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私底下的小动作,自然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睛,而崔文渊对南北朝提出的高丽样本,更是让他老怀大慰。

    这个崔文渊,脑瓜子还挺好,不像礼部和鸿胪寺的那些夫子,只会啃着书本背礼制,自己只是提点了一句,他便能想到那么多,说明此子值得栽培。

    根据毛骧提供回来的信息,日本两朝针对大明的工业秘密的刺探,越来越猖獗,很快便能收网了。

    虽然说,他们并未刺探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而刘三悟,更是给了北朝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为此,北朝花了几百两金,还以为捡了个大便宜。

    当然,这些钱全部进了大明的国库,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这些钱用来作为军器局技术改进的资金再合适不过了。

    记得看抗日视频时,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

    虽然几百两黄金对于大明庞大的武器制造而言,也属于杯水车薪就是了。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两朝的使臣,正在逐渐失去耐心,而崔文渊更是利用两朝的敌对心理左右逢源,让他们如热锅里的蚂蚁一般团团转却找不到出路。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大明手中,而崔文渊也在完美的时机提出高丽样本,那么是时候,就朝贡体系的模式,和两朝进行谈判了。

    能者多劳,和日本使团的谈判,就由崔文渊来主持吧。

    “崔少卿,朕的意思,你是否已经清楚?”

    大明要达成的具体目的,这个可就不能让崔文渊自己去揣摩了,毕竟有许多新概念,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是在得到李晗的解释后,才明白的。

    当然得和崔文渊详细说个清楚明白了,有时候朱元璋觉得自己在和大臣打交道时,更像是老师一样,啥都要手把手的去教。

    就像是要用商品一步一步控制日本的市场,然后用货币控制日本的经济,这些概念,整个大明恐怕也就一个半人了解了。

    其中一个自然是朱元璋自己了,另外半个,则是户部尚书杨思义。

    这些知识,让崔文渊自己去想的话,一辈子都成不了事儿。

    有时候他也感慨,如今大明最缺乏的是什么,人才!

    技术型人才,经济型人才,外交型人才……啥都缺,得抓紧人才的培养了。

    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朱元璋还是明白的,这些事情不能急于一时。