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出宫的准备(1/6)
京城,皇宫
内侍副总监王全毕恭毕敬的站在殿外
今晚本不该他当值此刻的他本应该在他的寓所,喝上两杯,或者溜出皇宫大内,在京城中闲逛一番,好好享受下这繁华盛世,放松一下
内侍总监是个很高的职位,虽然有个副字,可是在他头上的正职一直空悬着,因而他其实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也很幸运
原本太祖皇帝朱元璋在立朝之初便立下了严令,严禁皇宫大内的内侍们读书识字,在他看来,历朝历代的宦官之乱,都源于宦官们权力欲太重,野心太大,以致于祸乱朝纲,蒙蔽了上听
阉人,本就不应该干涉政事,不识字,也就杜绝了宦官们插手朝堂之事的可能
王全入宫成为宦官,是由于生计所迫,逼不得已,在之前他其实也是一个读书人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能够凭借着自己做事卖力,小心谨慎,在宫中保住一席之地,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
然而当朱元璋驾崩之后,即位的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却比他的爷爷更加的变本加厉
从小受到爷爷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之下,他完全不把宫中的宦官们当成人来看待,不但延续了太祖朝立下的旧制度,而且更加的变本加厉,定下严刑酷法,宦官们稍有失误,轻则大刑伺候,重则残肢断体,甚至于丢掉性命
在他的眼中,这些阉人五体不全,压根就算不上是正常的一个人
看着身边的内侍们陆陆续续的消失在严刑酷法之下,剩下的人终于决定要反抗
既然已经活不下去了,不是灭亡,就是要反抗
于是在靖难之役爆发前后的那几年里,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消息就像雪花片一样的从宫中传出去,传到了当时的燕王朱棣的手上
大到建文帝召开的军事会议,内阁决定的大政方针,小到建文帝每天吃了些什么东西,晚上在哪位妃嫔处就寝,朱棣全都了如指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便是建文帝拥有着举国之力,有着绝对优势的军力,麾下的大将李景隆、徐辉祖再能征善战,也难免落得一败涂地,众叛亲离,最后自己也下落不明的下场
当朱棣登基为帝之后,自然就要对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奇功的这些内侍们论功行赏,而王全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之后的朱棣,更是摒弃了洪武朝和建文朝以来的旧制,大力任用宦官进入军政,之前便有马靖领军镇守甘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等等,而王全也因功积升至了内侍副总监
作为总管皇帝身边所有内侍的职务,他更是深得朱棣的信任
内侍副总监王全毕恭毕敬的站在殿外
今晚本不该他当值此刻的他本应该在他的寓所,喝上两杯,或者溜出皇宫大内,在京城中闲逛一番,好好享受下这繁华盛世,放松一下
内侍总监是个很高的职位,虽然有个副字,可是在他头上的正职一直空悬着,因而他其实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也很幸运
原本太祖皇帝朱元璋在立朝之初便立下了严令,严禁皇宫大内的内侍们读书识字,在他看来,历朝历代的宦官之乱,都源于宦官们权力欲太重,野心太大,以致于祸乱朝纲,蒙蔽了上听
阉人,本就不应该干涉政事,不识字,也就杜绝了宦官们插手朝堂之事的可能
王全入宫成为宦官,是由于生计所迫,逼不得已,在之前他其实也是一个读书人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能够凭借着自己做事卖力,小心谨慎,在宫中保住一席之地,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
然而当朱元璋驾崩之后,即位的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却比他的爷爷更加的变本加厉
从小受到爷爷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之下,他完全不把宫中的宦官们当成人来看待,不但延续了太祖朝立下的旧制度,而且更加的变本加厉,定下严刑酷法,宦官们稍有失误,轻则大刑伺候,重则残肢断体,甚至于丢掉性命
在他的眼中,这些阉人五体不全,压根就算不上是正常的一个人
看着身边的内侍们陆陆续续的消失在严刑酷法之下,剩下的人终于决定要反抗
既然已经活不下去了,不是灭亡,就是要反抗
于是在靖难之役爆发前后的那几年里,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消息就像雪花片一样的从宫中传出去,传到了当时的燕王朱棣的手上
大到建文帝召开的军事会议,内阁决定的大政方针,小到建文帝每天吃了些什么东西,晚上在哪位妃嫔处就寝,朱棣全都了如指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便是建文帝拥有着举国之力,有着绝对优势的军力,麾下的大将李景隆、徐辉祖再能征善战,也难免落得一败涂地,众叛亲离,最后自己也下落不明的下场
当朱棣登基为帝之后,自然就要对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奇功的这些内侍们论功行赏,而王全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之后的朱棣,更是摒弃了洪武朝和建文朝以来的旧制,大力任用宦官进入军政,之前便有马靖领军镇守甘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等等,而王全也因功积升至了内侍副总监
作为总管皇帝身边所有内侍的职务,他更是深得朱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