没办法打败西突厥了,于是乙失钵决定向东撤退,返回金山。

    诸将多有不解,毕竟这一仗他们虽然没有竟全功,但还是胜了。西突厥主力损失惨重,说是狼狈而逃绝不为过。这样的大好局面,不应该再接再厉,为什么要撤?

    但乙失钵明白,此仗算计了射匮可汗的求战心切,多有侥幸。可射匮可汗毕竟不是一个傻子,此战之后,必然会稳扎稳打,而若是双方拼消耗,薛延陀部绝不是西突厥人的对手。

    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薛延陀部众人,看不清形势,对于撤退的命令多有抵触,不仅行动迟缓,对于乙失钵下令放弃不必要的物资命令,也是一再违背。

    这一次薛延陀部缴获太多,多到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缴获。因此让他们丢弃,着实比杀了他们还残酷。

    最终的结果便是众人在草原上缓慢移动。

    而此时的西突厥射匮可汗在兵败之后,痛定思痛,反思道自己连续两次大败,其原因便是便是急于求成,以致每次都落入对方的陷阱。

    射匮可汗改变了之前追着薛延陀部满草原乱窜的局面,准备稳扎稳打。他命令碎叶川以西部落,在碎叶川沿线布防,防止薛延陀部西窜,同时缓缓向东压过来,挤压薛延陀部的生存空间。而自己的主力在热海布防,缓缓向北进清理薛延陀部分散的力量。

    在射匮可汗的布置下,两个方向的西突厥军队,形成一股交叉推进的局面,将薛延陀部主力往东北方向赶。

    就在西突厥可汗准备对薛延陀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另一场动乱又发生了。

    西突厥这种部落联盟制国家,可汗的权利大小全看手中的实力。射匮可汗之前驱逐泥撅处罗可汗,一统西突厥,自然权利深重,威望居高。但之后先败遏索山,又败羯丹山,东面大隋大肆侵夺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北面薛延陀又肆虐碎叶川草原,一些本就畏于射匮可汗势力才不得不投降于他的西突厥贵族,则心思又活泛起来。

    当初泥撅处罗可汗时代,为了便于国家管理,他设了两个小可汗,一在应娑,管理天山以南诸国;一在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管理河中一带的昭武九姓。

    射匮可汗起兵之后,位于石国的小可汗阿史那匐职便向射匮可汗投降,并去小可汗号。

    当初泥撅处罗可汗为了控制石国,诛杀了石国国王,以特勒阿史那匐职直接管理。而阿史那甸职投降射匮可汗之后,射匮可汗一时也无暇顾得上他,只得以摄舍提暾部的首领阿史那瞰担任吐屯,监视阿史那匐职。

    本来射匮可汗计划,等他处理完内部事务,便撤换掉阿史那匐职,但之后诸事繁多,大隋的西州总管府崛起,成为西突厥一个重要敌人,他忙于东面事务,实在无心向西。所以也只得留任阿史那匐职。

    阿史那匐职也很清楚自己尴尬的身份,平日里小心翼翼,唯恐触怒射匮可汗,给他处置自己的机会。

    但这样的日子,他着实是不愿意的。

    射匮可汗数次兵败的消息传到石国,阿史那匐职的心情满是复杂。既为射匮可汗晕头转向无暇顾及自己而松了口气,也为西突厥沦落至此而满是郁闷。苍狼神的子孙,草原的主宰,怎么让薛延陀部这种卑贱小偷的后人耍的团团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