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曼在哈佛大学做演讲时也曾说过,因为《Léon》的票房和口碑都很平淡,以至于所有主创人员都觉得这部电影上映后的一切就是个灾难,但神奇的是,等到她成年之后,大家见到她时最经常提起的却也是这部灾难影片中的灾难角色。

    全世界许许多多的人仿佛都中了玛蒂尔达的毒,与影片相关的周边物品也随处出现,这绝对是一个世界性的形象符号,奈莉想要出演《Léon》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角色形象确实独特,对她在未来的外在形象塑造很有帮助,为此放弃一些短期利益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而且说实话,只要稍微想想办法,她也不一定需要放弃短期利益,历史中的《Léon》上映后票房滑铁卢的事实奈莉也没办法拯救,但它在奖项方面的遇冷还是有转机的。

    这也是奈莉想要出演《Léon》的第二个原因。

    影片本身是有艺术性的,题材也不错,至少不犯评委们的忌讳,再加上玛蒂尔达有一定塑造弹性,在吕克·贝松的指导下是很有灵气的。

    这么一个角色,如果好好公关一下,其实是有很大可能在各大颁奖典礼上混个提名的——不用女主提名,女配提名就好。

    上辈子的波特曼在95年那会儿还只是个14岁的小女孩,她的家庭没有娱乐圈背景,也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就算她靠着犹太血统搭上了圈内犹太大佬的车,大佬们也不太可能拿出大笔的钱给她公关一个演技提名出来,所以《Léon》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大型颁奖典礼的青睐。

    但奈莉有钱啊。

    准确点说,是她家里有钱。

    而且以她爸妈的投资眼光,多半会愿意掏钱给她做公关的,在这群商人看来,花钱去各大颁奖典礼混个眼熟对一名演员来说绝对是个有价值的投资。

    她爸妈绝对舍得拿出钱来给她的未来做投资。

    所谓公关,倒是不一定和贿赂画上等号。

    公关活动其实就是在评委投票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拉票行为,比如奥斯卡有六千多名会员,每个人都有投票资格,而投票范围是今年入选了奥斯卡评选单的影片及其中角色,那很显然,每个奖项的获得者就是范围内得票最多的那个,相当简单的规则。

    如果这六千名会员都是业内人士,他们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分辨出每一部影片的优劣,判断出每一个演员的优缺点,然后把奖杯交给最该得到他的人。

    但很可惜,现实没有这么梦幻,奥斯卡的会员是终身制的,只要加入就不会被退籍——至少在2016年前是这样——正是因为如此,想加入其中就变得尤为困难,其中一半是知名演员、导演、编剧等圈内工作者,一部分为制片公司代表、一部分为圈外知名投资人,甚至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非圈内从业者根本看不懂那些高深的文艺电影,也分不出影片和演员的好坏,更有甚者根本没有日常看电影的习惯,每年基本就是用脚在投票,直接乱填一通,反正投给谁他们都无所谓。

    而这些每年投给谁都无所谓的人,成为了

    公关的关键。

    最开始的时候,一些脑子活络的制作公司会在颁奖季时给这些圈外会员送点小礼品,积极游说他们给自己投票,这是公关的最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